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0)
2023(18745)
2022(15957)
2021(14882)
2020(12314)
2019(28265)
2018(27759)
2017(53474)
2016(28806)
2015(32379)
2014(32064)
2013(31402)
2012(28392)
2011(25428)
2010(25633)
2009(23695)
2008(22237)
2007(19445)
2006(17086)
2005(14866)
作者
(79799)
(66501)
(65963)
(62944)
(42031)
(31858)
(30108)
(25895)
(25290)
(23613)
(22713)
(22322)
(20947)
(20717)
(20541)
(20170)
(19711)
(19630)
(19047)
(18953)
(16366)
(16127)
(16063)
(15155)
(14965)
(14742)
(14639)
(14596)
(13281)
(13017)
学科
(112488)
经济(112339)
管理(84847)
(81029)
(68551)
企业(68551)
方法(51280)
数学(43994)
数学方法(43382)
中国(33507)
(31899)
(30784)
(28704)
金融(28699)
业经(27803)
(27435)
银行(27392)
(26693)
(26319)
地方(24368)
(21985)
理论(21147)
(20759)
财务(20678)
财务管理(20634)
农业(20623)
企业财务(19659)
(19160)
贸易(19145)
(18630)
机构
学院(400317)
大学(398406)
(159404)
管理(158970)
经济(155931)
理学(137937)
理学院(136459)
管理学(134009)
管理学院(133289)
研究(128523)
中国(100038)
(83325)
科学(77832)
(75948)
(61856)
财经(60866)
中心(60553)
(59447)
(57998)
业大(57223)
研究所(56308)
(55280)
(52690)
北京(52266)
师范(52181)
经济学(48860)
(47620)
(47317)
农业(46154)
财经大学(45505)
基金
项目(276742)
科学(218788)
研究(205435)
基金(200600)
(172968)
国家(171535)
科学基金(149128)
社会(130272)
社会科(123619)
社会科学(123588)
(109311)
基金项目(106738)
自然(95766)
教育(95320)
自然科(93501)
自然科学(93479)
自然科学基金(91756)
(90690)
编号(84403)
资助(82348)
成果(67645)
重点(61814)
(60869)
(59306)
(58255)
课题(58142)
创新(54303)
国家社会(53566)
(53400)
教育部(52922)
期刊
(171003)
经济(171003)
研究(115777)
中国(75733)
学报(58863)
(58457)
管理(57888)
科学(55309)
(54167)
大学(46234)
教育(46230)
(44251)
金融(44251)
学学(43656)
农业(36883)
技术(35684)
财经(29614)
业经(29086)
经济研究(26863)
(25395)
问题(22134)
理论(19135)
科技(18626)
技术经济(18338)
(18017)
(17972)
图书(17799)
实践(17438)
(17438)
商业(17413)
共检索到579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夏茂生  
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博弈系统有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收益增值、技术创新增值、合作成本以及政府补贴是影响博弈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当外部条件有利时,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主动选择与对方融合发展是最优均衡策略。最后,根据演化博弈结果,提出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旸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一机制的共生进化效能,从而为后世博效应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以及旅游系统空间属性的深化探索提供一种共生性和复杂性理论渗入的研究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诗涛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升级,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研究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机理、影响因素和机制,探索更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规律,构建农业与旅游业全产业链系统演化模型。提出以政府扶持为保障,以多元融合为抓手,以技术强化为支撑,以资源维护为准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常哲   郭彬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系列部署中的关键环节,但现有研究未体现出深度融合过程的动态性、阶段性及多主体性等特征。鉴于此,将过程阶段思想引入产学研机制中,构建多方参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创新主体的策略选择,并用Matlab软件对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及合理的惩罚机制均有助于深度融合,但是过多的资金支持会弱化地方政府的引导效应;基于相对风险分担的收益分配机制相比于平均分配、成本分配机制更符合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深度融合既能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又能实现风险分担。最后,针对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庄伟光   赵苑妤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基于2015—2021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1省(区、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测算,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过2/3的省(区、市)实现数值提升和等级跨越,空间上呈现从原来的“北高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的对调性改变格局,凸显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相对发展优先度同样呈现南北格局,相对而言北方地区两者的同步性更强。总体上看,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不断筑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夯实,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深度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琰飞  陆薇  
[目的]企业参与对于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参与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发挥企业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由于外部性问题,政府行为对乡村旅游扶贫最终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客观上要求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和规范,以更好发挥企业的扶贫作用。以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分析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模型;从政府监管角度,模拟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影响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探索政府和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1)政府监管行为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实质扶贫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政府严格监管的强度。(2)要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性扶贫策略,政府的支持措施要有力度,并保持严格监管的强大压力,对虚假扶贫的处罚要到位,解决企业在扶贫中的盈亏问题。(3)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贫过程评估机制和事后审计机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政府应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保护良好的市场环境。[结论](1)获取足够多的收益是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条件,而政府足够强的监管则是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扶贫的关键。(2)针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难点,政府要强化对企业参与实质扶贫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虚假扶贫惩处力度,培育企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优化企业介入环境,以提升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效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新成  高楠  王琳艳  宋晓  
文章尝试从理论认知、指标构建、实证检验3个层面探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驱动机制及培育路径,旨在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产业融合的自组织过程视角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体系,运用Bayesian时空层次模型探究了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两个产业融合质量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运用多案例定性比较和典型案例网络文本分析提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驱动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差异明显,是空间非均衡差异的主要来源。(2)东中西三大地区局部时空趋势的线性演化速度符合马太效应特征,热点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多数温点区呈现由负转正的上扬周期,部分温点和冷点区整体增长速度缓慢。(3)多案例地驱动机制分析可知,内部驱动力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提升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要素是内生力,发展效应是内源力,发展环境是调控力。外部驱动力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创新发展是核心力,协调发展是集聚力,绿色发展是共生力,开放发展是影响力,共享发展是支撑力。(4)长三角典型个案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了推进融合目标的高质量顶层设计,强化融合载体的规模集聚效应,聚焦融合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优化融合主体的内部结构,拓展融合业态的交叉领域,激发融合环境的正外部性效应共六大关键培育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锋  陈太政  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却忽略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文章以演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指标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度量指标,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西安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①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②旅游产业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效率是关乎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背景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有效把握其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及其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测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剖析中国2011—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在9年间仅提升3.4%,距离最佳生产前沿面还存在至少17.3%的潜力空间,4大区域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格局,并且仅天津、上海、广东与云南4个省份常年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其他省份还存在至少6.7%~33.9%的潜力空间;2)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大致呈现“东南沿海高值集聚,西北内陆低值集聚”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马太效应现象,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当与高效率的省份为邻时,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向上转移概率有所提升;3)产业结构与交通水平是提高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但对邻近省份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消费需求和政府调控促进了邻近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本地省份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服务队伍抑制了本地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祁凯  彭程  
人为因素所致的旅游公共危机不断演化,会给地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潜在的威胁,良性控制与有效预防旅游公共危机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传播动力学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SEIR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地方政府与旅游行业策略选择的博弈关系,以及双方主体不同行为决策下游客情感认知的演化路径,分析系统演化至良性稳定状态的过程与规律,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仿真实验显示:旅游公共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与旅游行业的积极态度能够高效修复游客的负面情感认知,并防止旅游危机继续演化;地方政府利用罚款与非物质性处罚规范旅游行业行为,并通过政策补贴激励增加其选择规范经营决策的驱动力,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等,能够恢复旅游者信心以及修复旅游地形象,最终良性导控与有效预防旅游公共危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凌江  夏杰长  
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对于"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和政策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建民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果是既满足了游客市场的有效需求,也节约了相关企业与机构的投入成本,并获得了"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学敏  王海军  温兴琦  孟翔飞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是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掣肘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由此,探讨其演化路径与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模块化为视角,从情境、结构、模式、机制4个层面对沈鼓集团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演化路径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市场、技术情境赋能下,产品模块化、组织模块化与平台模块化构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基础;模块化驱动下,产学研深度融合运行模式、资源整合机制、知识转移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逐渐演化形成;情景赋能与模块化驱动下,产学研合作创新策略经历松散耦合型产学研结合策略、优势加成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到多维嵌入型产学研深度融合策略的演化路径。结论可丰富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为相关企业产学研合作策略选择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传松  
产业融合是实施全域旅游的主要抓手和构建现代旅游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基于熵权法、灰色关联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中国31个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2002~2016年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度逐渐加深,但产业间差异性明显。与第一产业融合由中度融合过渡到中高度融合阶段;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一直保持在中度融合阶段;与第三产业融合由中度融合过渡到高度融合阶段。②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在全局空间呈现正自相关特征,但自相关特征各有不同。旅游产业与第一、三产业融合空间集聚特征凸显,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深;与第二产业融合空间分布持续保持集聚状态,集聚程度没有显著变化。③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在局部空间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与第一产业融合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域空间分布呈现以环渤海为中心,向南向北波动变化;与第二产业融合呈现由华北、华东向西部、西南地区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与第三产业融合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但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HH集聚区出现暂时性离散发展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