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3)
- 2023(18224)
- 2022(15541)
- 2021(14359)
- 2020(11994)
- 2019(27994)
- 2018(27660)
- 2017(53724)
- 2016(28948)
- 2015(32384)
- 2014(32506)
- 2013(31897)
- 2012(29307)
- 2011(26174)
- 2010(26431)
- 2009(24058)
- 2008(23251)
- 2007(20279)
- 2006(17876)
- 2005(15674)
- 学科
- 济(123319)
- 经济(123201)
- 管理(82291)
- 业(80459)
- 企(65590)
- 企业(65590)
- 方法(55789)
- 数学(48997)
- 数学方法(48208)
- 中国(33329)
- 农(32623)
- 财(29656)
- 地方(28914)
- 业经(27045)
- 学(24683)
- 农业(22542)
- 贸(20709)
- 贸易(20694)
- 理论(20150)
- 易(20009)
- 制(19807)
- 务(19029)
- 技术(19020)
- 环境(18938)
- 财务(18937)
- 财务管理(18898)
- 和(18470)
- 企业财务(17947)
- 银(17813)
- 融(17780)
- 机构
- 学院(405713)
- 大学(404877)
- 济(163495)
- 管理(161149)
- 经济(160092)
- 理学(139704)
- 理学院(138188)
- 研究(135701)
- 管理学(135375)
- 管理学院(134664)
- 中国(100827)
- 京(86354)
- 科学(83795)
- 财(74352)
- 所(67614)
- 农(65260)
- 中心(61743)
- 研究所(61550)
- 业大(60652)
- 财经(59411)
- 江(59062)
- 北京(54700)
- 经(54059)
- 范(53710)
- 师范(53164)
- 农业(50810)
- 院(49816)
- 经济学(48816)
- 州(48285)
- 财经大学(44242)
- 基金
- 项目(278845)
- 科学(219741)
- 研究(202926)
- 基金(201775)
- 家(176060)
- 国家(174585)
- 科学基金(150676)
- 社会(127184)
- 社会科(120642)
- 社会科学(120607)
- 省(109571)
- 基金项目(106406)
- 自然(99002)
- 自然科(96785)
- 自然科学(96765)
- 自然科学基金(94979)
- 教育(94577)
- 划(92097)
- 资助(84575)
- 编号(83083)
- 成果(66157)
- 重点(62456)
- 发(61835)
- 部(61031)
- 创(58054)
- 课题(57387)
- 创新(54104)
- 科研(53371)
- 教育部(52547)
- 国家社会(52046)
- 期刊
- 济(177540)
- 经济(177540)
- 研究(118557)
- 中国(77885)
- 学报(62834)
- 管理(60672)
- 农(58983)
- 科学(58419)
- 财(56404)
- 大学(48335)
- 教育(47925)
- 学学(45564)
- 农业(41244)
- 技术(38879)
- 融(34695)
- 金融(34695)
- 业经(29977)
- 经济研究(29037)
- 财经(28211)
- 经(24131)
- 问题(22844)
- 业(21530)
- 技术经济(20650)
- 图书(20511)
- 统计(19847)
- 科技(19285)
- 理论(18379)
- 版(18296)
- 商业(18273)
- 策(18143)
共检索到594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冬冬 杨晶玉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减排研发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动态模型求解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私人企业投资(有政府补贴)、私人企业投资(无政府补贴)和政府公共投资等三种不同减排研发投资模式对环境、经济增长率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减排研发投资模式。
关键词:
减排研发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建春 李霞
我国从1988年开始才正式对研发投入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样本规模的限制,以往学者很难从宏观视角对我国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根据我国1988~2006年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了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研发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聪丽 陈宪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志芹 温作民
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了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将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转变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多目标体系。通过对生态资本价值的合理补偿,实现"无价格"的生态资本转变为"有价格"的生产要素。碳交易市场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典型模式。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不断得以内部化,实现了生态资本的价值。文章通过将生态资本以要素形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生态资本变化量的动态性与资本量的动态性,得到的结论是:生态资本对资本量的变化随着新知识的规模报酬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形。只有新知识的规模报酬与生态资本的规模报酬之间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的平衡增长。最后结合碳市场,...
关键词:
生态资本 内生经济增长 规模报酬 碳市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慧 王涛
笔者以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以中国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寻沿海地区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路径。根据局部多项式估计结果,对区域保险密度与人均GDP之间的拟合效果、单调性、凹凸性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保险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效率及边际收益在沿海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区域两变量的关系在2003年前后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沿海地区整体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作为参照标准,北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的拟合曲线变化相对稳定,东部沿海地区拟合曲线的变化较为复杂。总体上,沿海地区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李文芳
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基础则是教育,教育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育人,为经济服务,更是要带动社会进步,让经济在健康的社会生产中不断提高与发展。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及质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选取2000年至2019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研究生毕业数和高中升学率三个指标,探讨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选取VAR模型,构建多元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毕业数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进一步对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朝晖 刘洋 薛惠锋
基于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利用中国1980-2007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与研究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相吻合;②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冲击响应的滞后期短且是非渐进的,而水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滞后期较长且是非渐进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农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③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纪玉山 关键 王塑峰
中国的碳排放增加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通过数理模型进行推演和验证,中国都应该并且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碳排放降低的双重目标。当然,这需要中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针对不同产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优化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成杰 华伟
本文基于土地的稀缺性,通过对土地的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来探讨对土地的最优利用。中心议题是考虑如何在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上考虑土地的以上二重性,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利用的帕累托最优。本文基于广义资本,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资本来构造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希望能够得出一点土地最优利用的有意义的见解。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帕累托最优 最优规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薛俊强
准确预测GDP对政府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意义重大,而ARIMA模型是预测GDP的有效工具。文章以1952-2011年不变价格GDP为研究样本,首先建立36组ARIMA模型,进而运用多重筛选准则,找到最优滞后阶数p和q,最后确定了最优ARIMA(6,1,3)模型。该模型通过了多项假设检验,对2009-2011年的GDP预测精度高。笔者还利用模型对未来几年的GDP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ARIMA模型 GDP 不变价格 预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娜 曲卫华
通过构建多部门DSGE模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对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冲击对总产出、绿色低碳产出和环境质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赢”。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碳减排的机制为:第一,厂商提升碳减排技术和调整生产要素配置,将生产要素由高碳产品转移到低碳产品,增加低碳产品供给,从而发挥碳减排效应;第二,政府将CSR嵌套在碳减排补贴环境政策中,会对厂商履行CSR产生的碳减排成本形成“补偿”效应,进而提升碳减排效果;第三,能源部门生产力的提升会增加经济系统的能源供给,激发履行CSR和依赖可再生能源的厂商进行低碳生产,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因此,厂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政府根据厂商履行CSR高低执行差异化的碳减排补贴政策以及能源部门生产力的提升三者协同发展才能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碳减排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玮 何旭波
本文通过运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和R&D补贴政策的宏观和部门的能源—经济一环境一般均衡后果进行了模拟。在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模拟结果后发现:(1)排放限制促进了清洁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但会导致GDP增长率的损失;(2)排放限制和补贴政策的共同作用确保经济主体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缓解单独实施排放限制对经济增长的损失;(3)在不考虑部门异质性而实施统一的补贴政策时,某些生产部门可能出现过度补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饶华春
文章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利用我国1952年 ̄2006年的数据,得出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教育投资的长期和短期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赖苹 曹国华 马文斌
在征收外生排放税的条件下,利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企业对3种联盟合作模式的选择。通过全面比较不联盟合作模式、半联盟合作模式和全联盟合作模式下的均衡产量、生产工艺研发水平、污染减排研发水平、利润和社会福利,得出全联盟合作模式是企业最佳选择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投入与医药经济增长研究
经济增长动力是研发的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基于改进菲德模型的研究
资源约束下中国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绩效研究——基于非径向DEA方法RAM模型的测度
节能减排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型机制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的上海和全国对比的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减税政策选择——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实证分析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内生增长模型与计量检验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比较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流通业增长对消费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对泰国水产品出口动态增长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的滴漏效应研究——基于动态计量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