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89.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4)
2023(18714)
2022(16087)
2021(15247)
2020(13072)
2019(30248)
2018(30207)
2017(58266)
2016(31875)
2015(36119)
2014(35848)
2013(35167)
2012(32379)
2011(28926)
2010(29161)
2009(26877)
2008(26574)
2007(23837)
2006(20362)
2005(17726)
作者
(90332)
(75269)
(74941)
(71405)
(47971)
(36246)
(34226)
(29524)
(28431)
(27001)
(25646)
(25261)
(23849)
(23719)
(23484)
(23175)
(22913)
(22398)
(21673)
(21519)
(18665)
(18475)
(18395)
(17183)
(16883)
(16832)
(16776)
(16648)
(15211)
(14954)
学科
(123358)
经济(123221)
管理(98078)
(92629)
(79214)
企业(79214)
方法(61377)
数学(53601)
数学方法(52755)
(37911)
(32329)
中国(31779)
业经(27455)
(26707)
地方(24792)
(24704)
财务(24611)
财务管理(24543)
(24484)
企业财务(23308)
技术(23034)
理论(22198)
(21987)
贸易(21977)
农业(21474)
(21319)
(20660)
银行(20602)
(19581)
(19462)
机构
大学(444940)
学院(444792)
管理(178145)
(173552)
经济(169628)
理学(154586)
理学院(152916)
管理学(149937)
管理学院(149125)
研究(141805)
中国(107866)
(93791)
科学(89555)
(83371)
(71047)
(70740)
业大(66997)
中心(66438)
财经(65916)
(65574)
研究所(64638)
(59833)
北京(58966)
(57326)
师范(56766)
农业(55610)
(53175)
经济学(51873)
(51786)
财经大学(49126)
基金
项目(303513)
科学(238234)
研究(220042)
基金(219196)
(190685)
国家(189095)
科学基金(163185)
社会(136817)
社会科(129673)
社会科学(129638)
(120062)
基金项目(116253)
自然(107901)
自然科(105436)
自然科学(105409)
自然科学基金(103477)
教育(102944)
(100505)
资助(91548)
编号(90465)
成果(73047)
重点(67542)
(66595)
(64895)
(63360)
课题(62157)
创新(60157)
科研(58475)
教育部(57177)
大学(57014)
期刊
(183834)
经济(183834)
研究(125733)
中国(83910)
学报(70203)
(67684)
管理(64408)
科学(63782)
(62663)
大学(53227)
教育(50168)
学学(50115)
农业(43237)
技术(41228)
(38149)
金融(38149)
财经(31702)
业经(30641)
经济研究(29788)
(26918)
问题(23521)
(23506)
图书(22739)
技术经济(22674)
统计(22076)
科技(21710)
(21364)
理论(21038)
(20555)
财会(20259)
共检索到64142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2015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管理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进程,另一方面细化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措施,事实上是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笔者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现阶段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强制性"的监管模式,分析结论是现阶段的监管模式不仅不能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更不能摆脱地方政府官员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时常引发的道德风险,即相应监管模式存在多重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鉴于此,论文后半部分运用动态博弈思想重建模型,寻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居民激励相容的必要条件,认为"内生激励型"要素是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刘星  
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依然不能摆脱基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导向性的"一刀切"的监管模式,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地方政府由于已有债务存量与历史负债方式等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现有监管模式显然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本文提出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运用博弈模型对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同风险偏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获得三点结论:(1)监管绩效能否达到最优状态,跟投融资平台的类型相关;(2)现实中投融资平台偏离最优状态的方向与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偏好相关;(3)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虽不能达到最优化的监管绩效,但却明显有助于提高监管绩效。本文最后以风险为基准对我国16个省级政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兵  何彦霖  
行政控制和规则控制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模式。基于声誉博弈模型的研究发现:行政控制模式下,中央政府利用声誉机制致使高风险地方政府获得比违规举债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收益,激励高风险地方政府向低风险地方政府转化;规则控制模式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双向声誉激励,在中央政府低声誉、抗风险能力弱的条件下,规则控制非但难以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还会使中央政府在高风险地方政府的诱使下提前暴露低声誉,引致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由此可见,规则控制模式相对行政控制模式并不总是占优的。行政控制模式是低声誉中央政府的合意债务监管模式,而规则控制模式则是高声誉中央政府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李国锋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显性化,暴露了我国当前地方债务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地方债监管不利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财政、信息化等方面对地方债监督机制提出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过程,解释了在有限次博弈条件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金融机构争相放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有限次博弈推广至无限次博弈,从而得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酷策略和纳什均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子印   宋雅杰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我国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是否具有可持续将取决于地方政府对创新的影响。基于2010—2021年29个省份的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影响较东部与中部地区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合理调整债务资金用途,规范债务发行管理,制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良好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王茂庆  
问责制被运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看,问责监管集中在隐性债务领域,显性债务领域存在问责缺位问题。由于显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偿债压力日益显现、债务风险愈加现实,应当确立对隐性债务进行风险问责、对显性债务进行绩效问责的合并问责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问责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并确立穿透式监管原则。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近年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问题凸显,风险不断积聚,遵循"控增量,化存量"的指导思想对其加以清理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当务之急。从更长远考虑,在承认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合理成分"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以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体制保障;同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后的常规性治理手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宁  
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公共经济权利,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对地方政府解决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加而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然后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地方政府成熟的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融资机制、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力求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熊虎  沈坤荣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务来源、投向及偿债依赖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宏观数据以及1 296个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显著挤出了地区整体和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产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挤出了创新活动;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抑制了创新活动;但没有证据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会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对创新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曹洪华  李艳  彭邦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民生建设进行推动,但依旧隐藏着较大的债务风险。为确保地方政府更好将债务转型加快城镇化建设,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推出新型融资模式,即PPP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PPP融资对其存在的特点及优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创新,确保实现PPP融资方式的最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新平  王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分权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的方式筹集财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与维持债务可持续性之间构成了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关系。采取何种模式来监管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化解这对矛盾关系,是各国中央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国外地方政府举债监管模式介绍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行为,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各国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对地方政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云锋  吴琦琦  马春华  
本文在确定高频关键词的基础上,构建共现矩阵、相似矩阵、相异矩阵,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中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类团,根据每个类团的向心度和密度绘制中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战略坐标图。结果表明,中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差异不大,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方法要明显先进。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核心但不成熟的区域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核心但边缘区域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分权,这也将是以后学术界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研究领域的重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静  石才良  
伴随着财政分权,世界范围内,地方公共债务的日渐膨胀以及拖欠或违约已不是个别现象, 情况严重的甚至引发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但是,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中央政府救助动机绝非易事。本文试图梳理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博弈理论,分析地方债务违约博弈中,双方的动机,以探索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制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红漫  许静怡  陈庭强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