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1)
- 2023(11679)
- 2022(9803)
- 2021(9335)
- 2020(7653)
- 2019(17661)
- 2018(17426)
- 2017(33832)
- 2016(17995)
- 2015(19884)
- 2014(19562)
- 2013(19131)
- 2012(17109)
- 2011(15071)
- 2010(14547)
- 2009(12954)
- 2008(11968)
- 2007(10282)
- 2006(8733)
- 2005(7129)
- 学科
- 济(76008)
- 经济(75934)
- 业(52797)
- 农(50516)
- 管理(42593)
- 农业(33544)
- 方法(31926)
- 企(30783)
- 企业(30783)
- 数学(29537)
- 数学方法(29089)
- 业经(21130)
- 中国(18938)
- 地方(18890)
- 财(16909)
- 发(13624)
- 制(13348)
- 农业经济(12566)
- 贸(12059)
- 贸易(12055)
- 易(11687)
- 学(11159)
- 发展(11138)
- 展(11129)
- 环境(10770)
- 技术(10622)
- 策(9848)
- 收入(9842)
- 村(9826)
- 农村(9796)
- 机构
- 学院(236717)
- 大学(229112)
- 济(98687)
- 经济(96755)
- 管理(95239)
- 理学(83819)
- 理学院(82978)
- 管理学(81406)
- 管理学院(80954)
- 研究(73366)
- 中国(57176)
- 农(55944)
- 京(45941)
- 科学(44986)
- 农业(42274)
- 财(41428)
- 业大(41192)
- 中心(37556)
- 江(34907)
- 所(34165)
- 财经(33457)
- 研究所(31172)
- 经(30809)
- 范(30771)
- 师范(30522)
- 经济学(29472)
- 经济管理(28393)
- 州(27552)
- 北京(27302)
- 经济学院(26853)
- 基金
- 项目(172214)
- 科学(136977)
- 研究(128214)
- 基金(125915)
- 家(108590)
- 国家(107585)
- 科学基金(94411)
- 社会(83399)
- 社会科(78708)
- 社会科学(78683)
- 省(69100)
- 基金项目(68157)
- 自然(60267)
- 自然科(58836)
- 自然科学(58823)
- 自然科学基金(57742)
- 教育(57200)
- 划(56351)
- 编号(53101)
- 资助(49480)
- 成果(39637)
- 发(38536)
- 部(37954)
- 重点(37773)
- 创(36273)
- 国家社会(34781)
- 课题(34754)
- 创新(33906)
- 农(33317)
- 科研(33236)
- 期刊
- 济(110157)
- 经济(110157)
- 研究(62209)
- 农(60798)
- 中国(44363)
- 农业(41504)
- 学报(34235)
- 科学(33320)
- 财(30680)
- 管理(29332)
- 大学(28229)
- 学学(27117)
- 业经(26411)
- 技术(21704)
- 融(21620)
- 金融(21620)
- 教育(19078)
- 业(18723)
- 问题(16603)
- 农业经济(15062)
- 农村(14855)
- 村(14855)
- 财经(14844)
- 经济研究(14615)
- 版(13682)
- 资源(13329)
- 经(12717)
- 经济问题(11886)
- 世界(11540)
- 技术经济(11227)
共检索到335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贤华 杨昕 毛熙彦 贺灿飞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使得乡村普遍面临人口流失、耕地撂荒及居民点闲置等问题,严重限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效率。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与巴南区石龙镇为例,探讨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科学方法。首先,结合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条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居民点分布特征;然后,构建包括限制性评价与适宜性评价两个阶段的西南地区居民点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对未来乡村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公平与效率原则,将现有居民点划分为发展型、保留型及迁并型等3类;在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艳妹 张晓滨 林琼 林凡凡
以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为例,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规模水平和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对农居点建设发展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集覆盖模型对集聚发展型农居点数量及位置进行选择,从而得出最终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显示,加权集覆盖模型能够很好地弥补单纯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农居点分类依据方法的缺陷:该模型所得出的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能够保证适宜性较高的同时,将镇域内全部农居点纳入其服务范围。今后流泗镇应当以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为核心,逐步引导分散农居点向其集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艳妹 张晓滨 林琼 林凡凡
以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为例,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规模水平和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对农居点建设发展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集覆盖模型对集聚发展型农居点数量及位置进行选择,从而得出最终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显示,加权集覆盖模型能够很好地弥补单纯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农居点分类依据方法的缺陷:该模型所得出的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能够保证适宜性较高的同时,将镇域内全部农居点纳入其服务范围。今后流泗镇应当以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为核心,逐步引导分散农居点向其集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卫民 李同昇 武鹏
[目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土地整治与村庄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探索农村居民点优化的路径,指导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在对村庄结节性的评价的基础上,运用K-均值聚类与改进引力模型等方法确定村庄组团和村庄类型,并运用加权Voronoi图划定不同类型村庄的实际影响范围。[结果]村庄规模、经济因素、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区位条件对村庄结节性水平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587、0.4220、0.2193,识别出相桥村、田市村、八里村、朝阳村4个中心村和以其为核心的4个村庄组团,确定出17个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劲轲 毛熙彦 贺灿飞
在人口流失严重,居住相对分散的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及优化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超越现有的基于城市地区的优化方法。选取重庆市崇龛镇小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模拟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分析情景,探讨了人口空间非均衡减少对一般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难以为继的规模与先天不足的可达性是一般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面临的主要矛盾;2)科学地预测人口变化,审慎地调整居民点空间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需求集中,弥补"规模—可达性"矛盾;3)应重视供求关系、强化制度保障,以提升优化结果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效果。给出了崇龛镇小学空间布局优化的操作方案和预期结果。提出了一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李计 王轶 鄂施璇 阳华 孙思睿
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因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双重扰动而深刻转型,探索特殊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及其优化策略,有利于推进特殊区域的国土空间治理与缓解用地矛盾,并为特殊地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文章以山地都市边缘区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为例,采用地类转移矩阵、ArcGIS空间统计、理想点逼近(TOPSIS)、核密度法和多因素叠加分析等方法集成分析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单项动态度为55.72%,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以耕地占用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亟待通过居民点空间治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用地矛盾。②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分布零乱,但其内部空间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整体呈现出以河水村为中心,密度由内到外依次降低的规律。③研究区居民点布局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多重因素影响,亟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优化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兆林 刘福兵 杨庆媛 鄂施璇 杜挺
山地农村居民点系统因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多重扰动而处于深刻转型中,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优化策略,对于优化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山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建理论框架,集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栅格权重叠加评价法、改进蚁群算法(ACO)等,以重庆澄江镇为例,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优化过程,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呈现集中、靠拢的演化发展趋势,总体呈现匀质、线状、向心、院落四种分布形态;同时高程、坡度、水域、城镇、道路、基础设施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均对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化产生重要影响。(2)改进蚁群算法优化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CA)减少10.07%,居民点斑块数量(NP)和密度(PD)分别减少83.12%和81.16%,平均斑块面积(MPS)增加了4.3倍,平均最近邻体距离(MENN)增加了42.82%。优化后69.1%的农村居民点斑块都集中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内,且重点向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生产便利和中心村庄集中。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更加紧凑有序,土地集约节约效率更高。(3)基于仿真优化结果,综合考虑村庄振兴“产业—人口—土地”互动耦合机制,提出城郊融合、产业集聚、景村融合、搬迁撤并四类农村居民点格局优化方案,助推山区乡村振兴。(4)优化结果同时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非常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较小尺度要素空间布局优化,能够为山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利林 王占岐 王建英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是以GIS技术支持下的定量研究为主,结构优化是以整理和规划背景下的定性研究为主。(2)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刻画长阳山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长阳农村居民点受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公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距离、居民点用地规模、土地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以加权Voronoi图为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明皓 戴志中 邱道持 刘建民 郝威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对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具有布局零散,集聚度低、规模等级不明显、聚落密度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这种分布受坡度、海拔、交通、经济、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低坡度、低海拔的区位取向、交通区位取向、经济区位取向,以及耕地分布的空间趋同性特点。最后提出山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应坚持"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优化布局原则,同时针对保家镇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国玮 蔡玉梅 郭旭东 张衍毓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研究,探讨公共参与下旨在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利益和维护乡村文化的农村居民点调整的流程及方法。研究方法: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公共参与法。研究结果:燕坝村农村居民点调整后节约集约利用了农村土地,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研究结论:燕坝村农村居民点的调整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需求,对燕坝村的乡村文化的冲击较小,且易于实施。
关键词:
村级 农村居民点调整 公共参与 熟人网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宿瑞 王成
村落空间网络是以农村居民点为节点、线性设施为依托、节点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网络。开展村落空间网络及其节点中心性研究能够理清节点在网络中的关键位置与影响范围,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整体网络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村落空间网络,进而辨析网络中心点及其辐射强度与辐射范围,厘定出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重组模式。结果表明:①村落空间网络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层次结构、小世界特征与无标度特性,网络整体的联系程度较低;②依据中心点的辐射能力划分其等级,形成Ⅰ级中心点、Ⅱ级中心点和Ⅲ级节点共同作用的网络节点体系;③基于此,从"整体-局部-个体"3个影响层次,构建了中心村(Ⅰ级中心点)扩散型、基层村(Ⅱ级中心点)增长型、散居农村居民点(Ⅲ级节点)挖潜型3类优化重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曾晓妹 李晓青 邓楚雄 朱东国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娟 邱道持 潘娟
研究目的:以双林村为例,从村域尺度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时序研究,为制定土地开发复垦等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双林村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近期居民点复垦面积88994.30 m2,占总复垦面积的32.48%,中期居民点复垦面积117161.03 m2,占复垦总面积的42.76%,剩下24.76%的复垦居民点为远期复垦对象,面积共67842.23 m2。同时,双林村各个合作社三个时段农村居民点复垦面积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以行政村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开展村域尺度的居民点用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杨海娟 郑娜 张文莉 杨小刚
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作为发展"态"和发展"势"的评价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对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划分等级。然后结合加权Voronoi图,明确各发展等级居民点的搬迁去向,从而实现全镇整治分区规划。沙河子镇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可划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发展4个等级;农村居民点整体发展较好,高、中发展实力级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4.07hm2,占全区的84.23%;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其发展等级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全镇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为整理重点,划分为城镇化区、优先发展区、改造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4种整治分区。结合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骥 刁承泰
为了更好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发展,需要对居民点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为实例,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对区域人口、城镇化率等用地要素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农村人口的数量。结合对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的探讨最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总体规模。研究显示,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偏大,在用地规划中需对农居点用地规模进行大幅削减以完善用地结构。对预测过程的讨论与结果的检验,试图构建区县一级土地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人口预测 土地规划 永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