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7)
- 2023(11627)
- 2022(10008)
- 2021(9447)
- 2020(7859)
- 2019(18159)
- 2018(17987)
- 2017(34600)
- 2016(18515)
- 2015(20755)
- 2014(20309)
- 2013(19465)
- 2012(17432)
- 2011(15422)
- 2010(15096)
- 2009(13322)
- 2008(12398)
- 2007(10123)
- 2006(8510)
- 2005(6854)
- 学科
- 济(76487)
- 经济(76425)
- 管理(51570)
- 业(46367)
- 企(37773)
- 企业(37773)
- 方法(36962)
- 数学(33466)
- 数学方法(32832)
- 农(20519)
- 地方(20163)
- 中国(17157)
- 财(16165)
- 业经(15790)
- 环境(14853)
- 学(14468)
- 农业(14014)
- 理论(12160)
- 和(11909)
- 贸(11487)
- 贸易(11478)
- 技术(11315)
- 易(11080)
- 地方经济(10857)
- 划(10799)
- 务(10372)
- 财务(10319)
- 财务管理(10297)
- 制(10180)
- 企业财务(9647)
- 机构
- 学院(244469)
- 大学(240363)
- 管理(99048)
- 济(95427)
- 经济(93470)
- 理学(87277)
- 理学院(86316)
- 管理学(84395)
- 管理学院(83949)
- 研究(75285)
- 中国(55643)
- 京(49110)
- 科学(48602)
- 财(40428)
- 业大(37438)
- 农(37357)
- 中心(36657)
- 所(35509)
- 江(34586)
- 财经(33466)
- 研究所(32966)
- 范(32768)
- 师范(32446)
- 经(30621)
- 北京(29450)
- 农业(29281)
- 经济学(29060)
- 院(28754)
- 州(27920)
- 经济管理(26586)
- 基金
- 项目(182186)
- 科学(145397)
- 基金(132869)
- 研究(132739)
- 家(115859)
- 国家(114944)
- 科学基金(100684)
- 社会(84282)
- 社会科(79956)
- 社会科学(79937)
- 省(73379)
- 基金项目(71189)
- 自然(66599)
- 自然科(64993)
- 自然科学(64981)
- 自然科学基金(63749)
- 教育(61956)
- 划(60989)
- 编号(54100)
- 资助(53535)
- 重点(41359)
- 成果(40735)
- 发(40011)
- 部(39422)
- 创(38943)
- 课题(36611)
- 创新(36345)
- 科研(35191)
- 国家社会(34966)
- 教育部(33949)
共检索到331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朱军 余艳红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军 李益敏 余艳红
以星云湖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优化。选取海拔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覆被(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距自然保护区距离、距离建设用地和距水源距离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叠加生成综合阻力要素,根据GIS空间成本距离分析原理,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一步规划优化流域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1)从各安全等级面积比例和平均生态安全指数角度,星云湖流域中度安全占流域总面积的45.81%,高度安全为25.24%,较低安全为21.05%,不安全占7.9%,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95,流域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度安全,生态系统健康一般,但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应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坡度、水土流失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格局和距离建设用地(人类活动干扰要素)等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的主要因子;(2)识别规划了中枢生态源、核心型生态源斑块、一般生态源、多种级别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等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进行针对性建设保护,将有效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性和系统的完整性,进而加强流域生态稳定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文
泸沽湖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传统文化退化的困境。如何促进高原湖泊流域民族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分析泸沽湖旅游发展对其流域生态和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的内涵、原则和实现途径,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
泸沽湖 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静 王妍 郑毅 刘云根 闻国静 展鹏飞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2)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3)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杨蕊
高原湖泊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的双重挑战,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替代",影响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良性耦合,可以同时获得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由"替代"到"耦合"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经济和生态良性耦合模式及其实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制度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管理,创新湖泊流域管理模式,健全国家对高原湖泊流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研究结论对促进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经济 替代 耦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孝富 邵艳莹 崔书红 王文杰 李元钊 田石强
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响应)框架模型,从社会经济影响、水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4个方面,选择15个大项,46个小项建立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加权叠加、分类分级的方法定量化地评价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为79,处于安全水平,但还未达到很安全的理想程度。影响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主要是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包括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矿产开采、流域污染负荷等。完善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流域环境治理和监管体系,是提高流域生态安全,实现东江湖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俊峰 高永年 张志明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峰 张娈英 赵广川 莫李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元林 郑文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泊流域的发展,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突出协调发展,强调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流域系统角度对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湖泊流域 复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文荪 丁惠君
补偿标准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关键,也是生态补偿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权分配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基础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计算单元、以水资源四级区各行政区为计算单位、以下泄水资源是否达标作为被补偿与补偿的依据,按照利用某行政区水资源产生效益(或增加利用成本)大小来确定行政区间的补偿量,建立了流域内补偿的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四级区袁河为例,计算了2008年袁河流域内及其下游各行政区受到(或付出)的水生态保护补偿量。补偿标准计算模型为建立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对别的流域确定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效益 流域 水生态保护 补偿 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钢 王慧敏 仇蕾 刘高峰
针对湖域工业初始排污权定价问题,文章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利用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湖域工业初始排污权纳什议价(Nash-Bargaining)定价模型。即在满足湖域水环境排污权总量控制及区域产业规划调整方案的前提下,通过政府主体与行业主体之间考虑议价能力系数λ影响的Nash-Bargaining,求解符合价格约束的行业初始排污权价格的最大满意解。其中,价格约束通过求解行业治污成本函数的Aumann-Shapley值给出。并以江苏省太湖流域纺织染整行业为例,针对湖域工业点源氨氮初始排污权定价问题,对比分析了Nash-Bargaining定价模型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涛 朱红
本文以加拿大锡姆科湖流域为例,介绍了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化的发展,阐述了锡姆科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关键要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黄宏胜
在对湖泊-流域基本概念及其管理问题综合阐述、对土地生态管理及其理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土地生态管理对"湖泊-流域"管理的启示。从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出发,结合"人-地-水"协调关系问题的处理、"点-线-面"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对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理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4个基本目标:①生态系统可持续;②土地利用可持续;③生态经济可持续;④流域管理可持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基本要素、主要内容、系统框架、管理模型和机制等,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