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7)
- 2023(10861)
- 2022(9357)
- 2021(8795)
- 2020(7485)
- 2019(17466)
- 2018(17221)
- 2017(33465)
- 2016(17675)
- 2015(19505)
- 2014(19071)
- 2013(18357)
- 2012(16442)
- 2011(14546)
- 2010(14155)
- 2009(12525)
- 2008(11874)
- 2007(9767)
- 2006(8203)
- 2005(6826)
- 学科
- 济(73236)
- 经济(73172)
- 管理(48794)
- 业(47007)
- 企(40000)
- 企业(40000)
- 方法(37969)
- 数学(34300)
- 数学方法(33647)
- 农(17713)
- 中国(17563)
- 财(17291)
- 业经(15533)
- 地方(14918)
- 学(13196)
- 理论(12264)
- 贸(11941)
- 贸易(11931)
- 制(11910)
- 农业(11693)
- 务(11620)
- 易(11581)
- 财务(11556)
- 财务管理(11531)
- 企业财务(10945)
- 技术(10747)
- 和(10335)
- 环境(10319)
- 划(9310)
- 产业(9221)
- 机构
- 学院(236228)
- 大学(234954)
- 管理(96381)
- 济(95972)
- 经济(94126)
- 理学(85309)
- 理学院(84392)
- 管理学(82470)
- 管理学院(82039)
- 研究(73315)
- 中国(53983)
- 京(48058)
- 科学(45847)
- 财(41568)
- 业大(35315)
- 中心(35123)
- 农(35055)
- 所(34485)
- 财经(34461)
- 江(32993)
- 研究所(31895)
- 经(31631)
- 范(30181)
- 经济学(29911)
- 师范(29815)
- 北京(28988)
- 院(27723)
- 农业(27497)
- 经济学院(27202)
- 财经大学(26115)
- 基金
- 项目(173047)
- 科学(138972)
- 基金(128458)
- 研究(123748)
- 家(112393)
- 国家(111556)
- 科学基金(98231)
- 社会(79681)
- 社会科(75834)
- 社会科学(75817)
- 基金项目(68591)
- 省(68186)
- 自然(65743)
- 自然科(64368)
- 自然科学(64358)
- 自然科学基金(63166)
- 教育(58904)
- 划(57601)
- 资助(52616)
- 编号(49048)
- 重点(39469)
- 部(38195)
- 创(37172)
- 成果(36903)
- 发(36849)
- 创新(34723)
- 科研(33857)
- 国家社会(33617)
- 课题(33447)
- 教育部(33284)
共检索到32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平 杨志高 李丹 李建军 吴鑫 阙华斐 杨卫民
【目的】基于加权三角网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模型,为综合性评价林分空间结构及制定森林经营决策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模型。【方法】选取林木的自身属性(胸径、树高和冠幅)为综合权重,建立了一种用于描述林分空间结构单元的加权三角网。引入微观经济学中C-D生产函数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以全混交度、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3个参数作为“投入”,以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作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模型,从而定义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FSSCI)。以实验样地为例,对基于加权三角网确定的3个参数和FSSCI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1)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加权前后的全混交度呈显著相关,但由于加权过程中改变了林木的坐标,导致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不存在相关性。2)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平均FSSCI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0,Sig.值为0.029;天然林样地的FSSCI与FSSI′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两者对天然林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FSSI′对人工林的评价结果为0,无法做出有效的评价;FSSCI对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比传统方法更为全面。【结论】基于加权三角网计算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和FSSCI仍然是合理可用的。FSSCI同FSSI′一样对天然林的空间结构评价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但FSSCI的适用范围广于FSSI′,满足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结构评价。FSSCI的提出丰富了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性评价方法,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春燕 李际平 李建军
利用Voronoi图具有最近性、邻接性特点,以单株木视为平面点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此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对象木的最近邻木株数与Voronoi图中相对应多边形边的数目相等;对象木与最近邻木的距离和Delaunay三角网的相对应边长相等;任意2个最近相邻木的夹角即为对应Delaunay三角网2条边的夹角。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样地进行试验,把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数的结果与最近邻木数取4的传统算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时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两者在计算角尺度时结果差异较大,构建Vor...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马妍 倪宝龙 李元
以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切入点,以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投入"与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同时,根据林分空间结构3参数的"三维散点图"中现实的林分空间结构向理想结构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结合黑龙江省3个不同区域、不同林分类型的75块固定样地全面调查数据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以及林分空间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均能有效反映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可以认为,林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弓乔 程世平 徐雪飞
[目的 ]构建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用以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指导林分结构优化。[方法 ]在诠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密集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均值意义的基础上,对林分角尺度、密集度和大小比数的均值重新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成为正向指标;林分平均混交度为正向指标,采用实测值,然后将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单位圆法相结合,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FSS),并采用不同林分类型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运用构建的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4个地区47块样地的评价结果表明:1)天然林中极端立地条件下的天然纯林空间结构最差;2)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3)人工林中人工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明显优于人工纯林;4)天然纯林空间结构优于人工纯林。[结论 ]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能够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科学表达出“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人工混交林优于人工纯林以及天然纯林优于人工纯林”的普遍认知,是一个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测度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效果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陆玉麒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 泛长三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昭玉
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就是根据经济指标体现的统计规律,运用经济波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经济波动现象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的经济预警模型,并给出了建模过程。然后使用此模型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预警监测的实证检验,以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
移动加权平均 综合指数 经济预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本河 贺巍巍 郑力
首先建立了一套生产型节点企业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运用熵权值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三角模糊函数法形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绿色度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三角模糊函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完整的评价过程,最后以供应链上多家企业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娟 孟亚利 薛晓萍 陈兵林 熊宗伟 周治国
目的用棉纤维品质指标拟合能同时表达棉纤维综合品质和纺纱质量棉纤维综合指数模型。方法通过不同品质棉纤维的纺纱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质原棉纺纱试验结果和棉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⑴在成纱质量多个指标中,单纱强力是主要指标。⑵原棉纤维品质是决定单纱强力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纺纱工艺下,虽然同一原棉单纱强力不同,但不同原棉单纱强力分布趋势不受纺纱工艺影响,即如果棉纤维综合品质高,则在任何工艺条件下,其单纱强力高。⑶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是棉花纤维综合品质关键指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立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IFQI)模型。经过分析,反映纺纱均匀性指数、单纱强力、成纱综合品质可选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袁梓馨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王蕾 向钦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 sinensis人工林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应用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林分中随机木个体的占比均为最高,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比例整体上接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中林木整体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492),林分混交良好(混交度均值为0.747),但优势不明显(大小比数均值为0.497),林冠连续覆盖(密集度均值为0.941),资源利用率高。其他人工林分也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05~0.514)或轻微聚集分布(角尺度为均值0.529)的趋势,混交程度均较低。有部分林木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杉木林中最为明显。3种人工林中鹅掌楸人工林林木处于很密集(密集度均值为0.768)的状态,而杉木(密集度均值为0.557)和柳杉(密集度均值为0.563)人工林林分处于较密集状态,林木还有一定生长空间。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显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0.600)林分状态优于杉木林(0.583)、柳杉林(0.521)和鹅掌楸林(0.487)。【结论】同一区域不同起源的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的空间结构优于杉木、柳杉和鹅掌楸人工林。图2表6参3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景 孙玉军 郭孝玉 梅光义
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建立空间结构单元的方法,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和开敞度5个指数分析福建将乐国有林场典型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游憩林以1株对象木周围6株最近邻木的构成形式最为常见,林分平均聚集指数R为1.05;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M-为0.48,树种空间相互隔离程度不高,处于中等混交状态;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49和0.51,林木胸径、树高分化不太明显,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优势树种中,杉木竞争指数CI为346.27,具有较强竞争力;林分平均开敞度K-为0.21,林分内林木生长空间不足。在维持现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曹建新 谭培洪
在分析当前区域经济评价体系弊端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和GEM模型的研究成果,设计一套区域经济评价体系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并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实例,得出珠三角经济综合评价并提出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综合评价 珠三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珏 袁丰
紧凑城市是一种高效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密度、规模、结构和强度维度建立紧凑城市四维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紧凑度综合评价演化树模型。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个核心城市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城市紧凑度下降,且影响紧凑度因素存在区际差异;在空间上,紧凑城市大致呈现沪杭甬沿线高于南北两翼的空间格局;从演化过程上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城市紧凑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开发区分散建设、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等因素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紧凑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
关键词:
演化树模型 紧凑城市 紧凑度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阳 张落成 姚士谋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传输,使大量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空间内集聚与扩散,加密城市群空间内城市联系。在基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以及百度指数4个要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城市联系虽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城市间的联系不均衡,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多中心的协调网络发展格局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空间流"特征呈现三角形网络结构,其三角形的顶角分别由上海(沪)、南京(宁)与杭州(杭)3个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在空间结构内部,形成若干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在空间分布上,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区域联系强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3)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5个核心城市排名处于网络中心的前列,扬州、南通、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相对靠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吸虹效应"有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心城市会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与经济辐射,完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
关键词:
空间流 网络结构 城市联系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 刘盛 田佳歆 程福山 赵士博 王诗俊
【目的】构建一整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林分间伐模型,以期为森林抚育经营提供科学的间伐方案。【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将林木调查因子树高、胸径、冠幅标准化计算后,加权到Delaunays三角网中并确定林分空间竞争单元,计算样地角尺度、大小比数、密集度、开敞度、竞争指数、混交度这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并使用熵权法赋予各参数权重,结合乘除法思想对其进行多目标规划,进而计算出林分空间评价指数(SEE)与林分空间评价等级(SET)。以SEE为基础构建林分均分间伐模型(该模型可以选定林分中空间结构较差的林木并让其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林分中)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样地中。在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设立了20块面积为0.06 hm~2的落叶松人天混林分的正方形样地,利用样地数据分析间伐前后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SEE、SET、林冠投影图的变化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将SEE应用到调查林分中发现,20块样地SEE均值为0.138~0.216,SET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85%的样地属于1级,15%的样地属于2级,根据SET的定义可以判定该林分质量较差,需要进行优化。以评级指数最低的z17号样地为例,对均分间伐模型进行应用后发现,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均往优的方向发展,且样地SET从1级提升到2级。【结论】以加权Delaunays三角网为基础,结合乘除法与熵权法思想所构建的林分均分间伐模型,改善了同类模型所存在的缺陷,可以显著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对于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娴 张怀清 鞠洪波 宋洁华 覃阳平 吴淑蕾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林分2008—2011年每木检尺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开展对开阔比数模型f O、简单竞争因子模型f H和竞争压力指数模型f CSI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林木综合竞争模型即竞争势模型f Ci=1/(af Oi+bf Hi+cf CSIi),并以竞争势模型为依据将林分总体生长量分配到林木个体,构建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G i=G Total×f CiΣn i=1(f Ci)。用回归分析法求得a=5.416 081 713,b=1.037 485 025,c=0.157 524 494,该模型标准误差为0.179 128 42,相关系数为0.966 704 535,可以满足本研究的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