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8)
- 2023(11644)
- 2022(9731)
- 2021(9077)
- 2020(7812)
- 2019(17920)
- 2018(17567)
- 2017(34293)
- 2016(18494)
- 2015(20510)
- 2014(20090)
- 2013(19408)
- 2012(17472)
- 2011(15403)
- 2010(15107)
- 2009(13352)
- 2008(12768)
- 2007(10742)
- 2006(8692)
- 2005(7138)
- 学科
- 济(71402)
- 经济(71326)
- 管理(51894)
- 业(50757)
- 企(42758)
- 企业(42758)
- 方法(40574)
- 数学(36709)
- 数学方法(36029)
- 财(19147)
- 农(17244)
- 中国(16530)
- 学(15489)
- 业经(14415)
- 务(13063)
- 财务(13009)
- 财务管理(12982)
- 企业财务(12404)
- 理论(12363)
- 贸(12350)
- 贸易(12343)
- 技术(12136)
- 易(12049)
- 农业(11536)
- 制(11444)
- 地方(11318)
- 环境(10329)
- 和(10114)
- 银(9909)
- 银行(9882)
- 机构
- 学院(251539)
- 大学(250600)
- 管理(99401)
- 济(99232)
- 经济(97388)
- 理学(88303)
- 理学院(87368)
- 管理学(85315)
- 管理学院(84863)
- 研究(79299)
- 中国(57196)
- 科学(52433)
- 京(50342)
- 农(45741)
- 财(44364)
- 业大(42035)
- 所(39554)
- 中心(37506)
- 财经(37070)
- 研究所(36833)
- 农业(36478)
- 江(35188)
- 经(34106)
- 经济学(31454)
- 范(30163)
- 北京(29959)
- 师范(29708)
- 院(29355)
- 经济学院(28710)
- 财经大学(28313)
- 基金
- 项目(187417)
- 科学(148970)
- 基金(139539)
- 研究(128724)
- 家(124410)
- 国家(123482)
- 科学基金(107001)
- 社会(82200)
- 社会科(78199)
- 社会科学(78181)
- 省(73975)
- 基金项目(73741)
- 自然(73538)
- 自然科(72016)
- 自然科学(71996)
- 自然科学基金(70706)
- 划(62672)
- 教育(61338)
- 资助(57878)
- 编号(49420)
- 重点(42582)
- 部(41275)
- 创(40105)
- 发(38841)
- 创新(37523)
- 科研(37509)
- 成果(37450)
- 计划(36657)
- 教育部(35415)
- 国家社会(35034)
共检索到336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新福 唐章林 李加纳 柴友荣 王瑞 谌利
【目的】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探索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式。【方法】以6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11份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设计配制成66个杂交组合。利用F1的9个性状的表型值对亲本材料的SSR和AFLP标记位点进行筛选,建立标记效应和标记型值估算体系,估算这些特异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及杂种标记型值,进而分析杂种标记型值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9个性状杂种表现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结果】114个SSR和205个AFLP标记位点中,在0.01显著水平下9个性状筛选到的特异性标记位点分别为39~85个;不同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大小、方向及作用方式存在广泛差异;9个性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种表现 分子标记 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种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但决定系数较小。SSR及ISSR标记遗传距离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宗君 饶世达 田宁 陈国跃
利用创制的蓝标型显性矮秆核不育系97-866为基础,转育了10份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良新不育系。通过杂种优势测定,结果表明,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中既有超亲优势,又有超标优势,选育出5个杂交种的经济产量均超过标准品种15%以上。利用SSR标记,初步筛选出Xgwm165-4D和Xgdm6-4D是蓝标型显性核不育系蓝粒基因所在4E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
关键词:
Ms2基因 蓝粒 杂种优势 SSR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力行 傅骏骅 刘新芝 彭泽斌 张世煌 李新海 李连城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分子标记对 1 5个玉米 (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1 0 5个双列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 ,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1 )利用分子标记把 1 5个供试材料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和 PN共 5个类群 ,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2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F1产量、分子标记特殊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P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
关键词:
菊属 杂种 花器官性状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四龙 李玉荣 程增书 廖伯寿 雷永 刘吉生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航 向珣朝 许顺菊 杨博文 王琦 张林
选取新育成的水稻7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以及经典不育系冈46A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交组合,分析F1组合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计算出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筛选39个与功能基因连锁紧密的SSR标记,来考察F1代各个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连锁标记的杂合率,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稻单株产量主要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考虑千粒重、结实率、穗实粒数、有效穗4个性状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穗实粒数及千粒重2个性状的预测模型参数可信度更高;由于四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短,有效穗数的提升对单株产量提升影响较小,在使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时,不选择有效穗相关功能基因的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东发 朱旭彤 万正兵 蔡军
用分期播种法和系×测验系法分别测定了 4个主穗小穗数在 2 5~ 2 9个的多小穗小麦品系的多小穗性的稳定性及其在杂种一代中的表现 ,结果表明 ,4个多小穗品系的主穗小穗数年度间变化不大 ,多小穗性表现稳定 ,在杂种一代中 ,4个品系的多小穗性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 ,呈部分显性遗传 ,显性度因材料、组合不同有较大差异 ( 0 .0 892~0 .60 0 0 ) ,其中SW94 3 0 92 1、90 2 71为一般配合力较优的多小穗基因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多小穗 稳定性 F_1杂种 表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曦阳 李颖 赵丽 吴培莉 张志毅
以不同地点30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4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杨杂种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地点间、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及重复力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且遗传变异系数占表型变异系数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树龄的增长,白杨杂种无性系变异增大,但这种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0.404 2~0.988 7),表明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各指标相互联系密切。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BL 28、BL 103和BL 49是较稳定无性系,而...
关键词:
白杨 杂种 变异系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仲齐 薛俊 金凤媚 白艳玲
以4份抗裂番茄为母本,3份易裂番茄和1份抗裂番茄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4的杂交组合,研究8个亲本和16个F1的裂果特性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分析它们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易裂基因型的果皮较薄,抗裂基因型的果皮普遍较厚,但也有果皮薄而抗裂能力强的基因型。裂果特性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势的方向在不同组合间有很大的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对杂种后代的抗裂时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利用结构特征改良番茄抗裂能力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 裂果 果皮结构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松义 高春阳 胡日生 朱列书
以自育的3个烤烟胞质不育系和4个国内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3×4=12个杂种,研究烤烟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正向离中优势最多的是单叶重,100%组合的正向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反,叶数没有一个组合具有显著的离中优势,株高、叶长和节距均有33.33%组合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具有8.33%~25.00%组合的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农艺性状平均有16.67%组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较多的为单叶重,有75.00%组合的超高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数和叶长宽比均无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他农艺性状有8.33%~16.67%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峥 刘振威 孙丽 杜晓华 周俊国
对31个南瓜自交系(亲本)和127个杂交组合(F1)进行了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在31个自交系中,果实的单瓜质量、纵径、横径、肉厚、固形物含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分别为396、456、467-1、467-1、旋复。在127个杂交组合中,北观×长2的单瓜质量、果实纵径和肉厚的特殊配合力在全部杂交组合中均为最高,横径、固形物含量特殊配合力最高的分别为042-1×467-1、009-1×467-1。另外,供试的南瓜杂交组合(F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明显。在85个杂交组合中,单瓜质量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为正值的分别为41,27个,占全部杂交组合的49%和32%;果实纵径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为正值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君梅 王林友 范小娟 祁永斌 张礼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随着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已成为可能。利用InDel分子标记及其成熟的技术,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籼粳基因型频率、籼粳属性、品种类型与竞争优势水平,对籼粳杂交稻的育种与品种类别的甄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征集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24个籼粳杂交组合和粳粳杂交组合,选用18对InDel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水稻样品在InDel位点上的粳型基因频率,判别参试品种的籼粳属性。采用neI的方法求算参试品种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利用固定间隔期复测数据,运用不同方法建立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为确定杂种落叶松合理的经营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样地的复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利用全子集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构建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分类率-阈值散点图,确定枯损模型预估时的最佳阈值。引入随机参数,构建样地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模型估计方法为自适应积分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筛选指标为Akaike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以及-2倍对数似然值。通过计算绝对平均偏差(Bias),绘制ROC曲线以及模型预估枯损率与实际枯损率直方图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包含单木(林木胸径,DBH;胸径平方,DBH2)、林分(林分断面积,BA)、竞争(大于对象木树木断面积之和变形,BALD)3个水平变量组合的单木枯损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杂种落叶松枯损主要发生在小径阶且相对竞争较大时。单木枯损概率随DBH增加逐渐减小,随BALD、BA增加而逐渐增加。最佳阈值有效提高了模型预估效果,方差-协方差结构为无结构矩阵(UN)时,四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佳,其预估的林分枯损率更接近实际林分枯损率。【结论】混合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和预估杂种落叶松的单木枯损。阈值分析是提高二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杂种落叶松作为速生树种,幼龄时期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枯损发生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