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9)
2023(15682)
2022(13648)
2021(12792)
2020(10752)
2019(24697)
2018(24469)
2017(47248)
2016(25486)
2015(28759)
2014(28408)
2013(27719)
2012(25150)
2011(22480)
2010(22288)
2009(20381)
2008(19630)
2007(16825)
2006(14494)
2005(12589)
作者
(71709)
(59778)
(59256)
(56492)
(37986)
(28647)
(26926)
(23511)
(22760)
(21042)
(20504)
(20082)
(18886)
(18672)
(18495)
(18250)
(17845)
(17725)
(17048)
(17043)
(14612)
(14591)
(14403)
(13640)
(13257)
(13209)
(13090)
(13019)
(11914)
(11700)
学科
(96685)
经济(96541)
管理(76935)
(70904)
(60323)
企业(60323)
方法(46670)
数学(40752)
数学方法(40175)
(28318)
(25654)
中国(24658)
业经(22219)
(21689)
(21644)
地方(18165)
(17983)
财务(17906)
财务管理(17865)
企业财务(16955)
农业(16865)
(16696)
贸易(16688)
理论(16546)
(16191)
环境(15809)
技术(15697)
(15652)
(15353)
银行(15310)
机构
大学(355635)
学院(352966)
管理(142140)
(138272)
经济(135250)
理学(124018)
理学院(122647)
管理学(120338)
管理学院(119696)
研究(114562)
中国(85092)
(74526)
科学(71521)
(66321)
(56020)
(54663)
业大(53130)
财经(53117)
中心(52844)
研究所(51149)
(50665)
(48367)
北京(46393)
(46263)
师范(45796)
农业(42727)
(42459)
经济学(41695)
(40634)
财经大学(39852)
基金
项目(250178)
科学(197956)
基金(183274)
研究(182216)
(159661)
国家(158388)
科学基金(137187)
社会(114854)
社会科(108828)
社会科学(108801)
基金项目(97718)
(96953)
自然(90516)
自然科(88398)
自然科学(88378)
自然科学基金(86759)
教育(84132)
(82042)
资助(74662)
编号(74183)
成果(59282)
重点(56145)
(55389)
(52241)
(52219)
课题(50280)
创新(48780)
科研(48412)
(47981)
教育部(47799)
期刊
(145569)
经济(145569)
研究(102004)
中国(64378)
学报(55941)
科学(51662)
管理(51657)
(51423)
(48613)
大学(43249)
学学(40737)
教育(38378)
农业(33454)
技术(30831)
(28449)
金融(28449)
财经(25569)
业经(23799)
经济研究(22758)
(21708)
问题(18921)
图书(17563)
理论(17390)
科技(17087)
(16794)
(16615)
技术经济(16120)
实践(15979)
(15979)
资源(15615)
共检索到50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桐  庄清岚  李悦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经济再生,有效保障了债务人的基本生存和经济发展权利。合理的自然人征信机制能够持续监督破产债务人,在明确破产资格、划定自由财产和强化失权效力上发挥重要功能。反观个人破产视域下的自然人征信机制,存在信用信息采集范围狭窄、专门信用评价规范缺位、信用评价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基于实现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功能的需要,探讨全面收集、合理使用和信用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个人破产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设置以破产自然人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贯穿个人破产程序的征信信息应用规范,从而提升个人破产信用体系的法律实效。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桐  庄清岚  李悦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经济再生,有效保障了债务人的基本生存和经济发展权利。合理的自然人征信机制能够持续监督破产债务人,在明确破产资格、划定自由财产和强化失权效力上发挥重要功能。反观个人破产视域下的自然人征信机制,存在信用信息采集范围狭窄、专门信用评价规范缺位、信用评价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基于实现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功能的需要,探讨全面收集、合理使用和信用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个人破产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设置以破产自然人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贯穿个人破产程序的征信信息应用规范,从而提升个人破产信用体系的法律实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个人信用制度特别是征信系统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否会因此引发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本文是从信用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征信系统建设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在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推动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出台的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维  刘昆  
学生贷款适应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全面转型的要求,成为我国力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高校学生资助方式。然而,目前的学生贷款与个人征信体系还远未形成个人信息的"无缝对接",致使学生贷款市场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阻。构建学生贷款与个人征信体系的良性互动机制迫在眉睫,应选择合适的学生贷款与个人征信体系互动模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个人信息进行标准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坤琳  李悦  
近年来人脸识别的合法使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人脸识别技术门槛渐次降低同时具备较高使用价值,人脸数据的不可更改致使侵权影响不可逆,导致人脸识别在具体应用中的脱法倾向愈发明显。本文通过探究美国、欧盟和我国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路径,提出借助回应理论构建合宜的人脸识别法律规制。具体而言,以人脸识别的技术与数据特性为基础,分别从行业自律、专门立法、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四个方面构建多维度、多主体的人脸识别法律规制机制,最终为我国数据保护制度安排提供新的可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胡大力  
以日本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盈余管理行为的基础上分析并检验积极回应内部控制法案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较高的管理层利润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那些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构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系统以应对内部控制法案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管理层利润预测精度。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夏美鑫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推动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更离不开政府组织对社会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与单向度治理、科层化治理相比较,回应性治理以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驱动为根本前提,重视人民合理诉求的便捷式传达,治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把增强基层善治能力作为回应结果;通过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理念积极化、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目标人本化的实现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双向积极互动中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事务预期治理效果,以此助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砚君  祁大伟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对外部环境的变迁做出回应,而外部环境包含内容繁杂,企业管理者不可能一览无余,因此应重视与企业成长相关的和紧迫的环境要素。文章探讨了在中国社会持续变迁的背景下,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所要考虑的环境中的结构性要素: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介的出现,并依据企业面临的新境遇针对性地提出了回应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纯洁  王思琴  张倩  冮昊  
基于天格地板有限公司的建言实践及其作用过程,运用案例研究法,揭示诱发员工后续建言行为的人力资源策略条件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激发员工后续建言的组织回应策略包括高效沟通、公正评估、多元激励、公开表彰和采纳落实五个方面;积极的回应策略通过“升级”个体建言认知合法性和“唤醒”个体建言角色情感,“内化”个体建言角色认同,促进员工后续建言表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晨   郑永君  
嵌入与回应是组织振兴的两大机制,但两者的理论边界、逻辑关系、协同路径等仍待进一步探索。文章通过构建“嵌入-回应”分析框架,结合河南、广东、陕西省内3个乡村的案例比较,重点考察嵌入机制与回应机制不同组合下的乡村振兴效能,继而归纳总结“嵌入-回应”机制的运作逻辑和协同路径。研究表明:首先,嵌入侧重于党组织的自我调适,回应侧重于乡村社会的整体调适;其次,两者能够形成次序性、叠加态、耦合化的制度体系,其蕴含着以党组织的自我调适带动乡村社会整体调适的实践链条,以及结构重塑促进功能再造的理论内核;最后,两者的协同需要结合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乡村社会再组织化以及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实践,依据实践要求实现嵌入对回应的带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洛伦·巴里特  托恩·比克曼  汉斯·布利克  卡雷尔·马尔德  刘洁  
许多人对现象学的观点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再现一个体验的描述性研究太难了,现象学研究过于主观,研究者的偏见影响结果的公正,进行现象学研究没有程序指导,现象学研究往往基于受访对象的记忆,等等。然而,现象学研究要求从一系列共享观点中提出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据,以最恰切的词语展现清晰的论证;现象学研究的目的是如实描述出别人所经历的体验,现象学除主观性之外别无选择;现象学研究要求我们对自己诚实,并把读者也引向那种诚实。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会平  邓凯  郭宁  杨国富  
不断提升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沟通、网络参与和政府问责理论,从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两个维度构建影响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研究模型;以2016年成都市政府网站"政府信箱"公开的6 608封网民来信为数据源,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利益相关方、回应部门层级、参与部门数量、回应经历时长,满足网民诉求的处置周期、所需代价、涉及范围以及诉求问题是否反复显著影响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富全  
征信体系通过建立一种声誉制度,促进人类合作、提高群体成员效用和福利。个人信用保证机制的征信制度和诉讼制度哪个成本更低、相对价值更高需要客观分析。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研究场景下,声誉机制有引致合作行为的能力;扩展博弈下,诉讼制度的威胁使得借贷者施加一个高的努力程度,提高了社会总剩余。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声誉机制出现以后,存在于每个银行内部的声誉就变成了一个统一、全范围扩展的声誉机制,所以声誉制度比诉讼制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总剩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