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2)
- 2023(19254)
- 2022(16268)
- 2021(15264)
- 2020(12651)
- 2019(28979)
- 2018(28575)
- 2017(55305)
- 2016(29443)
- 2015(33254)
- 2014(32840)
- 2013(32281)
- 2012(29253)
- 2011(26225)
- 2010(26446)
- 2009(24636)
- 2008(23226)
- 2007(20473)
- 2006(18114)
- 2005(15813)
- 学科
- 济(115803)
- 经济(115641)
- 业(89881)
- 管理(86030)
- 企(67856)
- 企业(67856)
- 农(52246)
- 方法(50351)
- 数学(44060)
- 数学方法(43466)
- 中国(34882)
- 农业(34793)
- 财(33535)
- 业经(31339)
- 融(29817)
- 金融(29813)
- 制(29661)
- 银(29187)
- 银行(29147)
- 行(28005)
- 地方(24855)
- 学(22668)
- 务(21248)
- 财务(21167)
- 财务管理(21113)
- 体(20318)
- 贸(20172)
- 贸易(20155)
- 企业财务(20092)
- 易(19661)
- 机构
- 学院(409552)
- 大学(407757)
- 济(165596)
- 管理(163204)
- 经济(161958)
- 理学(141547)
- 理学院(140063)
- 管理学(137596)
- 管理学院(136858)
- 研究(133435)
- 中国(107406)
- 京(85049)
- 科学(80769)
- 财(78205)
- 农(77435)
- 所(65041)
- 中心(64505)
- 业大(63965)
- 财经(62021)
- 江(59923)
- 农业(59353)
- 研究所(58972)
- 经(56578)
- 北京(52921)
- 范(52386)
- 师范(51890)
- 经济学(49923)
- 州(48645)
- 院(48324)
- 财经大学(46205)
- 基金
- 项目(282829)
- 科学(223450)
- 研究(209722)
- 基金(206052)
- 家(178501)
- 国家(176958)
- 科学基金(153214)
- 社会(133344)
- 社会科(126193)
- 社会科学(126161)
- 省(110706)
- 基金项目(109624)
- 自然(98428)
- 自然科(96117)
- 自然科学(96097)
- 教育(95522)
- 自然科学基金(94362)
- 划(92057)
- 编号(86308)
- 资助(83524)
- 成果(69246)
- 重点(62947)
- 部(62722)
- 发(60399)
- 创(58984)
- 课题(58448)
- 制(55093)
- 创新(55076)
- 国家社会(55051)
- 教育部(54062)
- 期刊
- 济(181639)
- 经济(181639)
- 研究(118869)
- 中国(81310)
- 农(77098)
- 学报(63296)
- 财(60129)
- 科学(58619)
- 管理(56838)
- 农业(52047)
- 融(50509)
- 金融(50509)
- 大学(49995)
- 学学(47471)
- 教育(42352)
- 技术(35040)
- 业经(34307)
- 财经(29993)
- 经济研究(26869)
- 经(25569)
- 问题(24453)
- 业(24428)
- 版(21033)
- 理论(20062)
- 科技(19336)
- 技术经济(18762)
- 现代(18438)
- 实践(18360)
- 践(18360)
- 图书(18222)
共检索到603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艳梅
金融监管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金融监管理论是金融监管实践的抽象总结,它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金融监管实践的发展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监管存在的功能缺陷和问题,这些缺陷和问题的产生都是与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机构视角联系在一起的。然后,结合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特殊性,阐述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监管的制度选择问题。最后,以金融体系的功能视角为出发点,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聂勇 余杨昕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最近几年成立的三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资金供给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然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风险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文章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 金融风险 制度约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聂勇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最近几年成立的三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资金供给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然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风险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文章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 金融风险 制度约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汉锋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启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各地诞生和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娄丽娜
随着城镇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的金融机构相关制度也要进行改革,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消除过往建构主义对民间资本的负面态度,统一贷款公司称谓,集中资金,消除公司之间的敌对态度,共同合作,为新型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做出贡献。村镇农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牌照要在适当的框架下面进行合法的转化,完善与其系相关的监管制度,从根本上形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框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合理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法律制度 自然演进 监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煜宇 刘乃梁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金融公平、金融普惠、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等多元发展理念,缺乏有效的制度协调使得深层次的理念冲突浮出水面,进而造成金融机构的发展欠缺可持续性。以"权利-义务-责任"为框架的法律制度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改进向标。由内而外,完善企业法人、区域竞争、金融监管和安全保障等制度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本文研究了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机理,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本运作风险和经营成本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认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完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和"三农"投入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新型金融机构 风险控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学忠
从注册资本的功能角度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额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为使注册资本的设置更加符合农村金融市场实际,促进金融支农目标实现,应对现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额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正
本文基于监督机制建立了借款人融资条件决定的道德风险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效率及其对农村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商业银行缺乏明显的监督比较优势,由其组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将难以长期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资本运营,对民营资本监督效率提出了过高要求而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设立;资金互助社从农户生产经营中内生出来能有效实施相互监督和合同互联,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公司联合发展时可显著改善农村融资状况。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体现了政府隐性存款担保下国家对于民营资本金融风险的过度防范,以及商业银行为了经营特许权价值作出短期选择的双重契合。进一步的改革需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弢 林敏 张文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运行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发挥。本文从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效果等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政策制定者的自身约束与新型金融机构经营现实存在冲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目标实现之间存在矛盾,地方政府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分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短板。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政策效应 政策传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瑾 罗剑朝 王佳楣
自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准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发现目前的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弱、费用补贴少、贷款利率低、监管政策不明确和政策缺乏区别对待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取消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放开利率控制、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税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玉英 任爱华
在当前政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分析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入手,在分析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吉舫 李梅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三类机构逐渐呈现出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类机构间的数量、规模及绩效非均衡,地域分布非均衡和金融服务能力非均衡。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分别从产权、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这种非均衡性进行深度解析后,可以发现,优化各类机构的产权结构,完善监管制度,增加西部地区金融供给,提升各类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的改革,应破除体制内正规金融压制体制外非正规金融的路径依赖,摒弃建构主义规则对民间资本的歧视,合并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公司称谓,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牌照升级转换制度框架,完善与其风险相匹配的合规监管制度,形成农村小型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两驱动、一体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框架,从根本上发展适宜"三农"金融需求的农村金融组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皓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主要是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尚未形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对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益博弈模型分析,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源自农民的内在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监管和政策扶持机制、优化金融环境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