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2)
2023(16546)
2022(14276)
2021(13527)
2020(11190)
2019(26078)
2018(25565)
2017(49030)
2016(26191)
2015(29481)
2014(29019)
2013(28573)
2012(26132)
2011(23409)
2010(22912)
2009(20897)
2008(20158)
2007(17099)
2006(14702)
2005(12891)
作者
(72237)
(60451)
(59856)
(57058)
(38610)
(28864)
(27189)
(23670)
(23063)
(21208)
(20586)
(20362)
(18937)
(18912)
(18817)
(18355)
(18011)
(17664)
(17238)
(17219)
(14776)
(14627)
(14448)
(13794)
(13444)
(13431)
(13117)
(12970)
(12033)
(11790)
学科
(108796)
经济(108673)
管理(74077)
(70618)
(59030)
企业(59030)
方法(52779)
数学(46375)
数学方法(45818)
中国(29365)
(27886)
(27215)
业经(23265)
(22004)
(20852)
贸易(20844)
(20301)
地方(19682)
(18581)
农业(18448)
(17821)
财务(17749)
财务管理(17718)
理论(17585)
企业财务(16913)
(16532)
环境(16371)
技术(15635)
(15176)
(15175)
机构
大学(369603)
学院(365954)
(152946)
经济(150086)
管理(147431)
理学(129026)
理学院(127651)
管理学(125415)
管理学院(124761)
研究(122090)
中国(91681)
(78658)
科学(73826)
(67570)
(59196)
财经(55806)
中心(55281)
研究所(54391)
(53965)
业大(52742)
(51253)
北京(49839)
(49497)
(47736)
经济学(47383)
师范(47327)
(44826)
经济学院(42841)
财经大学(42196)
农业(42195)
基金
项目(257404)
科学(203894)
基金(189876)
研究(188305)
(164989)
国家(163715)
科学基金(141950)
社会(120602)
社会科(114412)
社会科学(114385)
基金项目(100528)
(96460)
自然(92353)
自然科(90261)
自然科学(90237)
自然科学基金(88607)
教育(86546)
(82398)
资助(78652)
编号(75786)
成果(59916)
(57958)
重点(57088)
(53934)
(53319)
课题(51120)
国家社会(50460)
教育部(50334)
创新(49781)
科研(49301)
期刊
(158081)
经济(158081)
研究(106844)
中国(64630)
学报(55482)
管理(52761)
科学(52532)
(50784)
(48054)
大学(43237)
学学(40742)
教育(37813)
农业(34097)
技术(31624)
(29127)
金融(29127)
财经(27227)
经济研究(26698)
业经(24720)
(23294)
问题(20774)
(17707)
图书(17693)
理论(17509)
技术经济(17471)
(16849)
科技(16675)
资源(16512)
(16082)
统计(15896)
共检索到51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雪春  郑振龙  
文章讨论了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实证结果表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并不是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一个好的估计值。所谓"特质波动率之谜"是由于研究者错误地使用滞后的特质波动率来取代预期特质波动率而出现的伪现象。文章采用对每支股票的对数特质波动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的方法提取预期特质波动率,并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即使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亚仙  李洋洋  
本文以A股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发现,中国股市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制换手率和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然后量化分解各控制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力,发现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和换手率的解释力占比高达70%,从而得出中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存在及投资者对彩票类股票的偏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左浩苗  郑鸣  张翼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探讨"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中国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肖欣荣  王铎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金德环  汪宇明  
本文首次基于方差差(Variance Difference)指标对股票回报率过度波动进行量化,并分别运用组合研究和Fama-Macbeth回归的方法,从过度波动与股票回报率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基于1995-2010年A股日回报率的实证结果表明,A股市场日回报率波动中存在投资者过度反应导致的过度波动,过度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驱逐"了风险回避的理性投资者,使得股市出现低估。通过每月买入过度波动最大的20%股票,同时卖出过度波动最小的20%股票,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并且该超额收益不能被市场风险所解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于琴  
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套利限制指标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以及采用Fama-Macbeth回归,实证验证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高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更为显著,而在低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不再显著,从套利限制因子的角度,能够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通过分解特质波动率对于收益率影响系数,量化分析了套利限制因子对于"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赵丽君  
笔者以1996—2015年269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投资组合分析以及Fama-Macbeth、双重差分方法,从异质信念、卖空机制的角度探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低特质波动率股票有着高预期收益率,而高特质波动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较低。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收益率的因素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是换手率因素可能影响"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证实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以及特质波动率水平,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检验,发现这种负向关系仍然显著存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赵丽君  
笔者以1996—2015年269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投资组合分析以及Fama-Macbeth、双重差分方法,从异质信念、卖空机制的角度探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低特质波动率股票有着高预期收益率,而高特质波动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较低。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收益率的因素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是换手率因素可能影响"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证实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以及特质波动率水平,通过倾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智明  
利用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数据,采用半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法,研究了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中小板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两者负相关;当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为负时,中小板市场出现"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波  
"特质波动之谜",即"高特质波动股票对应低后期收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证实,但对此的质疑也大量存在。从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方面对特质波动定价效应及其经济解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对特质波动定价的实证研究并无定论,且基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解释各不相同:理性的解释认为"特质波动之谜"符合跨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ICAPM),非理性的解释则将其归因于投资者行为偏差与误定价;而特质波动与预期收益正相关也被证实,并被认为与投资者所担负的特质风险得到补偿的理性解释相一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信东  王晓丽  
以美国NYSE、AMEX、ARCA和NASDAQ四个股票市场在1926年7月到2011年12月的所有普通股为研究样本,结合1/0/1、6/0/1和12/0/1三种交易策略,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残差的标准差来对特质波动率进行估计,检验了不同的交易策略对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关系及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影响能力。研究发现,随着估计期的延长,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率之间的显著负向关系会弱化,尤其是当交易策略为12/0/1时,减弱能力最明显,表明交易策略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具有解释能力,充实了已有的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皓  陈湘鹏  王远  
已有文献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A股市场的"异质波动率之谜",但尚未有研究探讨该异象能否被现有解释变量充分解释,并量化评价各变量的解释力度。本文在总结过往文献对"异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应用"Hou&Loh拆解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拆解,(1)整体上,现有解释变量不能充分解释"异质波动率之谜";(2)结构上,与彩票型偏好相关的解释变量具有最强的解释力度,与流动性相关的变量、非预期性换手率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度,但与行为偏差相关变量的解释力度非常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宏林  滑淑美  陈收  
当前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使中国证券市场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由以往纯粹的单边市场逐步具备了双边市场的部分特征。为探讨这一市场条件的改变对于特质波动率变化的影响,论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业务政策对个股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增加融资融券交易提高了标的股票的特质波动率;单纯地增加融资交易提升了股票的特质波动率,而仅增加融券交易则会降低股票的特质波动率。投资者可通过选择非融资融券标的股,或者选择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而融券规模相对较大的标的股来降低特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