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80)
2023(20838)
2022(17716)
2021(16544)
2020(13823)
2019(31681)
2018(31374)
2017(60277)
2016(32940)
2015(37273)
2014(37167)
2013(36348)
2012(33630)
2011(30229)
2010(30623)
2009(28278)
2008(28124)
2007(25317)
2006(22694)
2005(20723)
作者
(94564)
(78507)
(78024)
(74327)
(50089)
(37535)
(35533)
(30632)
(29911)
(28340)
(26774)
(26612)
(25032)
(25025)
(24271)
(23970)
(23461)
(23058)
(22594)
(22539)
(19681)
(19316)
(18985)
(18073)
(17589)
(17543)
(17529)
(17481)
(15822)
(15460)
学科
(136787)
经济(136600)
(109585)
管理(106389)
(95142)
企业(95142)
方法(57313)
数学(46788)
数学方法(46090)
(40981)
(40707)
中国(39731)
业经(37499)
(30758)
地方(29877)
农业(27892)
(27448)
财务(27357)
财务管理(27303)
(26027)
企业财务(25923)
理论(25097)
技术(23792)
(23613)
贸易(23595)
(23215)
(22877)
(22432)
银行(22381)
(21858)
机构
大学(469653)
学院(468705)
(188959)
经济(184800)
管理(184005)
理学(157240)
研究(156313)
理学院(155465)
管理学(152707)
管理学院(151829)
中国(119996)
(101320)
科学(94353)
(91956)
(78191)
(75722)
(72611)
财经(71790)
中心(71183)
研究所(70106)
业大(67288)
(65107)
北京(64711)
(63123)
师范(62537)
农业(58600)
(58129)
(57021)
经济学(56392)
财经大学(52978)
基金
项目(306770)
科学(242599)
研究(228609)
基金(221402)
(191049)
国家(189328)
科学基金(164083)
社会(144163)
社会科(136546)
社会科学(136510)
(120906)
基金项目(116694)
教育(106541)
自然(105402)
自然科(102985)
自然科学(102962)
自然科学基金(101124)
(100825)
编号(93998)
资助(91373)
成果(77516)
重点(68631)
(67826)
(67396)
课题(65617)
(64710)
创新(59907)
大学(58731)
教育部(58708)
国家社会(58613)
期刊
(218864)
经济(218864)
研究(145615)
中国(98527)
(74254)
管理(73431)
(70547)
学报(69838)
科学(65342)
教育(61839)
大学(55313)
学学(50955)
农业(48192)
(44876)
金融(44876)
技术(43494)
业经(37423)
财经(36222)
经济研究(33283)
(31150)
问题(28677)
(26060)
技术经济(23845)
图书(23814)
理论(21803)
科技(21764)
现代(21749)
(21330)
(21046)
商业(20913)
共检索到719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卉  李彬  
文章运用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技术型人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大学生作为技术型人才主要来源,制造业整体就业结构需求直接受着大学生专业结构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动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变动。笔者认为,伴随制造业结构变动,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合理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东华  范思远  
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现象,从表面上体现了我国就业市场上供求结构的失衡,但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增值能力不强的困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优化就业市场结构,是解决"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悖论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李剑桥  徐黄华  
本文依据"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人力资本理论,对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选取制造业发展比例和教育比例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了制造业教育与发展成正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对我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发展与教育比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和教育之间不存在长期平稳关系,而美国存在;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缺口有收窄的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彬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行业构成变化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就业特征,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结构受产业结构转换质量的制约。作者认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质量和水平,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加大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光明  刘春生  
2005年后,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结构出现了非对称变化,东部省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中西部省区下降速度较慢甚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等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基于2006-2013年28个省级地区制造业整体及各子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及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研究发现:代表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与当地制造业就业占比呈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器仪表制造等高劳动-资本比的制造业是加工贸易方式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熟练劳动力比重的上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颂平  赵莉  
充分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职能,也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生需要有"候单位时代"的素质型就业能力、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性就业能力、面向市场经济的技能性就业能力、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轶男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和就业技能的要求也同步上升,促使大学生更注重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的兴起使得就业模式呈现多样化,这些模式的收入不稳定和职业保障缺乏等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构成挑战。为应对这些变化,高校、企业和政府需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实习机会,建立灵活就业保障体系,提供职业指导和支持。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就业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生玉  王晓华  屈智勇  张欣亮  胡然然  
通过对北京、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1292家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仍有高达64.9%的用人单位存在用人需求,46%的用人单位没有改变招聘计划,32%的用人单位将进行人才储备;81.1%的用人单位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2007-2009年62.9%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没有变化,增加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20.6%,减少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16.4%;2007-2009年72%的用人单位在连续招收大学毕业生;55.3%的用人单位有招收本科毕业生的计划,26.4%的用人单位有招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计划,18.3%的用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车舜嘉  
在强化专业知识教育而弱化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行教育体制下,笔者对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界定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文素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据此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来研究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关联性。调研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具有高度关联性,尤其是大学生道德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关联度最大,由此说明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旨在强化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本人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并从二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的提升人文素养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利军  管静娟  
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不仅是加强就业能力应用与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必要途径。本文提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结构由社会兼容度、就业人格和准职业形象三个维度构成。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框架下,进一步构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策略及其培养框架,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探索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泉  
本文检验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三个政策建议:下基层、去中西部和自主创业。这些政策设想的目的地,自身就业压力沉重,缺少适合大学新毕业生的岗位,反而是大学新毕业生的流出地。对大学新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更是一个神话。解决大学新毕业生的希望应寄托在民营经济部门的快速发展上,这需要在经济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有姣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离开校园,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政府职责缺失、劳动力市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