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2)
- 2023(16597)
- 2022(14034)
- 2021(13275)
- 2020(11374)
- 2019(26302)
- 2018(26522)
- 2017(51754)
- 2016(28128)
- 2015(31815)
- 2014(31831)
- 2013(31417)
- 2012(28875)
- 2011(26053)
- 2010(26476)
- 2009(24897)
- 2008(24768)
- 2007(22471)
- 2006(19826)
- 2005(17669)
- 学科
- 济(117348)
- 经济(117200)
- 业(84859)
- 管理(81069)
- 企(62412)
- 企业(62412)
- 方法(52940)
- 农(52353)
- 数学(47278)
- 数学方法(46546)
- 农业(34574)
- 中国(31951)
- 财(31667)
- 业经(29771)
- 制(27828)
- 贸(21702)
- 贸易(21690)
- 地方(21462)
- 易(21174)
- 学(21031)
- 银(19458)
- 银行(19419)
- 体(18784)
- 务(18689)
- 财务(18614)
- 财务管理(18563)
- 行(18521)
- 企业财务(17554)
- 理论(17490)
- 融(17292)
- 机构
- 学院(405163)
- 大学(401126)
- 济(167804)
- 经济(164291)
- 管理(157256)
- 理学(135722)
- 理学院(134328)
- 管理学(131712)
- 研究(131144)
- 管理学院(130984)
- 中国(102438)
- 京(83619)
- 科学(79308)
- 财(79260)
- 农(78919)
- 所(66139)
- 业大(63088)
- 中心(62510)
- 财经(62341)
- 江(61646)
- 农业(60960)
- 研究所(59466)
- 经(56503)
- 北京(52250)
- 经济学(51103)
- 范(50724)
- 师范(50192)
- 州(48521)
- 院(46776)
- 经济学院(46201)
- 基金
- 项目(266435)
- 科学(209921)
- 研究(195788)
- 基金(193188)
- 家(167721)
- 国家(166277)
- 科学基金(142943)
- 社会(124036)
- 社会科(117316)
- 社会科学(117281)
- 省(105580)
- 基金项目(101780)
- 自然(92086)
- 教育(90843)
- 自然科(89945)
- 自然科学(89922)
- 自然科学基金(88292)
- 划(87848)
- 编号(81208)
- 资助(79671)
- 成果(65684)
- 重点(59802)
- 部(59464)
- 发(57303)
- 创(55498)
- 课题(55493)
- 创新(51881)
- 制(51715)
- 科研(51111)
- 国家社会(50960)
- 期刊
- 济(187274)
- 经济(187274)
- 研究(114961)
- 中国(80949)
- 农(78250)
- 财(61995)
- 学报(61393)
- 科学(57514)
- 管理(56122)
- 农业(52846)
- 大学(47980)
- 学学(45597)
- 教育(40677)
- 融(40154)
- 金融(40154)
- 技术(37306)
- 业经(35496)
- 财经(30800)
- 经济研究(28276)
- 经(26368)
- 问题(26175)
- 业(26141)
- 统计(21169)
- 版(20966)
- 技术经济(20455)
- 理论(19181)
- 策(19161)
- 贸(18602)
- 商业(18217)
- 世界(18071)
共检索到599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捷
本文基于制度需求—供给模型,用外生制度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过程,提出劳动力要素的产权界定是自由转移的前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在公平的市场中实现。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
关键词:
制度 需求—供给模型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蒙林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时间分析 托达罗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君 王玉学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乡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加大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供给不足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结合新一轮农地确权,把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的两种理论逻辑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并引入农户资源优势(土地、资本)异质性条件,构建拓展的Todaro模型,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影响以及对异质性禀赋农户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总体上,地权稳定性增强会通过提高农户的投资意愿而抑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抑制性影响对于不同特征农户而言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激励承包地多、农业资本相对充裕的农户返乡务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危丽 杨先斌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博弈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罗宇 吴玉斌
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指标量化处理。借助托达罗模型,并运用山西省199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差距等物质因素外,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精神因素对吸引农民工进城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除了切实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外,还应该增加对进城劳动力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建筑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国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年度投入产出表等统计数据,采用两地区三部门和四地区三部门的CGE模型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拟方案分别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以及地区间的转移对中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间的转移,一方面会促进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CGE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陈敏
按照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特征,将民营部门出口贸易嵌入拉尼斯—费模型,运用2007年截面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表明,2007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特征,民营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仅取决于民营部门的资本积累、创新强度和创新的劳动力使用偏向,而且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基金支出也对劳动力转移起决定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彩兴 刘冬蕾 赵卫红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较重,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成为战略发展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和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于加快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河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科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地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