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0)
2023(17626)
2022(14737)
2021(13728)
2020(11308)
2019(25843)
2018(25166)
2017(47725)
2016(25461)
2015(28591)
2014(28267)
2013(27806)
2012(25737)
2011(23322)
2010(23011)
2009(21112)
2008(20562)
2007(17836)
2006(15634)
2005(14308)
作者
(70214)
(58736)
(58408)
(55358)
(37372)
(27787)
(26483)
(22916)
(22430)
(20594)
(20189)
(19805)
(18665)
(18497)
(18152)
(18139)
(17398)
(16924)
(16868)
(16805)
(14634)
(14143)
(14035)
(13500)
(13185)
(13155)
(12848)
(12631)
(11627)
(11507)
学科
(111842)
经济(111702)
管理(74462)
(68945)
(55087)
企业(55087)
方法(44720)
数学(39496)
数学方法(39051)
中国(34972)
(30287)
(27872)
地方(26834)
业经(24850)
(23649)
(21715)
贸易(21698)
(21099)
农业(20245)
(19146)
(18954)
银行(18934)
(18628)
金融(18624)
(18300)
环境(18021)
技术(16317)
(16276)
(16167)
财务(16108)
机构
大学(357158)
学院(356645)
(156385)
经济(153501)
管理(137557)
研究(125604)
理学(118157)
理学院(116829)
管理学(115025)
管理学院(114345)
中国(97405)
(75970)
(72584)
科学(72101)
(61093)
中心(57626)
财经(57076)
研究所(55135)
(53523)
(52652)
(52060)
经济学(49237)
北京(48172)
业大(47882)
(47631)
师范(47188)
(46091)
经济学院(44238)
财经大学(42533)
(41606)
基金
项目(240996)
科学(193126)
研究(179881)
基金(177884)
(154368)
国家(153131)
科学基金(132603)
社会(118475)
社会科(112598)
社会科学(112579)
基金项目(93201)
(91600)
自然(82635)
教育(82476)
自然科(80747)
自然科学(80728)
自然科学基金(79274)
(77994)
资助(72080)
编号(71555)
成果(58088)
(55955)
重点(54910)
(54884)
(50632)
国家社会(50604)
课题(49706)
(48444)
教育部(47830)
创新(47530)
期刊
(173533)
经济(173533)
研究(110461)
中国(75124)
(55620)
管理(52814)
学报(49584)
科学(49579)
(49531)
教育(39508)
大学(39486)
学学(37041)
(36020)
金融(36020)
农业(34155)
技术(31824)
经济研究(28764)
财经(28671)
业经(28090)
(24768)
问题(22815)
(19550)
(18549)
世界(18040)
国际(17397)
技术经济(17043)
统计(16302)
资源(16062)
理论(15691)
科技(15611)
共检索到54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苏文  
利用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3年期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制度有效性和制度稳定性对中国内向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的制度质量差异是导致中国内向FDI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省的FDI流入量与该省的制度有效性和稳定性正相关;与制度稳定性相比,制度有效性对中国内向FDI的影响相对较大且较稳定,制度有效性是影响内向FDI的关键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双琴  
归纳了社区服务发展在人员、设施、项目、社区参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不平衡的表现,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与社区服务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有关,进而从制度层面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指出了由于制度在各区域内固有的差异 ,制度变迁的不同 ,制度供给的不一样而造成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提出应通过一系列制度结构创新措施 ,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存一  谭荣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税收缺口的不平衡。本文选取中国31省份3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以适合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作为核心算法,从税收流失的视角分析地区之间的税收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等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省份之间的流失金额、流失率、流失户、流失户比差异明显。因此,税务机关应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契机,科学识别区域税收流失差异,促进区域税收征管平衡,保证经济税收的良性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反映在国民经济的研究中就是对区域经济和“地方”的关注。我国的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在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地方经济。针对多年来对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不断指责,文章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阐述我国地方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其中,有我国地方政权的历史基础、地方经济的制度基础和在我国形成强势政府与强势经济的制度条件。发展不平衡是地方经济研究的又一个重点领域,但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地理学更多地要从地理条件方面去解释差异。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开发的地理成本,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偏僻的经济地理位置都会导致地区开发成本的高昂并影响地方经济的发育。文章主要讨论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炎成  鲁德银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域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