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8)
2023(21384)
2022(18476)
2021(17238)
2020(14648)
2019(34207)
2018(33562)
2017(64010)
2016(34531)
2015(39366)
2014(39196)
2013(38773)
2012(35748)
2011(32315)
2010(32435)
2009(30264)
2008(30169)
2007(26507)
2006(23249)
2005(20897)
作者
(100684)
(84351)
(83580)
(79578)
(53500)
(40370)
(38088)
(32864)
(31836)
(29998)
(28469)
(28469)
(26710)
(26668)
(26099)
(25949)
(25183)
(24815)
(24207)
(24141)
(20812)
(20689)
(20378)
(19144)
(18797)
(18711)
(18626)
(18538)
(17021)
(16513)
学科
(141289)
经济(141106)
管理(102015)
(95333)
(79475)
企业(79475)
方法(65033)
数学(56203)
数学方法(55451)
中国(38810)
(38667)
(37689)
(31356)
贸易(31337)
(30825)
业经(30604)
(30387)
(29383)
地方(27174)
农业(24625)
(23867)
财务(23774)
财务管理(23717)
理论(23079)
环境(22811)
(22495)
银行(22432)
企业财务(22415)
(21991)
金融(21985)
机构
大学(501181)
学院(496505)
(204230)
经济(199947)
管理(191877)
研究(170774)
理学(165651)
理学院(163777)
管理学(160729)
管理学院(159844)
中国(128640)
(107023)
科学(104514)
(95561)
(86536)
(81109)
研究所(78635)
中心(77005)
财经(76000)
业大(73259)
(73047)
(69045)
北京(68016)
(65570)
师范(64916)
农业(63652)
经济学(62451)
(62036)
(58360)
财经大学(56467)
基金
项目(334351)
科学(262604)
基金(243751)
研究(242391)
(213421)
国家(211562)
科学基金(180823)
社会(153509)
社会科(145462)
社会科学(145425)
(128634)
基金项目(128084)
自然(117687)
自然科(114930)
自然科学(114898)
自然科学基金(112830)
教育(111828)
(108890)
资助(101602)
编号(97700)
成果(80343)
重点(75305)
(74510)
(70559)
(68698)
课题(67719)
科研(64278)
创新(64241)
教育部(63924)
国家社会(63713)
期刊
(221593)
经济(221593)
研究(147844)
中国(96869)
学报(80809)
(74556)
(73377)
科学(73226)
管理(70404)
大学(61348)
学学(57543)
教育(53805)
农业(50088)
(43303)
金融(43303)
技术(42687)
财经(37379)
经济研究(36427)
业经(34800)
(32045)
问题(29415)
(27602)
(27220)
图书(25269)
(24099)
技术经济(23737)
统计(23649)
国际(23553)
理论(22889)
科技(22712)
共检索到739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赛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OFDI的贸易效应,考察了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对沿线国家按照地区和收入进行分组,以检验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中所产生的异质性。结果显示,OFDI与贸易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即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增加能显著促进对外贸易的提高;完善的制度能够促进贸易规模的上升,随着东道国整体制度环境的改善,预计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将有明显提升。不过,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中起到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即在制度薄弱的国家,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反而能带动贸易的增加;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制度对OFDI的贸易效应产生了阻碍作用,在中东欧地区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制度均对OFDI的贸易效应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既需要发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还需要综合考虑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达到投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走出去"规划逐步稳健发展。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制度距离差异将直接影响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重新标度的距离聚类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差异的三大维度划分分析,然后基于贸易引力全对数模型完成不同维度下的制度距离对直接投资的进口与出口贸易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全样本与制度距离差异小的国家呈现出口创造效应;制度距离差异中等、大的国家呈现短期替代、长期创造效应。(2)制度距离差异中等国家呈现进口创造效应;全样本、制度距离差异小、大的国家呈现短期替代、长期创造效应。最后根据本文实证结果、结合研究国家所处的地理空间归属,从而提出空间差异化投资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文佳  魏龙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框架下的制度联通平台,对中国OFDI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指标构建制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空间关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的空间关联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OFDI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东道国制度的空间关联影响中国OFDI"制度风险偏好"。制度的空间关联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中国OFDI的空间集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原  李建军  
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的一国OFDI区位选择理论假说。并以"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具有较强的"资源寻求"动机,虽然市场规模并非吸引中国OFDI的主要因素,但总体而言,市场机会更多、市场潜能更大、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充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OFDI有更大的吸引力;(2)单纯从制度质量角度分析,中国OFDI倾向于流入政治风险较高、经济制度质量和法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史恒   屈小娥  
文章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视角,实证检验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母国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能力存在“三重门槛”效应。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呈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越过产业集聚门槛的主要以少数东部省市为主。创新能力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目前只有少数东部省市越过门槛值。(2)政府参与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该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政府适度参与有利于发挥OFDI逆向溢出效应,但过度参与和参与不足则会起反作用,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OFDI的正向效应才变得显著,目前越过门槛值的只有少数东部省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苑斌  赖伟娟  
本文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双边投资贸易等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GLS、TSLS及两步最优GMM等计量方法对我国O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OFDI对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和互联网发展状况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经济自由度高的国家,OFDI的出口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口贸易则体现为反向抑制;而在经济自由度较低国家的OFDI,则为正向促进进口贸易。最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在显著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同时也促进我国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刘雪梅  
文章以OFDI动机异质性为视角,通过基于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得出:总体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具体而言,资源型OFDI和创新型OFDI对出口贸易具有符合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而市场型OFDI对出口贸易具有违背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从促进程度来看,资源型OFDI的促进效应最强,创新型OFDI的促进效应则最弱;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康益敏  朱先奇  李雪莲  
随着"一带一路"对外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贸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并且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门槛效应的研究,有利于中国最大化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16年对外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PTR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质量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市场规模则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负影响;制度质量会促进中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对外贸易,抑制中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翀   于秀丽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入世前后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往来的负向关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都更为突出;根据细分地域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我国与欧洲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作用比我国与亚洲沿线国家更加突出;收入组别结果表明,我国与中高等或中低等收入子样本中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证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提升制度包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为后续双边贸易发展以及政策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吴文皓  
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贸易规模扩大有直接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通过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可有效地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互联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对互联网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互联网对其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我国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数据,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制度理论,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环境、投资导向与中国跨国企业OFDI三者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OFDI具有突出的资源导向特征,东道国市场资源禀赋会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东道国经济制度环境并未抑制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规模,东道国文化制度环境差异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不明显,东道国政治制度环境和市场规模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结论是对既有跨国投资理论的丰富和矫正,对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屈小娥  赵昱钧  王晓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双重视角,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母国绿色发展效应。结果表明,从制度环境视角看,政府参与度和资源配置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环境规制条件下呈现“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规律,OFDI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环境规制跨过特定门槛值后变得显著。从吸收能力视角看,人力资本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产业集聚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金融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发展跨过特定门槛值后,OFDI才能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畔  刘林  
文章运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高端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支出与投资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货币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贸易但具有滞后效应;财政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且所得结果基本与预期相符。文章提出,进出口贸易对外合作要注重对方的制度环境,加快贸易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加紧对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贸易壁垒协商谈判等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贸易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