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2)
- 2023(17768)
- 2022(15378)
- 2021(14359)
- 2020(12184)
- 2019(27739)
- 2018(27407)
- 2017(52860)
- 2016(28771)
- 2015(32141)
- 2014(32047)
- 2013(31344)
- 2012(28298)
- 2011(25401)
- 2010(25314)
- 2009(23334)
- 2008(22791)
- 2007(19722)
- 2006(17136)
- 2005(14955)
- 学科
- 济(114444)
- 经济(114285)
- 管理(89781)
- 业(79946)
- 企(68291)
- 企业(68291)
- 方法(54171)
- 数学(47314)
- 数学方法(46592)
- 财(32615)
- 农(29281)
- 中国(28084)
- 业经(25387)
- 学(24781)
- 地方(23856)
- 制(23317)
- 环境(20179)
- 务(20177)
- 财务(20092)
- 财务管理(20047)
- 农业(19470)
- 理论(19235)
- 企业财务(19049)
- 贸(18444)
- 贸易(18436)
- 和(18410)
- 易(17886)
- 技术(17704)
- 划(17394)
- 银(16626)
- 机构
- 大学(403127)
- 学院(402034)
- 管理(161054)
- 济(157752)
- 经济(154323)
- 理学(140691)
- 理学院(139118)
- 管理学(136363)
- 管理学院(135610)
- 研究(130108)
- 中国(96045)
- 京(84385)
- 科学(81637)
- 财(75240)
- 所(64061)
- 农(62069)
- 财经(60160)
- 业大(59916)
- 中心(59587)
- 研究所(58423)
- 江(57717)
- 经(54763)
- 北京(52665)
- 范(52583)
- 师范(52072)
- 农业(48376)
- 院(48041)
- 经济学(47755)
- 州(46675)
- 财经大学(45056)
- 基金
- 项目(283078)
- 科学(224014)
- 基金(207081)
- 研究(205749)
- 家(180464)
- 国家(179036)
- 科学基金(154867)
- 社会(130545)
- 社会科(123769)
- 社会科学(123738)
- 省(110420)
- 基金项目(109648)
- 自然(101629)
- 自然科(99231)
- 自然科学(99209)
- 自然科学基金(97363)
- 教育(95347)
- 划(93021)
- 资助(85170)
- 编号(83405)
- 成果(66807)
- 重点(63506)
- 部(62512)
- 发(59500)
- 创(58802)
- 课题(57043)
- 创新(54884)
- 科研(54180)
- 教育部(53911)
- 国家社会(53908)
- 期刊
- 济(168581)
- 经济(168581)
- 研究(113918)
- 中国(73765)
- 学报(63165)
- 财(58736)
- 管理(58484)
- 科学(58126)
- 农(55425)
- 大学(48535)
- 学学(45932)
- 教育(43327)
- 农业(38267)
- 技术(35517)
- 融(31245)
- 金融(31245)
- 财经(28997)
- 业经(27986)
- 经济研究(26583)
- 经(24718)
- 问题(21652)
- 业(19422)
- 科技(19260)
- 技术经济(19062)
- 版(19001)
- 统计(18686)
- 图书(18679)
- 理论(18493)
- 资源(18304)
- 策(17377)
共检索到57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莹
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联盟的利益诉求是激励相容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以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为目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同时进行规范,解决好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联盟间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才能起到激励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提高流域生态质量的作用。激励相容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要点在于将收益与履责状况挂钩,使用成本加利法测算补偿标准,在上一级政府、上、下游各利益相关者和后代人之间合理分摊补偿费用,激励监管者承担监管责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闫勇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宁 王磊 张建清
流域生态补偿是保护流域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博弈论中静态博弈和动态演化博弈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对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决策行为及深层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补偿中,仅依靠上、下游政府间的自主选择无法实现上游政府采取"保护"策略、下游政府采取"补偿"策略这一社会所期盼的最优策略,必须引入中央政府进行干预,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上游政府、下游政府的行为,使得上游政府选择"保护"策略、下游政府选择"补偿"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春旭 赵艺柯 何玥 李赞 董战峰
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退化的问题,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赤水河流域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受益者的需求;结合支付意愿法,确定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充分征求流域上下游政府部门、其他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方与服务受益方的需求和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出通过赤水河流域水基金信托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实施。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赤水河流域 利益相关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曦东 段跃芳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中国非志愿移民的补偿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现行非志愿移民补偿制度的缺陷是:移民补偿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导致无效率问题,制度设计忽视了移民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度安排扭曲了失地农民的实质产权,制度选择忽视了移民的无形损失等;在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非志愿移民补偿制度的理论创新中的应用可能性进行认真探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非志愿移民补偿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国勇 陈红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间矛盾的一种制度安排,既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各国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实践探索。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研究生态补偿问题,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相融合,全新地界定生态补偿的内涵,识别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剖析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确定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补偿原则、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方式,最后以湿地生态补偿为研究案例,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动机将直接驱动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但又会受制于一国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因素共同决定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与程度。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因素影响的视角,从预算约束与财政透明度、绩效评价与成本计量,以及资产管理与债务风险防范等角度评述了政府会计改革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
政府会计改革 利益相关者动机 制度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海江 司伟 刘泽琦 李朝柱 张燕燕
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由于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因此项目提供的生态服务通常和政策周期同步,持续性较差。本文以改善该类生态补偿项目生态服务的持续性为目标,以粮豆轮作补贴这一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为例,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和二元Probit模型、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粮豆轮作决策的影响,探索实现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项目多中心治理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亲缘社会网络显著促进农户进行粮豆轮作,而友缘社会网络对农户粮豆轮作决策的影响不显著;②亲缘社会网络有助于农户将粮豆轮作意愿转化为具体行为。结合以上两点推断:亲缘社会网络可以成为政府补偿之外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户进行粮豆轮作。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项目采取政府补偿+自主治理(社会网络)这一多中心治理模式。这对于提高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正在实施的轮作补贴项目生态服务的持续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此后出台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政策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大伟 涂少云 常亮 赵云峰
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维护当今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补偿是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利益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它是为了制止生态破坏而征收或补偿的费用,所以不同于一般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本文根据补偿的类型不同,将生态补偿分为资源型生态补偿和环境型生态补偿。本文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例,将流域上游政府的策略简化为保护或不保护河流,下游政府针对上游的情况,选择"自主型"或"接受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和结果。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需要中央政府的适度干预,而且关键点是保证上游地方政府收益始终最大化;中央政府干预的程度是使上游政府群的收益在保护的情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模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小荣 尹平
审计结果公告机制包括公告质量、公告行为、公告利益和公告期望四个要素,是公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或权力的实现和互动机制。公告对象的公告行为变化既是公告对象对公告利益的理性反应,又是公告机制效果的直接体现。公告对公告对象的利益影响程度由审计公告触发的舆论强度决定,并进一步由公告质量、公众的舆论监督倾向和权力意识强度决定。而公告质量是公告提供者综合权衡公告利益和公告风险的结果。提高审计公告机制效果的基本途径包括提高公告的信息含量、公众的舆论监督水平和公民意识;改善公告环境,降低公告风险,保证公告提供者的利益。
关键词:
公告机制 公告利益 公告期望 公告行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林静
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细化仍然流于形式,一方面公众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助长了地方政府寻租行为。本文从预算细化过程的各利益相关者行为决策出发,比较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和美国得克萨斯州预算细化的相关问题,从而为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细化提供了思路:一是明确预算细化的边界;二是保障监督的有效性;三是硬化地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
关键词:
预算细化 利益相关者 预算信息 中美比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冉圣宏 谈明洪 吕昌河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代表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作为LUCC生态风险,分别针对土地利用的各利益相关者——土地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个人、社区和国家),定量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背景下所承受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因素,延河流域2000-2006年间生态服务功能总体上升了28.91%,这主要归功于延河流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对LUCC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2006年间,国家、社区和个人的生态服务功能均有所增强,增加值分别为34.71%、33.64%、14.57%;它们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是,个人在本区域获取食物供应的能力下降了5.71%,国家在生物控制方面的能力下降了24.56%。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制度 区域生态补偿 难点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孟菲 王雨馨 郑晶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补偿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决策行为和依据以及主体间交互作用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影响林农和地方政府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和策略演化方向依赖于初始状态及其演化路径,并与博弈矩阵的参数有关;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作为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林农的积极性与响应度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林农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