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2)
2023(15784)
2022(13779)
2021(12963)
2020(10938)
2019(25007)
2018(24757)
2017(47923)
2016(26031)
2015(29018)
2014(28828)
2013(28331)
2012(25664)
2011(22848)
2010(22411)
2009(20341)
2008(19543)
2007(16497)
2006(14085)
2005(11929)
作者
(71732)
(59710)
(59167)
(56403)
(37975)
(28809)
(27156)
(23715)
(22745)
(20909)
(20500)
(19939)
(18780)
(18558)
(18275)
(18020)
(17953)
(17869)
(16917)
(16911)
(14637)
(14372)
(14240)
(13666)
(13321)
(13132)
(13053)
(12998)
(11902)
(11843)
学科
(101595)
经济(101482)
管理(74567)
(71103)
(57691)
企业(57691)
方法(49032)
数学(43146)
数学方法(42586)
(27274)
中国(26295)
(25895)
地方(23875)
业经(22213)
(21646)
农业(18471)
环境(18217)
(17408)
财务(17339)
财务管理(17303)
(17258)
理论(16965)
(16917)
贸易(16910)
(16402)
企业财务(16360)
(16356)
(15354)
银行(15318)
技术(15307)
机构
学院(353345)
大学(353286)
管理(144351)
(136116)
经济(133084)
理学(125954)
理学院(124574)
管理学(122269)
管理学院(121634)
研究(111486)
中国(85476)
(73913)
科学(71308)
(62632)
(54522)
(54053)
业大(53370)
中心(52422)
财经(51150)
研究所(49741)
(49684)
(46703)
(46637)
师范(46262)
北京(46003)
农业(42586)
(41601)
(41234)
经济学(40481)
财经大学(38473)
基金
项目(254179)
科学(200512)
基金(185068)
研究(184908)
(160777)
国家(159450)
科学基金(138385)
社会(116279)
社会科(110065)
社会科学(110036)
(99558)
基金项目(99463)
自然(91629)
自然科(89445)
自然科学(89424)
自然科学基金(87772)
教育(84792)
(83587)
编号(75983)
资助(75613)
成果(59183)
重点(56470)
(55502)
(53722)
(52571)
课题(50950)
创新(49033)
科研(48850)
教育部(47699)
大学(47545)
期刊
(141841)
经济(141841)
研究(99237)
中国(61865)
学报(54796)
科学(50922)
管理(49608)
(48289)
(47545)
大学(41933)
学学(39586)
教育(36468)
农业(33782)
技术(31210)
(30175)
金融(30175)
业经(24472)
财经(23517)
经济研究(21788)
(19924)
问题(18528)
图书(18031)
资源(17986)
(17331)
理论(16912)
科技(16910)
技术经济(16556)
(16525)
实践(15737)
(15737)
共检索到494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冉圣宏  谈明洪  吕昌河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代表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作为LUCC生态风险,分别针对土地利用的各利益相关者——土地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个人、社区和国家),定量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背景下所承受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因素,延河流域2000-2006年间生态服务功能总体上升了28.91%,这主要归功于延河流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对LUCC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2006年间,国家、社区和个人的生态服务功能均有所增强,增加值分别为34.71%、33.64%、14.57%;它们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是,个人在本区域获取食物供应的能力下降了5.71%,国家在生物控制方面的能力下降了24.5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莉  苗连朋  温仲明  
为研究近年来植被对黄河各支流来水来沙锐减的贡献,选择植被变化极为显著的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定量化估算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论文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基于Morgan-Duzant版Morgan-Morgan-Finney(MMF)模型估算流域的径流量与输沙量,分析各植被因子与径流量、输沙量的相关性,并利用相邻时期的植被降雨数据进行情景模拟,以此估算植被与降雨对流域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MMF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域年径流量,输沙量次之;2植被因子与径流量、输沙量空间分布格局上相关性不明显,径流量与间接植被因子(截留率、林下降雨侵蚀力和坡面沉积率)相关性较高,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春旭  赵艺柯  何玥  李赞  董战峰  
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退化的问题,文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赤水河流域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受益者的需求;结合支付意愿法,确定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充分征求流域上下游政府部门、其他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方与服务受益方的需求和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出通过赤水河流域水基金信托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实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卫权  杨振华  苏维词  李科  
以岩溶地区典型流域——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08、2013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 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与管控措施。研究表明:2000~2013年赤水河流域无风险区、潜在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分别由1.66、2.95、75.41 km~2上升至5.63、21.81、115.45 km~2,而中度、重度风险区却分别下降了35.6和40.27 km~2;历年生态风险演变格局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中心,生态风险由轻度、中度、重度向潜在或无风险区过渡,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点状扩散或增加,潜在及无风险区则连片分布于农田区和山地丘陵区;基于不同生态风险区的风险源管控对策,对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向云  程曼  安韶山  曾全超  
通过对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物、枯落物和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选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共有植物达乌里胡枝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共有植物-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中的元素迁移和转化。结果表明:1)土壤碳氮比的平均值为10.88,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3.14和2.13。2)土壤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沟坡>峁坡,氮磷比无显著差异;共有植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碳磷比和氮磷比为阴坡>阳坡,峁坡>沟坡;枯落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氮磷比和碳磷比在不同立地条件中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沟坡>峁坡。3)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全超  李鑫  董扬红  安韶山  
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准确评价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河流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自然环境脆弱,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严重,因此,论文选取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带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下土壤全磷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娄燕妮  孙洁  李秀婷  董纪昌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融合利益相关者与风险两条主线的交通领域PPP项目风险传染网络模型,探究了交通领域PPP项目各利益相关者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在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不同风险类型之间的传染机理,分析项目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及风险类型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的PPP项目风险分析及管理的框架,为PPP项目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形象化、针对性的创新研究范式,同时有助于清晰界定项目主体风险分担的边界,并可为PPP参与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天宏  郑丽娜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2001—2010年延河流域水文站月降雨量数据、MODIS NDVI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率定了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的相关参数,计算了研究区2001—2010年逐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利用杏河水文站实测的泥沙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延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年到2010年延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呈减小趋势,2001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6 596.72 t/(km2.a),2008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小,减小到2 485.46 t/(km2.a),降低62.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朝军  穆兴民  孙文义  高鹏  赵广举  
黄河支流延河在2013及1977年7月发生极端暴雨事件,但由于所处时间流域下垫面的差异,暴雨的灾害表现迥异。论文比较分析延河流域2013和1977年7月暴雨的降雨量、强度、频率及其水沙变化特征,讨论了产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降雨总量、笼罩面积、降雨强度、暴雨频率均大于1977年,而日最大径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洪峰流量、峰值沙量、高含沙量历时却低于1977年。2013年延河流域暴雨灾害以地质灾害为主,1977年则以河道洪水灾害为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导致降雨产流产沙关系发生变化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朝军  穆兴民  孙文义  高鹏  赵广举  
黄河支流延河在2013及1977年7月发生极端暴雨事件,但由于所处时间流域下垫面的差异,暴雨的灾害表现迥异。论文比较分析延河流域2013和1977年7月暴雨的降雨量、强度、频率及其水沙变化特征,讨论了产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降雨总量、笼罩面积、降雨强度、暴雨频率均大于1977年,而日最大径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洪峰流量、峰值沙量、高含沙量历时却低于1977年。2013年延河流域暴雨灾害以地质灾害为主,1977年则以河道洪水灾害为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