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2)
2023(18677)
2022(15802)
2021(14864)
2020(12446)
2019(28592)
2018(28190)
2017(53506)
2016(28740)
2015(32360)
2014(32000)
2013(31706)
2012(29735)
2011(27024)
2010(27141)
2009(25141)
2008(24871)
2007(22235)
2006(19512)
2005(17674)
作者
(81019)
(67860)
(67446)
(64367)
(43252)
(32367)
(30783)
(26276)
(25784)
(24333)
(23054)
(22839)
(21534)
(21525)
(21105)
(21053)
(20160)
(20129)
(19508)
(19483)
(16934)
(16662)
(16464)
(15553)
(15350)
(15197)
(15008)
(14971)
(13626)
(13585)
学科
(126297)
经济(126181)
管理(83487)
(82869)
(66949)
企业(66949)
方法(51855)
数学(45368)
数学方法(44824)
中国(38287)
(35889)
(30271)
地方(29617)
业经(28419)
(25127)
贸易(25108)
(24396)
(23959)
农业(23785)
技术(23408)
(22649)
(21281)
银行(21247)
(20489)
(20152)
金融(20149)
环境(18554)
(18247)
理论(18184)
(18015)
机构
学院(408071)
大学(406201)
(177926)
经济(174471)
管理(158886)
研究(142000)
理学(135866)
理学院(134368)
管理学(132265)
管理学院(131465)
中国(110194)
(86170)
科学(82849)
(80920)
(70765)
中心(65640)
(64778)
研究所(63798)
财经(63325)
(62395)
(57493)
业大(56294)
北京(54910)
经济学(54593)
(53849)
师范(53355)
(51043)
农业(50458)
(49652)
经济学院(49126)
基金
项目(266813)
科学(212320)
研究(198610)
基金(194099)
(167765)
国家(166350)
科学基金(143851)
社会(127973)
社会科(121497)
社会科学(121471)
(104605)
基金项目(101663)
教育(91679)
自然(90768)
自然科(88751)
自然科学(88726)
(87783)
自然科学基金(87186)
编号(80202)
资助(79659)
成果(65504)
(61603)
重点(59990)
(59791)
(58985)
课题(56272)
创新(54586)
国家社会(53227)
教育部(51740)
科研(50540)
期刊
(199331)
经济(199331)
研究(124542)
中国(86073)
(62203)
管理(61488)
(59948)
学报(56931)
科学(56081)
教育(46775)
大学(44256)
(42235)
金融(42235)
学学(41364)
农业(40984)
技术(38193)
业经(32954)
经济研究(32673)
财经(31370)
(27163)
问题(26167)
(23066)
(22716)
技术经济(21854)
统计(20145)
国际(20043)
世界(19803)
科技(19205)
(19167)
图书(19092)
共检索到626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世界机器人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如何用好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尚缺乏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基于"创新2.0"理论,通过构建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自2010年以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政策总体上符合"创新2.0"理论的政策特点,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双头拉动,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作用",但是仍存在规划类政策多、实施类政策少,综合类政策多、针对性政策少,研发与市场类政策多、人才建设类政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世界机器人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如何用好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尚缺乏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基于"创新2.0"理论,通过构建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自2010年以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政策总体上符合"创新2.0"理论的政策特点,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双头拉动,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作用",但是仍存在规划类政策多、实施类政策少,综合类政策多、针对性政策少,研发与市场类政策多、人才建设类政策相对不足等问题以及政策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宜促进规划类政策的落实,优化政策内在结构,完善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和人才建设政策的配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军  张韵君  
从专利情报定标比超角度,以日本机器人产业作为定标比超对象,分析比较中日两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差异,发现中国机器人产业无论在产业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在技术成熟度等方面与日本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但是存在核心技术比较缺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为主,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应从扶持政策、技术创新体系的重构以及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等方面予以解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刚  王发珍  陈磊  
为促进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形成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在深入剖析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和策略的建议:产业应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系统集成为切入点,走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发展的道路。该研究有助于打造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聚集区,促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实现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友发  周献中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专利地图法,对机器人产业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主要国家以及重点创新机构的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美国是世界机器人技术的主导者和引领者,中国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关键核心技术还很缺乏;机器人跨国公司均重视全球市场的专利布局,中国是全球热点竞争区域,国外机构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已近中国专利总量的50%。最后建议中国应尽快制定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铁山  吕颖艺  周恢  宋文锋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地区和国际背景,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给出北京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性,再结合北京自身具有的发展服务机器人的优势,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四点策略:拓展市场渠道,加快进入市场步伐;通过技术引进开发,加快优势品牌形成;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模式,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建立技术联盟,增强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朱兰  
本文采用1991—2017年国际机器人联盟和世界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创造效应,即增加国家层面的就业量;分经济发展阶段看,工业机器人对国别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低收入国家的就业创造效应最大;分产业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于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分性别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女性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大于男性,且在工业内这种促进作用较服务业更为显著。因此,工业机器人不会替代劳动力,不会加剧失业,反而会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仲良  屈小博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利用IFR国别数据总结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如下"卡尔多事实":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动导致了"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应用加快了资本深化过程;主要国家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均基于本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并将其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重大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行业内头部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对中国代表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初始发展路径都具有相似产业背景;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应用中存在过度推广问题,在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制造业中应用程度相对不高。理论和调查研究都表明,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其也会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产生交互影响。因此,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化特征规律,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引导推进工业机器人更多地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避免盲目实施"机器换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振   赖伟   郑应宏  
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为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新的动力。该文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以2010—2019年中国省级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并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发现:1)机器人应用驱动了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2)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增强地区旅游业密集度和提高旅游行业竞争性两条路径,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作用;3)减少旅游业一般性人力资本可以强化机器人应用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4)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该研究为理解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于合理利用机器人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本秀   吴福象  
本文基于竞争成功函数和共容利益假设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互动理论模型,从资本积累和就业极化两方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中国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资本积累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进一步地,在积极应用机器人、就业政策完善的欠发达地区和创新基础薄弱的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以不同规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受到机器人应用的促进。本文主要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可为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海荣  吴瑜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结合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设计等课程内容,以Freescale16位单片机MC9SXEP100作为核心处理器,开发轮式机器人创新实验平台,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通过比赛项目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比赛要求,在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能力进行检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机器人创新实验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宁  
以HS分类下6位数编码的7种工业机器人商品贸易为对象,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和竞争力,并提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贸易的发展策略。首先,通过进口来源国分布、出口市场分布、贸易差额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然后,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产业内贸易度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研究发现:不同品类的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差异明显,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出口产品低价挤占市场的现象亟待改变。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且呈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最后,从产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