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65)
- 2023(20447)
- 2022(16940)
- 2021(15675)
- 2020(12900)
- 2019(29058)
- 2018(28516)
- 2017(54462)
- 2016(29408)
- 2015(32887)
- 2014(31962)
- 2013(31237)
- 2012(28311)
- 2011(25306)
- 2010(25140)
- 2009(23105)
- 2008(22722)
- 2007(19940)
- 2006(17394)
- 2005(15122)
- 学科
- 济(120280)
- 经济(120152)
- 业(104322)
- 管理(97642)
- 企(92845)
- 企业(92845)
- 方法(53753)
- 数学(43574)
- 数学方法(42944)
- 业经(37933)
- 农(36714)
- 财(34800)
- 中国(30580)
- 农业(25761)
- 务(24981)
- 财务(24909)
- 财务管理(24873)
- 技术(23869)
- 学(23641)
- 企业财务(23581)
- 理论(22832)
- 地方(22427)
- 制(22159)
- 和(21576)
- 环境(20357)
- 划(20312)
- 贸(20047)
- 贸易(20036)
- 易(19441)
- 策(18165)
- 机构
- 学院(414358)
- 大学(410564)
- 管理(168328)
- 济(163624)
- 经济(160273)
- 理学(145824)
- 理学院(144262)
- 管理学(141761)
- 管理学院(140993)
- 研究(131718)
- 中国(99870)
- 京(86555)
- 科学(82381)
- 财(75423)
- 农(66832)
- 所(64211)
- 业大(61456)
- 江(60904)
- 财经(60764)
- 中心(60231)
- 研究所(58675)
- 经(55380)
- 北京(53831)
- 范(53689)
- 师范(53204)
- 农业(52184)
- 州(49248)
- 院(48792)
- 经济学(48743)
- 财经大学(45146)
- 基金
- 项目(286765)
- 科学(227691)
- 研究(211994)
- 基金(208546)
- 家(181104)
- 国家(179514)
- 科学基金(156217)
- 社会(134683)
- 社会科(127661)
- 社会科学(127631)
- 省(113044)
- 基金项目(110407)
- 自然(100774)
- 自然科(98450)
- 自然科学(98424)
- 教育(96922)
- 自然科学基金(96684)
- 划(94250)
- 编号(86686)
- 资助(83827)
- 成果(68652)
- 重点(63993)
- 创(63005)
- 部(62342)
- 发(61570)
- 课题(58897)
- 创新(58209)
- 国家社会(55786)
- 科研(54416)
- 教育部(53685)
- 期刊
- 济(179850)
- 经济(179850)
- 研究(116520)
- 中国(75672)
- 管理(65189)
- 学报(62842)
- 农(61549)
- 财(59954)
- 科学(59545)
- 大学(48615)
- 学学(45855)
- 教育(45720)
- 农业(42857)
- 技术(38693)
- 融(33023)
- 金融(33023)
- 业经(32463)
- 财经(29297)
- 经济研究(27622)
- 经(25210)
- 业(24290)
- 问题(23219)
- 技术经济(21715)
- 图书(20897)
- 科技(20848)
- 版(19928)
- 现代(19686)
- 商业(18876)
- 资源(18613)
- 理论(18522)
共检索到59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诸葛凯 袁勇志 张勇 张羽佳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趋势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在疫情背景下企业实现效能增长和创新升级的关键手段。本文在厘清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数字环境供给生态、数字有机创新生态和数字集成发展生态为一级维度的企业数字创新生态指标体系,选取我国2015~2020年企业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的整体测度良好,演化态势相对明显,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果卓著;数字政策空间被相对压缩,效应发挥还有待进一步精准化、结构化;投资配比结构和数字配套基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化趋势,生态建设逐步完善。并基于以上结论,探讨了政策视角下不同指标维度的企业数字化创新逻辑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锁箭 李先军 毛剑梅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转型发展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创新和转型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及路径设计。我国中小企业可选择在资源配置、战略选择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借以实现自身在增长方式、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等方面的转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王卫
数字革命背景下的数据要素产生了大量新场景,瞄准数字化场景并满足用户新需求的场景驱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和底层逻辑,但现有相关理论与实践还整体滞后。基于企业价值的逻辑起点,以特斯拉为对象,剖析场景驱动、商业模式与创新生态系统融合实践。结果表明,场景驱动体系由政策引导力、产业变革力、创新赋能力和需求拉动力构成,在该体系驱动下实现企业外在用户端商业模式创新和内在生产端创新生态系统演进,进而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结论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场景驱动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数字经济下中国制造企业面对新场景、新物种及新赛道如何更好地重构商业模式和创新生态系统,在场景实践中实现服务和技术迭代提供可能性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贠晓哲 谢群
服务主导逻辑的提出,近十年在学术领域中不断地被讨论、检验与应用。关于服务创新议题的研究,在营销领域中更是被广泛的讨论。相关的服务创新探讨大多以企业角度出发,着墨于服务创新的商业模式或服务绩效(销售量、企业规模成长、市场占有率及财务绩效等)指标,以顾客(民众)视角来探讨顾客对于服务创新的感受则付诸阙如。文章首先探讨了何谓服务主导逻辑及其重要性,进而讨论了应如何应用并延伸其概念至服务产业。接着从服务主导逻辑的内涵,研判了服务创新前因后果关系的形成,说明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创新需要建设的三种内驱力。
关键词: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创新 内驱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青 姚景辉 杨伟
【目的/意义】"互联网+"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催生出多样化的价值共创模式。【设计/方法】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分析归纳出"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从发起主体、核心能力、价值主张、推进机制和价值实现五个维度归纳总结出三种价值共创模式,即机构引导型、社群推动型和机构-社群协同型,并以多点公司、虎扑社区和微信小程序为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论/发现】"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须以共同的价值目标为出发点、以人性为着眼点、以创新为支撑、以服务为主线,致力于价值共创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燕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以企业创新意愿作为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构建政府推动企业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的逻辑框架,可以分析政府在人力要素、资本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维度的支持行为对企业意愿的影响,并探求政府推动企业二元创新的形成机理。最后,从聚焦创新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供给和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实现企业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动态协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政府支持 企业创新 二元创新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敏 段进军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它的生成在于要素的雨林组合模式,在于创新媒介的流动链接作用,在于交流与空间组织形式改变,三者共同解释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成的合理性逻辑,解决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何以生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两条实现路径:空间重构与机制建构。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合理性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少杰 苏敬勤
企业开放式创新范式与创新生态系统的融合推动了企业中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成为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大机车主导的机车创新生态圈、瓦轴集团主导的轴承创新生态圈、三一重工主导的工程机械创新生态圈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企业中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类型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企业中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包括机会构建逻辑、杠杆构建逻辑和定位构建逻辑,其“组织目标→核心发展路径→战略行动方式”的过程机理如下:机会构建逻辑存在“识别机会实现市场抢占→快速行动→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即兴行为”的过程机理;杠杆构建逻辑存在“确定并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优势资源和互补资源的组合→搜集并补充互补资源”的过程机理;定位构建逻辑存在“明确企业定位实现差异发展→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拼凑可行资源协同响应”的过程机理。三类构建逻辑的组织目标具有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核心发展路径具有重视外部资源的外向性,战略行动方式具有实现自身和外部资源同时利用的联合性。而三类构建逻辑的形成受到来自于外部和内部情境6个层面14种不同构建动因组合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新岗 黄银云 桂文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欣 许永斌
随着场景化要素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中嵌入程度逐渐加深,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迎来绝佳机遇,但场景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机理和路径还不清晰,难以指导实践。探讨场景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要素体系与理论逻辑,将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场景需求解析为生产端、营销端和服务端3个维度,归纳场景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实践路径。通过3个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生产端、营销端和服务端场景需求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实践路径,并概括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场景链结构。最后,基于生产端、营销端和服务端场景需求,提出场景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的实践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逻辑包括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过程,也是在推进纵向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过程。在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中,核心企业或核心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中坚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发育的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组织创新 农业产业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文海 苏敬勤
本文通过观测企业情境感知导致的战略逻辑差异,揭示转型经济背景下新兴场域企业创新选择的演化规律。对“滴滴出行”的案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对转型经济情境的感知源自场域中国家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嵌入程度;第二,根据逻辑嵌入程度,企业的外部情境感知可细分为“技术嵌入”“市场嵌入”“制度嵌入”与“动态嵌入”四个阶段;第三,不同阶段的情境感知诱发战略逻辑“相位转变”,以寻求战略与情境的一致性;第四,战略逻辑“相位转变”驱动四个阶段的创新选择遵循“能力逻辑”“复杂逻辑”“游击队逻辑”与“混合逻辑”的演化路径。此外,本文还引入“后卢因式变革”概念解释创新选择路径的演化机理,并重点关注国家逻辑在上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卢加瑞 王金凤 林国义 张珂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