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55)
2023(20625)
2022(17391)
2021(16159)
2020(13389)
2019(30659)
2018(30183)
2017(57269)
2016(31022)
2015(34781)
2014(34399)
2013(33587)
2012(31000)
2011(28064)
2010(27941)
2009(25396)
2008(24581)
2007(21513)
2006(18975)
2005(16892)
作者
(87387)
(72810)
(72177)
(68607)
(46358)
(34745)
(32847)
(28453)
(27762)
(25823)
(24751)
(24639)
(23114)
(22967)
(22499)
(22257)
(21661)
(21130)
(20843)
(20769)
(18056)
(17821)
(17518)
(16627)
(16288)
(16240)
(16048)
(15918)
(14560)
(14449)
学科
(129257)
经济(129130)
管理(88409)
(85516)
(69507)
企业(69507)
方法(53692)
数学(46369)
数学方法(45779)
中国(39990)
(36090)
业经(30259)
地方(29692)
(29378)
(26105)
农业(24310)
(24220)
贸易(24199)
技术(23850)
(23493)
(23419)
(21142)
银行(21093)
环境(20809)
理论(20518)
(20308)
(20200)
金融(20198)
(19764)
(18455)
机构
大学(431999)
学院(430636)
(178245)
经济(174671)
管理(169083)
研究(150412)
理学(145823)
理学院(144197)
管理学(141648)
管理学院(140866)
中国(113998)
(93213)
科学(91254)
(79231)
(74570)
(69394)
研究所(67948)
中心(67662)
财经(63218)
(63162)
业大(62945)
北京(59405)
(58209)
(57714)
师范(57647)
(55004)
农业(53960)
经济学(53951)
(51224)
经济学院(48547)
基金
项目(294720)
科学(233151)
研究(216969)
基金(214071)
(186689)
国家(185119)
科学基金(159610)
社会(138338)
社会科(131135)
社会科学(131104)
(114434)
基金项目(112809)
自然(102323)
自然科(100041)
自然科学(100018)
教育(99750)
自然科学基金(98222)
(96424)
编号(87616)
资助(87570)
成果(70827)
重点(66179)
(65762)
(64980)
(63825)
课题(60944)
创新(59174)
国家社会(57628)
教育部(56011)
科研(55753)
期刊
(196716)
经济(196716)
研究(130111)
中国(88722)
学报(66286)
管理(64959)
(63918)
科学(62908)
(58978)
教育(52365)
大学(51218)
学学(47808)
农业(44515)
技术(39564)
(39476)
金融(39476)
业经(32720)
经济研究(32139)
财经(30625)
(26392)
问题(25622)
(24436)
图书(22971)
科技(21731)
技术经济(21511)
(20261)
理论(19383)
(19368)
世界(19266)
现代(19208)
共检索到64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君安  
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面对工业能耗高、工业资源利用率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及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优化绿色工业组织结构、加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并提高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文章认为,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而关键在于强化制度激励、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国际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西龙  牛冲槐  刘佳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将成为创新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有关创新的政策研究需要随之跟进。基于多层级视角模型(MLP)提炼创新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四个阶段,明确绿色技术的演化失灵是政策干预转型过程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支持绿色技术和施压传统技术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构建有关创新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分析框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创新政策工具的类型研究。最后,将上述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政策研究,发现相关政策工具过于集中在支持绿色技术维度,未来还应综合成本效益、社会认知、体制机制等多个政策作用面的工具实施,加大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施压力度,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打开"机会之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将成为创新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有关创新的政策研究需要随之跟进。基于多层级视角模型(MLP)提炼创新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四个阶段,明确绿色技术的演化失灵是政策干预转型过程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支持绿色技术和施压传统技术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构建有关创新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分析框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创新政策工具的类型研究。最后,将上述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政策研究,发现相关政策工具过于集中在支持绿色技术维度,未来还应综合成本效益、社会认知、体制机制等多个政策作用面的工具实施,加大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施压力度,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打开"机会之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俊  
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在追赶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原有的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规模速度型增长已难以为继,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传统增长模式的弊端已充分暴露,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紧张,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刻不容缓。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机制体制矛盾及困境,并借鉴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灵   闫烁   杨冕  
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为探讨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动力”与“方向”问题,本文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以及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将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纳入统一理论框架,论证金融发展的融资动力、环境规制的偏向性绿色调节以及两者协同的作用机制,并使用省份—细分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为工业部门的研发投入提供融资动力,但无法引导其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具有偏向性绿色调节作用,能够引导工业部门进行偏向性绿色技术创新,其中,“污染税收+绿色技术补贴”的环境政策组合调节效果最好。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存在协同作用机制,能够形成“准绿色金融”路径,引导更多资源投入绿色技术研发,从而促进工业部门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和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与绿色金融形成互促或替代效应,而在金融发展中低水平地区则不起作用;对于清洁型产业,“环保法规+绿色技术补贴”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最显著,而对于污染型产业,“环保法规+污染税收”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更能有效引导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骏   孙龙  
利用动态StoNED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创新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提升空间,地区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创新发展效率未达有效且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显著;绿色与创新发展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虽整体稳步上升,但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应加强绿色转型政策引导,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建立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和协同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骏   孙龙  
利用动态StoNED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创新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提升空间,地区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创新发展效率未达有效且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显著;绿色与创新发展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虽整体稳步上升,但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应加强绿色转型政策引导,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建立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和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婧  童文思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能源政策创新包括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制定和由该政策所导致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两个意涵。本研究选取31个省份2007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结果发现,能源政策创新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驱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分别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在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驱动下,能源产业内部实现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进而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婧  童文思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能源政策创新包括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制定和由该政策所导致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两个意涵。本研究选取31个省份2007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结果发现,能源政策创新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驱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分别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在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驱动下,能源产业内部实现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进而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望  李一鸣  
发展绿色PPP是应对绿色资金缺口问题、助力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当前,"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这也对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需资金数量庞大且投资回报期长,仅通过公共财政难以推进和落实,在这一领域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是十分必要的。绿色PPP的理论内涵绿色PPP的本质还是PPP,但其所涉及的项目与"绿色"密不可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旭  秦书生  王宽  
文章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出发,对企业绿色技术驱动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阐明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微观层面指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途径,即企业在生产方式上,要通过开发利用绿色技术,建造绿色企业,发展绿色生产等措施以实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技术运用上,要大力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