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9)
- 2023(15076)
- 2022(13089)
- 2021(12305)
- 2020(10249)
- 2019(23753)
- 2018(23579)
- 2017(45556)
- 2016(24233)
- 2015(26881)
- 2014(26647)
- 2013(25980)
- 2012(23415)
- 2011(20960)
- 2010(20601)
- 2009(18382)
- 2008(17534)
- 2007(14949)
- 2006(12707)
- 2005(10506)
- 学科
- 济(92795)
- 经济(92696)
- 管理(74312)
- 业(71426)
- 企(60898)
- 企业(60898)
- 方法(45994)
- 数学(39670)
- 数学方法(39105)
- 农(24809)
- 中国(24038)
- 财(23959)
- 业经(21752)
- 技术(21141)
- 学(19867)
- 地方(18389)
- 理论(17403)
- 农业(17117)
- 贸(15936)
- 贸易(15926)
- 和(15469)
- 易(15465)
- 务(15451)
- 制(15384)
- 财务(15380)
- 财务管理(15351)
- 环境(14588)
- 企业财务(14549)
- 技术管理(14226)
- 划(13966)
- 机构
- 大学(331720)
- 学院(329790)
- 管理(138383)
- 济(129628)
- 经济(126903)
- 理学(121706)
- 理学院(120456)
- 管理学(118341)
- 管理学院(117732)
- 研究(102641)
- 中国(74620)
- 京(68611)
- 科学(63630)
- 财(57316)
- 业大(48569)
- 所(48425)
- 中心(47770)
- 农(47402)
- 财经(47227)
- 江(45540)
- 研究所(44589)
- 范(43815)
- 师范(43436)
- 经(43189)
- 北京(42364)
- 经济学(38709)
- 院(37988)
- 州(37294)
- 农业(36938)
- 商学(35974)
- 基金
- 项目(237866)
- 科学(189070)
- 研究(175691)
- 基金(173607)
- 家(150077)
- 国家(148810)
- 科学基金(130226)
- 社会(111309)
- 社会科(105555)
- 社会科学(105530)
- 省(93519)
- 基金项目(93183)
- 自然(85011)
- 自然科(83113)
- 自然科学(83094)
- 教育(81610)
- 自然科学基金(81589)
- 划(78197)
- 编号(71789)
- 资助(70065)
- 成果(56706)
- 创(53142)
- 重点(52557)
- 部(52509)
- 发(49985)
- 创新(48931)
- 课题(48253)
- 教育部(45758)
- 国家社会(45610)
- 科研(45466)
- 期刊
- 济(132525)
- 经济(132525)
- 研究(92490)
- 中国(58255)
- 管理(50546)
- 学报(48924)
- 科学(46496)
- 财(42886)
- 农(41823)
- 教育(39504)
- 大学(38253)
- 学学(35731)
- 技术(30990)
- 农业(29616)
- 业经(23044)
- 融(22935)
- 金融(22935)
- 财经(21890)
- 经济研究(21227)
- 图书(18743)
- 经(18689)
- 科技(17968)
- 问题(16912)
- 技术经济(16494)
- 理论(15829)
- 业(15187)
- 商业(14672)
- 现代(14583)
- 实践(14563)
- 践(14563)
共检索到456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吉鸿荣 姚伟
分析1996年以来发表的129篇国内外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学术论文,对当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的研究层次、研究视角、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15个要素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并总结目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的不足,以为将来知识转移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知识转移 合作创新 创新网络 文献综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俊义 王永贵 黄永春
随着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服务创新问题。顾客参与服务创新过程既是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也是服务创新过程本身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顾客参与有利于促进顾客知识转移。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和顾客知识转移关系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并构造了以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为中介机制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顾客参与 知识转移 社会资本 中介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炜 校利敏
[目的/意义]揭示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的科学内涵,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结合Multi-Agent建模和CAS理论,依据知识势差网络联结原则和保密资质级别匹配原则,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定量模拟微观主体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断键重连"规则和学习吸收机制等。运用Matlab仿真探究其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机理,刻画了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对知识水平的动态影响,揭示创新网络基本拓扑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会推动协同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且网络演化过程中出现显著的小世界性;网络知识水平和拓扑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民参军 知识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蔚 何地 孙凯
动态能力研究已经由战略管理领域向创新管理领域拓展。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动态能力和创新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主要分为营销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组织学习、技术创新、技术追赶、创新生态系统和顾客价值等10个聚类群;研究热点集中在创新绩效、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等领域;研究呈现出由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向动态能力前因、结果变量等多元化研究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概念及维度构成和变量间交互关系两部分的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最后,对动态能力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创新管理 知识图谱 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昌南 曾小龙
多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的焦点是跨国母公司对子公司以及子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然而,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从国际化的视角,利用子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整合国际资源,增强竞争力。许多西方研究文献表明,跨国公司不仅仅是国际技术转移的输送方,也是东道国或者东道国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吸收方,即东道国或东道国子公司对跨国公司也存在逆向知识转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研究文献,主要研究点有三个方面,即知识多样性下的知识逆向转移、各种逆向知识转移路径以及逆向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应适度地防止在华子公司向其...
关键词:
跨国公司 逆向知识转移 逆向溢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惠琴 侯艳君
企业创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而员工创新行为则又是企业创新之源。为此,员工创新行为倍受商界和学界关注,且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但缺乏对已有研究文献的量化呈现和可视化分析。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录用的关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4.0软件对代表性学者、机构、期刊等进行梳理,分析员工创新行为研究基本现状;通过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提炼出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四大主题为基础研究、影响因子、测量量表和实施路径;结合突现词分析,厘清员工创新行为研究演化脉络。结果发现,国内员工创新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麦力开·色力木
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要素,其能够通过迁移流向物流企业,从而帮助物流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进而提升物流企业创新效益。而在渐进型创新与颠覆型创新的作用下,物流企业对知识的利用更有针对性,这使得知识能够更好地整合进企业内部,从而提高创新效益。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知识转移类型对物流企业创新效益的作用,以及渐进型创新与颠覆型创新的中介效应,从而指导物流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显著促进渐进型创新与颠覆型创新,即显性知识转移、隐性知识转移均能显著促进渐进型创新、颠覆型创新;知识转移显著提升物流企业创新效益,即显性知识转移、隐性知识转移均能显著提升物流企业创新效益;渐进型创新与颠覆型创新能显著提升物流企业创新效益,且渐进型创新、颠覆型创新在知识转移和物流企业创新效益的关系起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炳富 刘芳
文章通过修正经典知识溢出模型构建了包括知识存量差距、知识互补能力、知识扩散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社会资本能力等变量在内的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模型;并假设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知识互补能力与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知识互补能力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采用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客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创新集群 知识转移 知识互补,影响因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冷丽婧
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共生性、适应性、动态演化性以及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出发,系统回顾职能创新、创新系统、三螺旋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发展历程,总结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理论来源和前沿动态;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公共研发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及其价值共创和价值协同,分析隐性知识和生态系统领导者的策略与领导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四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创新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的管理研究、学术企业家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以及多元化技术转移价值目标和表现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揭示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机制,以期推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冷丽婧
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共生性、适应性、动态演化性以及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出发,系统回顾职能创新、创新系统、三螺旋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发展历程,总结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理论来源和前沿动态;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公共研发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及其价值共创和价值协同,分析隐性知识和生态系统领导者的策略与领导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四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创新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的管理研究、学术企业家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以及多元化技术转移价值目标和表现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揭示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机制,以期推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松志 刘叶飙
产业转移在国内是近几年出现的经济现象,但国外对于产业转移研究较早,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影响因素、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价,认为产业转移的理论构建主要从国家层面研究较多、对经济因素研究比较多,欠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国外 综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研究者对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移模式和类型进行了归纳。科学研究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规模、方向和效果是当前学术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动因包括基于产业分工视角的比较优势动因和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聚动因等,还对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的区位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推动产业跨区域有序健康转移,研究者从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从解决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出发两个角度提出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转移中该发挥何种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业转移的研究方法需要进...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研究展望 研究综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松志 杨杰
目前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此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类型、对国外产业转移的理论学习和借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效应、从承接地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经济地理学对产业转移的内涵、机理、模式重视不够,而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对空间地域维度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同时表明国内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证研究以及对产业转移机理及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国内 产业转移 综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瑞 吴鹤 徐芳奕
创新网络关系特征包括关系数量和关系强度两方面,不同的网络关系影响创新知识获取效果,同时受到企业资源的知识资源和网络经验方面对其关系的影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内部知识技能不足时,可能通过构建外部创新网络来获得必需的知识。由于路径依赖,企业资源影响未来的创新网络和创新知识获取效果,对创新网络与创新知识获取效果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创新知识获取的理解,但是企业间网络关系对技术创新是支持还是限制,以及作用机制如何尚无定论,未来更多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合作创新 网络特征 知识获取 企业资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宝生 王晓红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一种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的有效转移和持续流动是其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将转移效应、制度因素、成本损失等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问题的关注角度,以知识转移效用函数为切入点,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