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6)
- 2023(11572)
- 2022(9670)
- 2021(9112)
- 2020(7659)
- 2019(17402)
- 2018(17191)
- 2017(32479)
- 2016(16839)
- 2015(18617)
- 2014(18298)
- 2013(17533)
- 2012(15743)
- 2011(13819)
- 2010(13741)
- 2009(12047)
- 2008(11273)
- 2007(9813)
- 2006(8205)
- 2005(6624)
- 学科
- 济(62782)
- 经济(62715)
- 管理(54960)
- 业(51936)
- 企(44886)
- 企业(44886)
- 方法(29681)
- 数学(25891)
- 数学方法(25512)
- 中国(18699)
- 农(18016)
- 技术(17893)
- 财(17544)
- 业经(15507)
- 地方(13692)
- 技术管理(12663)
- 制(12427)
- 农业(11974)
- 理论(11222)
- 务(10922)
- 财务(10867)
- 财务管理(10847)
- 银(10631)
- 银行(10625)
- 贸(10602)
- 贸易(10592)
- 易(10293)
- 企业财务(10292)
- 和(10158)
- 行(10114)
- 机构
- 学院(217921)
- 大学(217313)
- 管理(92610)
- 济(89278)
- 经济(87509)
- 理学(80352)
- 理学院(79615)
- 管理学(78396)
- 管理学院(77945)
- 研究(63972)
- 中国(49770)
- 京(43339)
- 财(41646)
- 科学(35966)
- 江(33412)
- 中心(33169)
- 财经(33123)
- 经(30284)
- 业大(28949)
- 范(28229)
- 师范(27980)
- 农(27783)
- 所(27455)
- 经济学(27245)
- 州(26276)
- 北京(26083)
- 财经大学(24917)
- 研究所(24715)
- 经济学院(24632)
- 院(24343)
- 基金
- 项目(154992)
- 科学(125664)
- 研究(118957)
- 基金(113636)
- 家(96842)
- 国家(95973)
- 科学基金(85942)
- 社会(77678)
- 社会科(73696)
- 社会科学(73682)
- 省(62090)
- 基金项目(60743)
- 教育(56632)
- 自然(54244)
- 自然科(53115)
- 自然科学(53104)
- 自然科学基金(52174)
- 划(51436)
- 编号(48100)
- 资助(43861)
- 创(38394)
- 成果(37939)
- 创新(34939)
- 部(34894)
- 重点(34529)
- 发(33167)
- 课题(33049)
- 国家社会(32285)
- 教育部(31226)
- 人文(30961)
共检索到318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东 顾正娣
针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大科学工程给科技发展和国家实力带来的大变化,揭示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需要重新认识博士后在面向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纽带作用和创新作用,并进一步从改进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层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科学 协同创新 博士后 产学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常冬梅
文章指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明显不足、教师分类与考核缺乏科学依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四个问题,进而对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中各主体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视角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政校行企协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四位一体"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多方参与制定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多元路径健全兼职教师制度。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问题 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卫华
"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在社会各个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整合教育资源、协同攻关,从而推动教育建设的一种创新活动。文章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协同创新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建立合作"区域联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术"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师资建设保障体系,以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路径 协同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校企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枫
大学英语教师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当前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困境,提出全面提高自身水平,重视教师进修培训,设置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审和教师考核制度等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积极性。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多元化 国际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逄淑涛 李静
有专家计算过,一个人有90%的技能是在工作岗位中获得的,而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快,对人力资本进行不断的甚至是终身的培训必不可少。许多国企为减轻企业负担,实行下岗分流、内部退休政策,结果使一些45岁以上年富力强、有经验有技术的技术工人不得不离开企业,造成企业失去一批优秀技能人才。认识并重视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地位,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严辉华
实验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实验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田长山
金融危机的发生,令企业深感既懂金融又熟悉企业经营的适用性人才的缺乏。由此,也让笔者对在当今社会下如何加快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人才培养不能一味强调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是对的,说明培养人才不易,但对人才的培养及使用,却也不能一味地强调长期性。比如树木移栽,过去只能是小苗木的移栽,而现在,参天大树也可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振平 胡晓楠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渐突显。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现状,论述了建立一支专任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并指出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民办优势,依靠政策扶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办学定位要求的教师队伍,以此保证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师队伍 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中明确了国家博士后制度改革目标,强调质量导向、严格进出站标准、弹性化在站管理、引导资源配套,进一步彰显了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创新博士后制度,衍生流动站平台在遴选后备人才、汇聚高水平师资、整合学术资源和建设实践锻炼基地等方面的职能,能有效破解青年人才选留、择优培养、成长环境优化和职业再培养等诸多难题,驱动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开发。
关键词:
博士后 制度创新 青年人才开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蓉 陆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成为高校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新路径。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高水平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现实问题,又能够培养融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 企业博士后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金瑞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实施后,高校管理队伍建设面临岗位属性定位、职级待遇的单轨制等问题,只有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界定岗位属性,建立适应管理队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技术聘任配套措施,设定合理流动机制,是提升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有效途径。
关键词:
岗位设置 高校 管理队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海燕 崔西展 田道勇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确定"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这意味着如何规范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作者通过对山东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系统研究,发现当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系列问题,基于政策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不完善的政策难以发挥全方位、多角度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调节功能。为此,进一步提出构建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骏
作为人事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方式,博士后制度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政策环境的改变也使博士后事业的发展面临吸引力不足、就业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要把握国家人才国际化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管理模式、培养方式等多方面与国际接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博士后 制度 政策环境 人才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