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5)
- 2023(14233)
- 2022(11983)
- 2021(11183)
- 2020(9257)
- 2019(21160)
- 2018(21081)
- 2017(40400)
- 2016(21207)
- 2015(23635)
- 2014(23469)
- 2013(23030)
- 2012(21374)
- 2011(19331)
- 2010(19423)
- 2009(17815)
- 2008(16992)
- 2007(14975)
- 2006(13353)
- 2005(11942)
- 学科
- 济(92277)
- 经济(92196)
- 管理(65477)
- 业(64052)
- 企(50997)
- 企业(50997)
- 方法(37678)
- 数学(33043)
- 数学方法(32653)
- 中国(29968)
- 农(26891)
- 地方(23820)
- 技术(21973)
- 业经(21399)
- 财(21039)
- 农业(18340)
- 环境(17576)
- 制(17497)
- 银(17169)
- 银行(17152)
- 行(16603)
- 贸(16414)
- 贸易(16397)
- 融(15939)
- 金融(15938)
- 易(15902)
- 学(15738)
- 和(14135)
- 发(14086)
- 技术管理(14059)
- 机构
- 学院(300011)
- 大学(297097)
- 济(127350)
- 经济(124828)
- 管理(120111)
- 理学(103108)
- 理学院(102040)
- 管理学(100483)
- 管理学院(99901)
- 研究(99183)
- 中国(77396)
- 京(62805)
- 财(58958)
- 科学(58408)
- 所(47703)
- 中心(46799)
- 财经(46573)
- 江(44886)
- 农(44055)
- 研究所(42947)
- 经(42274)
- 业大(41242)
- 北京(39927)
- 范(39121)
- 师范(38737)
- 经济学(38498)
- 院(36510)
- 州(36378)
- 经济学院(34772)
- 财经大学(34644)
- 基金
- 项目(200201)
- 科学(160250)
- 研究(150798)
- 基金(144894)
- 家(124755)
- 国家(123690)
- 科学基金(107830)
- 社会(97205)
- 社会科(92358)
- 社会科学(92343)
- 省(80129)
- 基金项目(77118)
- 教育(69010)
- 自然(67604)
- 划(66907)
- 自然科(66023)
- 自然科学(66006)
- 自然科学基金(64822)
- 编号(60784)
- 资助(57727)
- 发(48229)
- 成果(48164)
- 创(46730)
- 重点(44928)
- 部(44192)
- 创新(42903)
- 课题(42228)
- 国家社会(40265)
- 发展(38873)
- 教育部(38378)
共检索到452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刘志春
我国科技园区迅速崛起,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对其创新系统评价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构建含态、流、势三个维度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9年之前认定的53家国家级科技园区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完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赵倩倩
通过对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案例解析,发现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分为创新政策系统引导、营商环境系统共享、企业研发创新系统驱动、创新型人才系统驱动、文化系统培育五种发展模式;在演化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某一子系统起主导作用,其他子系统起辅助作用,共同促进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升级;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创新环境的基础作用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借鉴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应完善园区顶层规划,制定"和而不同"的园区创新政策;打造特色鲜明的园区高端主导创新群落,优化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环境;实施园区创新人才系统"强磁场"战略,创新园区人才"引、留、用"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结构 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江慧 邓旭东 徐文平
创新既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本文在已有的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通过Net Logo软件和logistic growth模型,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型,并在市场资源有限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与分析了创新主体在竞争环境、合作环境以及竞争与合作综合环境中的博弈过程和发展态势。仿真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主要受创新主体竞争力和主体间关系的影响。最后,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发展模型 博弈 仿真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卓 曾刚
在明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比了我国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变化情况,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可持续创新产出和可持续创新活力是制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樱梅 魏津瑜 杨欣
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物流信息的主要集散中心,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高低对物流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分析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与之相契合的平台服务创新生态系统,随后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促进该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对策,以期为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服务范围的拓宽、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服务能力的增强提供参照,实现其服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物流信息平台 服务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罗嘉文
以2003—2018年国内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139篇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与综述。研究发现,近年新型研发机构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长,多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与现状总结,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不多,也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为此,从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官产学等多创新主体"耦合"的角度出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价值链视角,从知识来源、获取、转化到应用的内在创新过程,构建一个创新生态范式,促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探索路径。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春荣
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由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因此,在山西转型发展路径的探索中,政府所能做的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如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营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法治社会、发展创新性教育、培育创新性文化、壮大企业家队伍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蕾 张悦 赵袁军
创意的无边界性使得学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从产业链视角转入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文根据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明确给出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并采用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构建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知识演进体系。根据该研究体系,本文从知识管理、开放式创新,创新动因及价值创造四个方面对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并结合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系统性梳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脉络,对国内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和东 鲁晨曦
本文剖析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收集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测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及其通过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SPSS软件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从空间上看,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区域聚类特征显著,它可分为4个板块:区域龙头型、东、中、西部主导型。板块中各省市的韧性结构特征呈现异质性。(2)从时间上看,东部的龙头型省份一直领先,中部、西南西北的智力密集省份进步明显。龙头型、智力密集型省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高度相关。(3)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自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递增;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波浪式递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文 郭学兵 何洪林 唐新斋
科技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工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科技资源的管理,阐释CNERN科技资源及其生命周期,将CNERN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资源需求、资源整合、资源保管、资源分析、资源服务和服务评估6个阶段。在分析科技资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涉及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CNERN科技资源管理框架模型,实现CNERN科技资源的全链条、系统化管理,以提升CNERN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CNERN科技资源开放服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杨培培 丁雪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主导力量,这与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研究探索何种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以来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认为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央地政策协同。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在中央政策颁布之后地方政策的制定机制以及中央政策的进一步更新迭代。研究发现: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主体端(焦点企业、供应端、市场端、互补端、研发端)体现出不同央地协同方式,包括对等协同、增强性协同和选择性协同;不同的央地政策协同方式也体现出在新兴产业的主导政策体系形成之前,政策制定经历了不断试验或试错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叶遄 朱艺琦 杨萌萌 洪燕真
林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省份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和林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并以林业绿色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与林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2012—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林业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提升1个单位的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推进系数为0.1300。(2)林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表明林业绿色发展会因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而呈现阶段性特征。(3)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资源型区域的影响效应大于非资源型地区。文章探讨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构建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林业绿色技术创新—林业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丰富了林业创新生态系统赋能林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提出持续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林业绿色技术转化、因地制宜构建林业创新生态系统等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学视角的类比分析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