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2)
2023(17488)
2022(14713)
2021(13526)
2020(11732)
2019(26961)
2018(26690)
2017(51708)
2016(27829)
2015(30947)
2014(30737)
2013(30477)
2012(27777)
2011(24778)
2010(24846)
2009(23459)
2008(23615)
2007(21369)
2006(18499)
2005(16876)
作者
(78434)
(65835)
(65592)
(62506)
(41876)
(31457)
(29855)
(25493)
(24814)
(23523)
(22287)
(22243)
(21032)
(20750)
(20421)
(20224)
(19768)
(19650)
(19050)
(18855)
(16244)
(16110)
(16108)
(15106)
(14808)
(14745)
(14657)
(14599)
(13247)
(12990)
学科
(117817)
经济(117662)
(106551)
管理(98592)
(95853)
企业(95853)
方法(55581)
数学(46004)
数学方法(45431)
(40111)
(34706)
业经(34219)
(28510)
财务(28448)
财务管理(28401)
中国(28148)
(27925)
企业财务(27059)
农业(23928)
技术(23268)
理论(20799)
地方(20280)
(20161)
(19829)
贸易(19816)
(19672)
(19389)
(19272)
(19156)
(18462)
机构
学院(399467)
大学(395244)
(166578)
经济(163259)
管理(161498)
理学(139026)
理学院(137681)
管理学(135467)
管理学院(134708)
研究(123396)
中国(97917)
(81844)
(81582)
科学(73352)
(64744)
财经(64401)
(61220)
(61024)
中心(58658)
(58388)
业大(57099)
研究所(54604)
北京(50751)
农业(50727)
经济学(50554)
(47780)
财经大学(47579)
(46924)
师范(46397)
经济学院(45779)
基金
项目(262016)
科学(209034)
基金(192391)
研究(192216)
(165775)
国家(164362)
科学基金(144090)
社会(123604)
社会科(117366)
社会科学(117335)
(104037)
基金项目(102001)
自然(93584)
自然科(91505)
自然科学(91481)
自然科学基金(89945)
教育(89295)
(85936)
资助(78354)
编号(77328)
成果(61647)
(58990)
(58575)
重点(58519)
(55454)
创新(54443)
课题(52903)
(51892)
国家社会(51154)
教育部(50899)
期刊
(184701)
经济(184701)
研究(113541)
中国(77006)
(69668)
管理(65125)
(59339)
学报(56292)
科学(54436)
大学(44314)
学学(42206)
农业(40006)
技术(38457)
(37911)
金融(37911)
教育(37769)
财经(32881)
业经(31748)
经济研究(28594)
(28194)
问题(24390)
(23825)
技术经济(22426)
财会(20629)
统计(19877)
(19218)
现代(18681)
科技(18633)
商业(18609)
(18560)
共检索到590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孙大卫  刘亭立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及被投资企业创值能力的考核应在考虑收益耗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孙大卫  刘亭立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及被投资企业创值能力的考核应在考虑收益耗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重息息相关,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福利属性,才能赢得运营效率的最优化,从而实现自身创值能力的最大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乔惠波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形成最优的股权结构。为此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影响最优股权结构的因素。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博弈过程,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所处法律环境、股东的监督水平、股东监督成本比例分配和监督效率、企业的绩效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构建最优的股权结构需要政府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做好国有股的制度设计、完善法律环境与投资者权利保护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保障最优股权结构的形成,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向深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  韩宝山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多个大股东之间的制衡作用均有利于绩效改善,异质股东制衡比同质股东制衡更有利于绩效改善;第一大股东性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当防止股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应在大股东间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关系;国有企业引入民营、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更优的股权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圣娟  马健  
文章主要以2005年的深沪高科技上市公司以及2006年的部分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集中度为标准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情况进行分类,并结合股权性质和股权制衡度分别分析了股权高度集中、股权中度集中和股权分散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治理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梅生  洪功翔  
该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5960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据,采用面板IV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国有股比重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并且在考虑市场竞争效应后,最优国有股比例应当从45%提高到84.3%,或从51%提高到75%。但是,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比例的平均值和中位数远未达到最优的国有股比例。所以,对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应当提高国有股比例至最优水平,使国家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对于竞争性强的行业,应遵循市场规律由混合双方自主选择股权比例,但也没有必要实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丽娟  尹筑嘉  
以2003年1月—2017年12月沪深两市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股权结构特征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国有+民营""国有+民营+外资"以及"国有+外资"这三种股权多元化模式中并没有哪一种模式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但对于那些规模大、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股权多元化更有利于其效率提升;(2)引进外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效率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缩小国有股和非国有股之间的占比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4)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股的企业效率普遍更高,但在高效率企业中,实际控制人性质为民营股时企业效率表现最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青青  
新一轮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应着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撼动国有普通股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常态。两条主流的革新思路为运用优先股或金股,前者重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可进一步细分为将国有普通股转化为优先股及由公众持有优先股两类;后者意在增强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力。实现国有股在资本市场的逐步减持,在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应区分国有企业类型分而治之。对于公共企业,政府可运用社会资本认购优先股的股权融资、国家股东持有双层股权结构中的超级表决权股两种方式,实现保持稳定控制权的目标。对于竞争性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王子琛  吴佳颖  
通过构建股权结构动态调整模型,以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放权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放权意愿越高,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调整速度越快。政府放权意愿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调整速度的提升作用在终极控制人所属政府层级为地方、竞争行业和两职分离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放权意愿通过提高非国有股东委派董监高比例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文章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梅生  洪功翔  
该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5960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据,采用面板IV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国有股比重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并且在考虑市场竞争效应后,最优国有股比例应当从45%提高到84.3%,或从51%提高到75%。但是,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比例的平均值和中位数远未达到最优的国有股比例。所以,对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应当提高国有股比例至最优水平,使国家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对于竞争性强的行业,应遵循市场规律由混合双方自主选择股权比例,但也没有必要实施国有股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的政策,因为此时国有股比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正相关。该文的最终结论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于国企私有化、而是应当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鹰  
国有资本的信用等级是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它能使企业突破自身资产积累速度限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有资本的信用等级来自其良好的无形资产,来自国企员工队伍"优良精神"以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文章依据国有资本的信用优势和私有资本的效率优势,构建经济模型计算了企业国有股权比例的理论最优值。以微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国有股权比例对企业信用等级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股权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同时,国有股权比例在理论最优值附近时能最大化企业经营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明东  
文章从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股权的基本含义,分析各个股权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效用目标,导出股权效用目标的差异性与企业的绩效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股权结构优化的调整提供了新的工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光伟  殷浩洲  刘星  
混合的股权结构是经济转型中的特有现象,也是当前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检验了国有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对投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同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流动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具有不同影响;在混改"七大领域"与非重点领域,股权结构对投资结构影响存在异化;在不同控制层级国有企业中也存在异质性。应当在基本维持原有水平的情况下展开混合所有制;分别制定适当的改革措施;积极在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不同性质股东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许莹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怎样的股权结构最能激励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竞争力?为此,本文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检验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终极控制权性质及控制地位突变对创新的动态影响。在"熊彼特假说"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终极控制权与企业规模对创新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全体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在平均意义上对企业创新不具有显著影响。(2)一旦区分企业规模,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更有利于推动大型企业创新。对于规模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国有资本取得终极控制权反而更有利于创新。(3)对于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终极控制地位的强化并不能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应予以坚持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他领域继续推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裕品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同,二者都为国有资本属性时,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异化从而产生了制衡效果,表现出"同而不合",二者都为非国有资本属性时,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股东之间的合谋概率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