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14)
- 2023(20251)
- 2022(17242)
- 2021(15851)
- 2020(13440)
- 2019(30631)
- 2018(30194)
- 2017(58428)
- 2016(31281)
- 2015(34992)
- 2014(34660)
- 2013(34292)
- 2012(31417)
- 2011(28349)
- 2010(28538)
- 2009(26737)
- 2008(26234)
- 2007(23446)
- 2006(20918)
- 2005(18777)
- 学科
- 济(144372)
- 经济(144194)
- 业(108367)
- 管理(107279)
- 企(95612)
- 企业(95612)
- 方法(59596)
- 数学(49091)
- 数学方法(48496)
- 财(39641)
- 农(38067)
- 业经(37204)
- 中国(34085)
- 地方(28880)
- 制(28671)
- 务(26592)
- 财务(26511)
- 财务管理(26466)
- 农业(26423)
- 学(26327)
- 企业财务(25114)
- 技术(24333)
- 理论(23937)
- 和(23557)
- 贸(21572)
- 贸易(21554)
- 体(21331)
- 划(21049)
- 环境(20873)
- 易(20865)
- 机构
- 学院(452667)
- 大学(451472)
- 济(191513)
- 经济(187636)
- 管理(182475)
- 理学(157134)
- 理学院(155456)
- 管理学(152921)
- 管理学院(152068)
- 研究(147870)
- 中国(113695)
- 京(95378)
- 财(89988)
- 科学(88641)
- 所(73160)
- 财经(71252)
- 农(70158)
- 江(67826)
- 中心(67203)
- 研究所(65920)
- 经(64706)
- 业大(64127)
- 北京(59947)
- 经济学(58293)
- 范(56283)
- 师范(55802)
- 农业(54545)
- 州(53909)
- 院(53558)
- 财经大学(52756)
- 基金
- 项目(300974)
- 科学(238958)
- 研究(221727)
- 基金(220394)
- 家(190286)
- 国家(188683)
- 科学基金(164554)
- 社会(142759)
- 社会科(135397)
- 社会科学(135363)
- 省(117232)
- 基金项目(116357)
- 自然(105963)
- 自然科(103496)
- 自然科学(103474)
- 自然科学基金(101658)
- 教育(101359)
- 划(97069)
- 资助(90482)
- 编号(89429)
- 成果(71744)
- 部(66821)
- 重点(66700)
- 创(64996)
- 发(64010)
- 课题(60947)
- 创新(60206)
- 国家社会(59151)
- 教育部(57987)
- 制(57535)
- 期刊
- 济(219046)
- 经济(219046)
- 研究(135774)
- 中国(87619)
- 管理(73497)
- 财(72384)
- 学报(65831)
- 农(64556)
- 科学(62634)
- 大学(51340)
- 学学(48443)
- 教育(44939)
- 农业(44325)
- 技术(42018)
- 融(40121)
- 金融(40121)
- 财经(36245)
- 业经(35362)
- 经济研究(34515)
- 经(31190)
- 问题(27878)
- 技术经济(25038)
- 业(24766)
- 现代(21526)
- 科技(21229)
- 图书(20951)
- 理论(20868)
- 统计(20643)
- 商业(20507)
- 贸(19949)
共检索到67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文 黄慧婷 李凯
会展产业的经济效应是会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从创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选取3家典型的创业企业作为需求方和1家会展企业作为供给方开展多案例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得出基于创业资源的会展经济效应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各种创业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会展活动在一定时间空间内集聚资源而产生供给,创业企业在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中受到高度的资源约束而产生需求,这种供需关系使得资源成为会展活动实现经济效应的传导手段,创业企业从会展活动中获得社会资源、技
关键词:
会展 创业资源 经济效应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文 张玉利 王菁娜
本文依托会展研究、资源基础论和创业研究等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会展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创业活动的会展产业经济效应作用过程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会展产业的资源集聚和流动特性满足了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使得新创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而提高存活率和绩效水平,即会展产业通过影响创业活动进而产生巨大经济效应。在这条具体的传导路径中,资源成为重要传导手段。
关键词:
会展 经济效应 创业活动 新进入缺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刚 宫舒文 彭涛
新创企业往往面临资源困境,导致创业失败率较高。裂变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形式,其资源获取途径和价值实现路径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新创企业成功率。本文基于竞合战略和资源行动双重理论,聚焦裂变企业与母体企业的紧密嵌入关系,深入探究裂变创业的价值创造机制。本文通过对源自“海尔系”与“蒙牛系”的四家裂变企业进行细致剖析,发现裂变企业通过策略性实施依附式竞合战略、联盟式竞合战略以及共生式竞合战略,逐步采取内向型资源拼凑、外向型资源编排以及生态型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方案,可以成功实现各类资源的跨组织流动,最终促成裂变企业的价值捕获与母体企业的价值增值。研究结论揭示了“竞合战略驱动下裂变创业价值创造机制”的黑箱,阐释了竞合战略驱动裂变创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论证了裂变创业通过资源行动实现裂变企业和母体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为裂变企业高效借力母体资源以及母体企业转变员工创业观念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方龙 李新春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寓意着,初期创业团队在面临高风险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合作和协调,而当业务步入正轨后更易于产生冲突。在创业团队快速发展过程中,此类冲突现象较为常见。遗憾的是,现有创业理论对该现象,尤其背后蕴含的产权冲突缺乏应有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基于人力资本产权视角,本文通过对4家案例企业进行分析,第一阶段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本产权包含“转化期—界定期—动荡期—治理期”4个演化阶段,不同阶段承载创业团队租金获取、产权界定与明晰等功能。本文第二阶段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产权演化本质在于企业资产价值提升过程所带来的“公共领域”难以被有效界定,因而产生人力资本产权再界定动力并引发新企业创业团队的冲突。综上,由于人力资本初始禀赋及增长的差异,新企业资产价值增长带来难以界定的“公共领域”,将导致创业者付出的人力资本与其产权难以匹配,给团队的协调与稳定带来破坏性冲突,表现为价值折损或团队解散。本文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认识,对创业团队研究也是重要的补充。
关键词:
创业团队 创业冲突 人力资本与产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会新 张春霞
本文将网络效应视作双边平台的内生因素,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视角建立双边平台网络效应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发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是提高顾客感知价值的基础,进而同向影响双边用户规模,因此对于双边平台要吸引优质互补企业激发产品质量和服务竞争,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激发和增强网络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剑琳
来源国效应是近五十年来国际营销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来源国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来源国效应的认知、情感和主观规范作用的现有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潘安成 李鹏飞
在中国情理文化背景下,创业者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情感交流,这种交情行为对把握创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20个农业创业故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探析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交情行为获取创业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以此揭示创业者运用交情行为塑造创业导向性社会情境的行为机理;通过构建创业网络和激活创业资源,交情行为促进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利用,具体表现为交情行为能够促进创业者从社会网络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提高从创业网络中调用创业资源的效率、强化将社会资源激活为创业资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吴能全 周翔
创业过程具有情境依赖性,发达国家情境中发展的创业理论过于强调创业行为的经济意义,忽略其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使创业理论迟迟得不到发展。改革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机会和约束并存的环境,独特的情境为发展创业理论提供良好的机会和依托。基于制度视角和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案例归纳本土创业过程模型,该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者-机会-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内外两个机制:(1)内在机制围绕"制度约束-创业者-机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创业行为以制度约束为起点,经历"畏-反思学习-效果推理"的心理过程,最终创造机会;(2)外在机制围绕"新创企业-制度演化-机会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新创企业的制度创业策略影响制度演化并反过来为机会持续开发提供支持。研究归纳中国创业过程模式,将创业过程分为内外两个过程机制,进而揭示创业行为逐渐被淡化的社会和制度意义,对创业过程、创业认知、制度创业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并为创业者的策略选择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创业过程 机会 制度视角 扎根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吴能全 周翔
创业过程具有情境依赖性,发达国家情境中发展的创业理论过于强调创业行为的经济意义,忽略其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使创业理论迟迟得不到发展。改革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机会和约束并存的环境,独特的情境为发展创业理论提供良好的机会和依托。基于制度视角和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案例归纳本土创业过程模型,该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者-机会-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内外两个机制:(1)内在机制围绕"制度约束-创业者-机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创业行为以制度约束为起点,经历"畏-反思学习-效果推理"的心理过程,最
关键词:
创业过程 机会 制度视角 扎根理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喜玲 谭炜 徐兰香
结合也行动漫和3D彩绘的案例,分析创业者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反事实思维是如何激活、构建和评估,我们发现创业者采取深思熟虑型、加法型和自我导向型反事实思维能够更好、更快地识别出创新性的机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创业机会 机会识别 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刚
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制约了中国会展业的能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上的资源浪费与配置失当。本文认为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会展业资源整合的基础性作用,以贝叶斯均衡(Bayesian Equilibrium)下的"双边拍卖模型(Double Auction Model)"为核心进行博弈分析,论证在不完全信息下"拍卖定价"的有效性,继而进行会展业资源价格整合机制的设计。
关键词:
会展业资源 价格整合 双边拍卖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伟 于小进 郑庆龄 祝振铎
社会创业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实现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是一个重要而尚未有效解决的难题。整合资源拼凑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四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旨在构建社会创业企业成长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不同的组织合法性,进而促进其成长。其中,实物拼凑、技能拼凑和市场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市场合法性,促进其经济层面的成长;制度拼凑与人力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社会合法性以推动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在社会创业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资源拼凑促进合法性获取的途径有所差异,企业成长程度亦有区别。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创业企业成长过程机理,为我国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婷婷
一、引言国际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本来由自身执行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国外分公司,以合同的方式转移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私两利、休戚与共与相得益彰;(3)价值共创各阶段维度的逻辑整合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并互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以更高效地协同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本文不仅推进了国际社会创业与社会网络理论的交叉研究,还丰富了国际社会创业的研究情境,拓展了价值共创过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社会创业中构建社会网络,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