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8)
- 2023(15255)
- 2022(12791)
- 2021(12000)
- 2020(10136)
- 2019(22632)
- 2018(22504)
- 2017(43292)
- 2016(23028)
- 2015(25673)
- 2014(24996)
- 2013(24047)
- 2012(21555)
- 2011(19054)
- 2010(18874)
- 2009(17231)
- 2008(16273)
- 2007(14377)
- 2006(12071)
- 2005(10434)
- 学科
- 济(83632)
- 经济(83491)
- 管理(73228)
- 业(67973)
- 企(58238)
- 企业(58238)
- 方法(38489)
- 数学(33472)
- 数学方法(33035)
- 财(26654)
- 中国(23596)
- 农(23232)
- 制(20971)
- 业经(20367)
- 技术(19246)
- 务(15686)
- 银(15658)
- 银行(15628)
- 财务(15625)
- 财务管理(15589)
- 体(15309)
- 农业(15114)
- 理论(15086)
- 融(15042)
- 金融(15035)
- 学(14931)
- 行(14931)
- 企业财务(14783)
- 贸(14567)
- 贸易(14558)
- 机构
- 学院(306314)
- 大学(305607)
- 济(127235)
- 经济(124776)
- 管理(123346)
- 理学(107074)
- 理学院(106052)
- 管理学(104337)
- 管理学院(103745)
- 研究(95164)
- 中国(73735)
- 财(61884)
- 京(61639)
- 科学(54443)
- 财经(48918)
- 中心(45805)
- 江(45158)
- 经(44551)
- 所(44238)
- 农(43275)
- 业大(42034)
- 研究所(39931)
- 经济学(39905)
- 范(38417)
- 师范(38002)
- 北京(37574)
- 财经大学(36595)
- 经济学院(35938)
- 院(35395)
- 州(35224)
- 基金
- 项目(212868)
- 科学(171015)
- 研究(160068)
- 基金(156649)
- 家(134613)
- 国家(133452)
- 科学基金(117383)
- 社会(104709)
- 社会科(99332)
- 社会科学(99315)
- 省(83566)
- 基金项目(82773)
- 教育(75136)
- 自然(73866)
- 自然科(72281)
- 自然科学(72262)
- 自然科学基金(70994)
- 划(69709)
- 编号(64524)
- 资助(61844)
- 成果(51788)
- 创(49417)
- 部(48056)
- 重点(47233)
- 创新(45445)
- 制(44964)
- 发(44683)
- 课题(44225)
- 国家社会(43976)
- 教育部(42500)
- 期刊
- 济(136032)
- 经济(136032)
- 研究(88045)
- 中国(63124)
- 财(49418)
- 管理(48509)
- 学报(41761)
- 科学(40210)
- 农(39053)
- 教育(36394)
- 大学(34006)
- 学学(31998)
- 技术(28612)
- 融(28564)
- 金融(28564)
- 农业(26511)
- 财经(24078)
- 业经(23181)
- 经济研究(22503)
- 经(20738)
- 问题(16853)
- 科技(15309)
- 技术经济(14435)
- 业(14376)
- 商业(14286)
- 理论(14218)
- 版(13748)
- 现代(13366)
- 财会(13304)
- 策(13287)
共检索到44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柳思维 唐红涛 王娟
消费内需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社会分配与再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社会财富在居民和政府、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分配,从而影响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该文从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消费和收入分配的现状,并从民生财政、税收体制、消费信贷等方面提出了启动我国消费内需的体制创新对策。
关键词:
分配 消费 体制创新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辜胜阻 黄永明
"新经济"是在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必须有新的制度,走向新经济需要进行风险投资、创业板(二板)市场、股票期权、知识产权和社会组织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创新。风险投资是新经济的催化剂,创业板市场为创新企业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股票期权能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潜能,知识产权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产权,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是新经济的典型示范和先行区。只有通过积极推进这一系列制度建设,才能催生出我国的"新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辜胜阻 黄永明
“新经济”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必须有新的制度,走向新经济需要进行风险投资创业板(二板)市场、股票期权、知识产权和社会组织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制度创新。只有通过积极推进这一系列制度建设,才能催生出我国的“新经济”。
关键词:
新经济 风险投资 股票期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刘星 王晨阳
本文认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相关研究很多,但现有研究成果却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即启动农村生产消费市场和发挥农业的联系效应在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中的巨大作用,其关键则是农业技术创新。因此,相关部门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狠抓农业技术创新的落实,进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 农业技术创新 主导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友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我国居民的收入增幅较大 ,收入分配基本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 ,逐步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促进增长的分配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三大公认症结 :“大”、“斜”、“乱” ,由此导致了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且日益悬殊。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异动无疑会对启动消费需求产生直接的逆向影响。因此 ,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扩大内需 ,还必须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入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孙秋红 于德智
投资和消费是构成内需的两大部分,在以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到位的同时,应积极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正处于停滞状态,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相对而言,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现实的购买力尚未完全实现,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大,因而启动消费的着力点应是农村居民消费。拓宽消费品流通渠道,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做准备;促使农村居民增加即期消费,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注入动力;逐步推行信贷消费,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增添活力
关键词:
农村 居民消费 内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媛娟 王皓 肖诗顺
本文基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特征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指出启动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必须积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土地资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
城乡分割 农村消费 扩大内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绍杰
目前内需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为提高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应调节消费者消费心理,调整宏观消费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启动内需 经济增长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日前,OECD启动了主题为"教育与培训创新"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探讨传统的创新政策及其与OECD教育创新战略间的关系。项目的主要理论假设是:人力资本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创新对于教育的持续改革及改善教学结果、教育公平性、提高成本效益及增强学生满意度发挥着关键作用。OECD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促进工作场所创新",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向公民提供在整个一生内学习及再培训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心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启动内需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通过税收制度的调整,引导经济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调节收入分配从而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潜力,改变经济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的脆弱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启动内需 税收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闻潜
我国经济运行在"软着陆"后,至今多年间未能"起飞",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率。而当前要提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先扩大市场容量。目前仅靠单一的投资拉动,是不会全面振兴市场和扩大市场容量的。欲扩大市场容量,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加大消费启动的力度,以消费带动投资增长,投资应跟着消费走。简言之,必须实行以消费启动为主的双启动。
关键词:
扩大市场容量 增强消费能力 消费启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霞
人类物质文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凸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后果,威胁到社会个体和国家的整体安全,使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出现危机,导致政治冲突和群体性环境事件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举措。其主要途径是确立"绿色GDP"发展模式,积极完善以生态效益为主要指标的目标考核制度,严格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环境政治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涛 刘慕鑫
天津滨海新区与国内其他的经济功能区相比,具有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的特点,不能沿袭管理单一型经济功能区的传统模式。鉴于现有管理体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滨海新区的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的深化,当前亟待解决的是新区内各经济功能区和行政区的统筹管理及财税体制创新。本文通过对国内典型的经济功能区管理模式的分析,从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出发,认为其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行政一体化,建构"强政府、大社会"的服务型政府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