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0)
- 2023(16453)
- 2022(14278)
- 2021(13586)
- 2020(11450)
- 2019(26901)
- 2018(26258)
- 2017(50366)
- 2016(27235)
- 2015(30848)
- 2014(30479)
- 2013(30170)
- 2012(27432)
- 2011(24577)
- 2010(24150)
- 2009(22249)
- 2008(21860)
- 2007(18872)
- 2006(16385)
- 2005(14385)
- 学科
- 济(109266)
- 经济(109148)
- 管理(87188)
- 业(81430)
- 企(69123)
- 企业(69123)
- 方法(55184)
- 数学(48391)
- 数学方法(47848)
- 财(32974)
- 中国(29333)
- 农(28257)
- 业经(23781)
- 务(22363)
- 财务(22282)
- 财务管理(22235)
- 企业财务(21180)
- 贸(21144)
- 贸易(21133)
- 制(20822)
- 学(20663)
- 易(20590)
- 农业(19205)
- 地方(19063)
- 和(17454)
- 理论(17294)
- 银(17034)
- 银行(16995)
- 划(16382)
- 技术(16368)
- 机构
- 大学(381571)
- 学院(377360)
- 济(157292)
- 管理(156899)
- 经济(154152)
- 理学(135536)
- 理学院(134138)
- 管理学(132030)
- 管理学院(131315)
- 研究(122160)
- 中国(95626)
- 京(80927)
- 财(73094)
- 科学(72719)
- 所(59199)
- 财经(58776)
- 中心(56454)
- 农(54822)
- 经(53903)
- 研究所(53894)
- 业大(53376)
- 江(52610)
- 北京(51198)
- 经济学(48021)
- 范(47470)
- 师范(47060)
- 院(44701)
- 财经大学(44322)
- 经济学院(43480)
- 州(42865)
- 基金
- 项目(259799)
- 科学(205979)
- 基金(191949)
- 研究(190647)
- 家(166311)
- 国家(164987)
- 科学基金(143421)
- 社会(122021)
- 社会科(115817)
- 社会科学(115785)
- 基金项目(101462)
- 省(97712)
- 自然(93181)
- 自然科(91069)
- 自然科学(91049)
- 自然科学基金(89443)
- 教育(87725)
- 划(82976)
- 资助(80085)
- 编号(76799)
- 成果(61541)
- 部(58792)
- 重点(57400)
- 发(53799)
- 创(53767)
- 课题(51647)
- 教育部(51216)
- 国家社会(50983)
- 创新(50221)
- 科研(49845)
- 期刊
- 济(163997)
- 经济(163997)
- 研究(110074)
- 中国(68630)
- 管理(59281)
- 财(58166)
- 学报(55419)
- 科学(52797)
- 农(48239)
- 大学(43482)
- 学学(40775)
- 教育(37797)
- 农业(33830)
- 融(33219)
- 金融(33219)
- 技术(33150)
- 财经(28867)
- 经济研究(26773)
- 业经(25260)
- 经(24674)
- 问题(21021)
- 业(20040)
- 图书(19333)
- 技术经济(18476)
- 理论(18051)
- 贸(17793)
- 统计(17223)
- 现代(16837)
- 科技(16734)
- 版(16724)
共检索到548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富 王福胜
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的关注,文章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整公司盈余结构的行为。研究发现:(1)管理层会将经营费用向下转移至营业外支出或将营业外收入向上转移至营业收入,以调增公司的核心盈余;(2)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实现营业利润增长和避免营业利润为负;(3)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增核心盈余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迪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用逻辑回归以及结构方程三阶段回归方法,对超额现金流、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资源"转移的标的之一,并且在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较低时,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转为以担保和抵押为主,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别关联交易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掏空的相互替代。为了掩饰关联交易掏空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有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行为。当以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本文结论进一步检验时,没有发现关联交易在资金支持上的证据,同时,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亦不明显,因此,正反两方面证据支持了本文...
关键词:
超额现金流 关联交易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路军伟 张珂 于小偶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关键词:
IPO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盈余持续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永坚 王志强 林朝南
以中国上市公司A股2002~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盈公司显著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现象,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微盈公司利用应计项目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降低,但利用真实活动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提高,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使微盈公司转而利用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资产规模、资产回报率、年持有收益率、操控性应计利润及成长性等影响因素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其后期的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说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公司的长期价值。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兵
盈余质量和资本成本一直是西方实证研究的热点,以2001年~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DD模型和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检验公司盈余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显著影响公司资本成本,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按照产权性质分类回归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资本成本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能区分质量好坏的公司,能有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关键词:
盈余质量 资本成本 资源配置 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作华 金贞姬
盈余管理是管理者掩饰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主要手段,投资者在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时需要识别出公司的盈余管理,并确定是否会受其影响。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系统风险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说明管理层操控盈余的程度越高,对投资者风险评价的影响就越大,公司的系统风险也越大。
关键词:
盈余管理 系统风险 操控性应计利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刘晓霞 邢道勇
本文以2002-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公司控制权争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倒U型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玲 濮桂萍 詹志华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以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是激发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企业债务对自由现金流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债务的软约束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娜
笔者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年~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业绩预告误差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实际盈余低于业绩预告值,那么管理层更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使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与之前披露的业绩预告值一致。研究还发现,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在会计年度结束后披露业绩预告和预告乐观的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迎合"业绩预告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为提高业绩预告信息的可靠性,应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并加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
关键词:
业绩预告误差 盈余管理 随意性应计利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清香 张翼 张亮
盈余管理既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际工作中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2002—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确定;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会议频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费青青 王博 逯东
基于"紧密-松散"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两个文化维度,研究了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密型文化"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而促进真实盈余管理,而"个人主义文化"则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证实了文化迎合现象的存在;(2)当上市地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差异较大时,这种文化迎合行为更为显著;(3)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地文化对中国海外或H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逐步减弱。从文化迎合视角讨论了某类文化对起源于不同文化的公司行为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应对异国或异地文化差异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素荣 高静
本文采用修正Jones模型对税率降低样本组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推迟确认收益以获得节税的好处,相反,却普遍存在虚增利润、粉饰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所得税 税率变动 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增福 郑友环
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所得税改革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预期税率降低公司的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而在预期税率升高的公司中,只有升高幅度较大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新税法实施后,公司在当年出现显著的利润反转现象。基于季度数据的研究表明,利润转移主要出现在新税法公布后一季度和实施前一季度,利润反转集中于新税法实施后一季度。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盈余管理的文献,而且对我国的税制改革也有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所得税改革 盈余管理 利润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涛 陆正飞 单宏伟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当倚重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各异: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等,高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实证结果还表明,非经常性损益确实对上市公司扭亏乃至后续年度是否继续亏损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作用远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独立内容纳入利润表,并进行具体、透明的表外披露;同时,也建议在监管政策实施中全面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继初
本文以2008年度非金融A股公司为对象,探讨了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状况、内部审计经费能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难度越大,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内部审计和公司特征的其他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内部审计质量在识别与抑制盈余管理方面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动机: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业绩期望落差与应计盈余管理——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联交易、支持与盈余管理——来自配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信息不确定性与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PEAD)——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会资本与盈余持续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动机:利他还是利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
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税收负担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盈余管理行为与证券市场指数关系的研究——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