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0)
- 2023(8264)
- 2022(7238)
- 2021(6794)
- 2020(5965)
- 2019(13640)
- 2018(13381)
- 2017(25804)
- 2016(13760)
- 2015(15449)
- 2014(15274)
- 2013(14809)
- 2012(13168)
- 2011(11536)
- 2010(11257)
- 2009(10053)
- 2008(9409)
- 2007(7983)
- 2006(6624)
- 2005(5481)
- 学科
- 济(55951)
- 经济(55890)
- 管理(43571)
- 业(41049)
- 企(35840)
- 企业(35840)
- 方法(31352)
- 数学(28082)
- 数学方法(27595)
- 财(15762)
- 农(13432)
- 中国(12390)
- 业经(11646)
- 务(10635)
- 财务(10592)
- 财务管理(10567)
- 制(10074)
- 企业财务(10045)
- 技术(10015)
- 学(9890)
- 地方(9779)
- 农业(8977)
- 理论(8821)
- 和(8691)
- 贸(8493)
- 贸易(8487)
- 环境(8453)
- 划(8402)
- 易(8263)
- 银(7552)
- 机构
- 大学(184530)
- 学院(183756)
- 管理(79776)
- 济(74639)
- 经济(73160)
- 理学(69950)
- 理学院(69318)
- 管理学(68064)
- 管理学院(67722)
- 研究(53017)
- 中国(41169)
- 京(37215)
- 财(34368)
- 科学(32076)
- 财经(28029)
- 中心(27635)
- 业大(27157)
- 江(26956)
- 农(26254)
- 经(25538)
- 所(23894)
- 范(22553)
- 经济学(22499)
- 师范(22326)
- 北京(22284)
- 研究所(21855)
- 财经大学(21076)
- 州(20993)
- 经济管理(20969)
- 经济学院(20460)
- 基金
- 项目(133609)
- 科学(107773)
- 基金(99779)
- 研究(96882)
- 家(86142)
- 国家(85465)
- 科学基金(76102)
- 社会(63127)
- 社会科(60086)
- 社会科学(60070)
- 基金项目(53072)
- 省(52285)
- 自然(50451)
- 自然科(49410)
- 自然科学(49399)
- 自然科学基金(48491)
- 教育(46035)
- 划(43839)
- 资助(40734)
- 编号(38413)
- 部(30344)
- 重点(29823)
- 成果(29203)
- 创(28645)
- 发(27423)
- 创新(26770)
- 教育部(26640)
- 国家社会(26485)
- 科研(26445)
- 人文(26116)
共检索到255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吕佳良 张琛
随着绩效管理方法的衍变,定量考核成为绩效考核中最常应用的一类方法。定量考核具有评分客观、结果直接、可信度高等特点,在绩效考核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定量考核受到部门工作性质的限制,应用范围受到制约,特别是党政工团等性质的部门可量化指标极少,定量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单纯依靠定量考核容易出现"做多错多,不做不错"的问题,妨害正确的绩效激励导向。同时,考虑到定性评价虽带有一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昌勇 曹清玮 吴坚
研究了不确定决策环境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问题。利用专家给出的区间互补判断矩阵,获得属性的主观权重;定义了区间数的平均差,提出了一种属性客观权重确定方法——平均差极大化方法;通过加权系数把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线性集成,使得到的综合权重同时反映主观和客观程度,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模型的决策方案排序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吕佳良
绩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其首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责任落实,调动各级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价值。与此同时,兼顾员工利益,通过绩效考核手段的应用,实现员工利益分配的公正、规范。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两个重要支撑,一是建立一套有激励效果的奖惩体系,二是建立一套客观透明、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既客观、如实反映被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闻德亮,代英,于润吉
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3月17日印发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这对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医院管理绩效,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将起到重大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为便于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量化指标进行评价,本文对医院绩效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医院 绩效评价 指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寿义 赵淑惠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统驭及导向作用已在会计理论及实务界达成共识。但是对会计目标内涵的理解,目前理论界仍然存在诸多异议,该异议的存在引发了本文对会计目标主客观性问题的探讨。鉴于主客观性界定中涉及的哲学基础,本文选取了会计之外的哲学视角,以会计目标的内涵分析为起点,借助于哲学分析途径下的方法论选择,以构建论作为对会计目标进行主客观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从环境的变迁入手,分析会计目标的行为主观性,从而明确了会计目标行为主观性与作为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会计目标 方法论 主客观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伟年 张兴贵 王斌
文章首先对绩效考核的四种主要方法做了一个简要地介绍,然后比较了这四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接着分析了企业在选择绩效考核方法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指出,没有万能的绩效考核模式,企业必须跟自身的实际情况,吸取各种方法的精髓,设计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洪英 陈红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首先确定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过多的问题,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来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并用C均值聚类方法将高校教师按绩效分为C类,最后提出以聚类中心加权综合值作为类间排序标准,以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第一主成分作为类内排序标准,实现了对高校教师的绩效分类定级和排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承水
电力行业客户信用缺失,严重影响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电力行业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是供电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电力行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基于语言评价信息的TOPSIS方法对电力行业客户信用进行主观评价,继而采用熵权法对电力行业客户信用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两种方法的实例计算,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对电力行业客户信用评价准确性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查奇芬 董洁 陈祖功
文章从科技成果转化入手,将主观判断和客观分析相结合,即将根据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得到的权重值结合起来,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祖和 孙秀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项目管理方法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而多项目管理绩效的评价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准确、科学地评价管理绩效成为重中之重。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多项目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岳思阳 李新欣
以建筑声学理论知识点为基石,将声景观、环境行为研究等学科热点以及声漫游法、主观评价等科学研究手段有机融合,设计了基于主客观分析方法的室外声环境实验,并在建筑学本科建筑声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实施。与传统建筑物理声学实验相比,该实验具有综合性、探究性特点,能够使学生对声环境不仅与声音大小有关还与声音的种类和构成有关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宇
针对科技计划风险点评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客观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对科技计划风险点调研问卷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干系人对风险点的评价结果进行动态加权,评价科技计划的主观风险值,同时利用客观数据度量风险点的风险频率和风险敞口,计算科技计划的客观风险值,最后设计一个参数化集结函数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评估和排序。本文探讨了不同阶段主客观权重设置问题,并对北京市科技计划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科技计划监察和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喻登科
提出了一种确定权重区间的方法,即将由多位专家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用多种方法计算的客观权重相结合,形成权重区间,通过分析主客观权重区间的重合关系,计算权重区间的置信度和精确度,据此对权重区间进行循环优化。最后用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莉,班肖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颜梅艳 余斌 郭新伟 卓蓉蓉
乡村人居环境是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据以展开的设施及条件,基于主客观比较视角的乡村人居环境适配性评价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立足江汉平原公安县乡村抽样调查和访谈数据,以乡村生活空间可及性解析环境供给水平,以居民生活条件满意度解译农户需求意愿,以乡村人居环境适配性解构供需差异,据此提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方向及路径。结果显示:2017年案例区乡村生活空间可及性聚集分布最大值为44.75%,隶属"中类",以就业空间与休闲空间可及性最为薄弱;乡村居民生活条件满意度聚集分布最大值为0.467,隶属"中类",其中农村自然环境与经济运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最低。主观需求与客观供给适配性在县域尺度和农户个体尺度均呈"中—中"类型适配模式,但在不同尺度的不同维度表现出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案例地区及相似地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