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2)
- 2023(15512)
- 2022(13512)
- 2021(12686)
- 2020(10635)
- 2019(24706)
- 2018(24372)
- 2017(47155)
- 2016(25439)
- 2015(28589)
- 2014(28294)
- 2013(27594)
- 2012(24998)
- 2011(22360)
- 2010(22205)
- 2009(20341)
- 2008(19736)
- 2007(16962)
- 2006(14635)
- 2005(12607)
- 学科
- 济(96806)
- 经济(96664)
- 管理(79195)
- 业(71411)
- 企(60106)
- 企业(60106)
- 方法(46331)
- 数学(40421)
- 数学方法(39856)
- 财(28167)
- 农(26713)
- 中国(24407)
- 业经(22329)
- 学(21158)
- 制(21022)
- 地方(19073)
- 环境(18988)
- 务(18171)
- 财务(18092)
- 财务管理(18052)
- 农业(17740)
- 企业财务(17128)
- 贸(16687)
- 贸易(16681)
- 理论(16278)
- 和(16199)
- 易(16181)
- 技术(16025)
- 划(15540)
- 银(14734)
- 机构
- 大学(353742)
- 学院(352129)
- 管理(142614)
- 济(138143)
- 经济(135117)
- 理学(124240)
- 理学院(122881)
- 管理学(120673)
- 管理学院(120026)
- 研究(112736)
- 中国(83419)
- 京(76428)
- 科学(70006)
- 财(65646)
- 所(54753)
- 农(53648)
- 业大(53245)
- 财经(52594)
- 中心(51932)
- 江(50025)
- 研究所(49877)
- 北京(48186)
- 经(47855)
- 范(45670)
- 师范(45259)
- 院(41811)
- 农业(41714)
- 经济学(41524)
- 州(40253)
- 财经大学(39431)
- 基金
- 项目(249092)
- 科学(196664)
- 研究(182651)
- 基金(181730)
- 家(157511)
- 国家(156244)
- 科学基金(135599)
- 社会(115449)
- 社会科(109414)
- 社会科学(109388)
- 基金项目(97009)
- 省(96420)
- 自然(88648)
- 自然科(86480)
- 自然科学(86457)
- 自然科学基金(84869)
- 教育(84023)
- 划(81371)
- 编号(74532)
- 资助(74238)
- 成果(59385)
- 重点(55395)
- 部(55083)
- 发(52009)
- 创(51761)
- 课题(50517)
- 创新(48356)
- 制(48260)
- 科研(47691)
- 教育部(47597)
- 期刊
- 济(146830)
- 经济(146830)
- 研究(100510)
- 中国(64290)
- 学报(55069)
- 财(51461)
- 管理(51250)
- 科学(50424)
- 农(48131)
- 大学(42841)
- 学学(40306)
- 教育(37718)
- 农业(33296)
- 技术(30816)
- 融(27211)
- 金融(27211)
- 财经(25253)
- 业经(24677)
- 经济研究(22469)
- 经(21444)
- 问题(19432)
- 图书(17387)
- 科技(17214)
- 理论(17051)
- 版(16763)
- 业(16525)
- 技术经济(16093)
- 资源(16071)
- 实践(15677)
- 践(15677)
共检索到500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雷 何忠伟 陈建成
以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标准及分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下限为造林成本与管护成本之和;生态补偿上限是在下限的基础上,加上水源保护林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补偿应由水源区和受水区共同分摊的必要性,并通过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一期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上下限分别为309.23元/(hm2·a)和1.76万元/(hm2·a);生态补偿受水区分摊系数在0.6~0.7之间,水源区分摊系数在0.3~0.4之间,且各年份的分摊系数均不同。2012—2016年受水区对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下限波动区间为190.98~206.32元/(hm2·a),生态补偿上限波动区间为1.09~1.18万元/(hm2·a)。由此,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分摊机制、构建动态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双向考核制度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李亚云 曹兰芳
本文根据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中的农户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调查数据,从农户和政府的视角研究项目实施后农户和政府的满意情况,通过16项具体满意度评价指标及项目总体满意度评价,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农户和政府满意度均值的差异程度以及总体满意度评价的分布情况,并对农户和政府内部的指标满意度进行两两比较,在分析具体指标与项目总体满意度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象限图对项目各项指标的满意度与重要性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论,对实现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后续建设工程的政策目标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户与政府 京冀 生态水源保护林 满意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娟娟
产权的模糊性、效益的外部性,使生态受益区倾向于"搭便车"享受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难以提供持续的服务价值。笔者立足甘南牧区,将维克里拍卖机制引入生态补偿成本分摊,基于博弈分析构建生态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摊函数,认为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说真话成为生态受益区的占优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伶 张大红 单永娟 王金龙 张先
基于京冀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周边104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回归模型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农户参与造林建设意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工程区样本农户的年龄、居住地、收入构成、政府及造林政策以及效益偏好对后续造林参与意愿的综合影响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年龄越大、所在地区越偏远、非农收入占比越大、重视经济效益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到后续工程建设中来;有政府补助收入、一期工程中接受过技术指导及参与过一期工程的农户对后续工程的参与意愿则较低。因此,建议加强造林工程的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造林标准,加大投资力度,造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增加管理和管护经费;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广达 仲也 杜星博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内外环境会计、环境经济中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核算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熵权法、因素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标准与分摊模型。以流域上游生态损害与保护成本、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核算,通过引入用水比例以及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对流域受益主体补偿的上下限进行评估,通过测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摊比例,引入多种修正系数细化下游各省市的补偿金额。本文构建的量化标准与分摊模型,能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实践提供新的方案,并为宏观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巍贤 王月红
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区域合作治理是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共识,但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而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CGE模型,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问题,并构建了一个"先定上限,后定下限,再定额度"的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的完整框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京津冀大气治理的内生激励需要。该框架具体如下:首先,基于静态单区域CGE模型,设定不同的硫税冲击模拟河北省承担全部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下的产出损失,该损失即为京津应该支付给河北省的"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根据不同的大气污染治理(PM2.5)目标,测算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然后,进一步地基于京津冀动态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京津冀不同PM2.5预期目标下各自的产出损失,由此获得三地大气治理的机会成本"点值",加总后再对比"理论最大补偿标准",进而通过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名义"占比确定补偿标准的下限。最后,在确定了京津冀不同大气环境质量预期目标下河北省应该接受的PES支付标准区间后,在基准"点值"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功能定位、经济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对补偿额度进行调整和校准,以最终确定具体的补偿额度。文章不仅对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实质性进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而且为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满洪 高登奎
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实质上是依托在水源这个客体、借助补偿费这个工具反映经济主体之间水资源产权关系的经济制度。通过分析水源区上级政府、上下游区域政府和上下游公众等多重主体关系表明:在近期,水源区政府是水源保护补偿机制的受偿主体;在水源保护受益主体不明晰的情况下,流域中下游的企业、居民和区域政府均难以成为补偿主体,流域最高政府才是补偿主体。在中长期,政府应推动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由近期的"政府补偿"模式转向中期的"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模式,进而转向长期的"市场补偿与社会补偿"相结合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关键词:
横向补偿分摊 耦合协调 重点生态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关键词:
横向补偿分摊 耦合协调 重点生态功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佳音 蒋大奎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受益区获益类型多样化,且部分获益难以以经济价值直接衡量的特点,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将水源区视为面向受益区(受水区、水源区)的公共生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首先基于效率原则构建效率评价模型以获得生态补偿分摊方案集;再基于支付公平原则,以分摊方案集为约束,构建生态补偿分摊DEA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在判断分摊方案合理性时,能克服受益区从水源区获益难以完全用经济效益衡量的难题;按所有输出因素对分摊结果的影响大小排序,与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应以各受益区获得水量作为生态补偿分摊主要依据的结论有明显不同;所得方案与各受益区支付能力更匹配,比其他方法获得的分摊方案有更高的可行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子翔
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导致地方利益固化,造成区际生态恶化和区际环保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区际纳什均衡作为路径选择,试图建立旨在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内在联系为协调基石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以京冀地区流域生态联防联控为例,构建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并通过最优化该模型达到区际纳什均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森 马履一 蔡永茂
该文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对“八五”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京北山区(包括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县)水源保护林现状的总体分析和对密云县北庄乡的典型分析,指出林种比例不当及树种资源单一是该区水源保护林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该文从多林种、多树种配置,造林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方面提出现有林的发展策略,并提供了现有林的经营类型和对应各种立地类型的造林树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颖秋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秋成
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在生态补偿项目评估中,全面、准确地计算损失者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比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远为重要。生态补偿没有统一标准,最终结果取决于生态补偿项目中受损者和得益者双方的谈判能力。因此,动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能更准确地制定生态补偿标准,保护那些实实在在提供生态服务或遭受外部性损失的基层农民的利益;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性技术和制度知识,提高项目效益,监督项目管理者,减少寻租行为。生态补偿机制除政府和市场补偿外,还应包括社区内部补偿。在政府补偿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是不同的。财政分权理论表明,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生态补偿是有效率的。因为地方政府更接近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