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9)
2023(10519)
2022(8837)
2021(8469)
2020(7144)
2019(16486)
2018(16212)
2017(30565)
2016(16528)
2015(18697)
2014(18680)
2013(17801)
2012(16068)
2011(14253)
2010(13974)
2009(12363)
2008(11949)
2007(10298)
2006(8645)
2005(7565)
作者
(44659)
(37262)
(37190)
(35408)
(23591)
(17865)
(16896)
(14566)
(14286)
(13201)
(12627)
(12453)
(11928)
(11582)
(11480)
(11444)
(11215)
(11026)
(10697)
(10688)
(9037)
(9029)
(8749)
(8661)
(8409)
(8299)
(8146)
(8022)
(7512)
(7279)
学科
(61917)
经济(61812)
管理(47995)
(43695)
(37533)
企业(37533)
方法(31072)
数学(26645)
数学方法(26198)
(18777)
(16213)
中国(16195)
业经(13859)
(13781)
(13364)
理论(12873)
(11834)
财务(11789)
财务管理(11751)
企业财务(11147)
(10700)
贸易(10691)
农业(10566)
(10399)
地方(10362)
(10090)
(9860)
银行(9843)
技术(9519)
(9279)
机构
大学(224247)
学院(223274)
(88005)
管理(86535)
经济(86157)
理学(75013)
理学院(74201)
管理学(72704)
管理学院(72277)
研究(68559)
中国(52824)
(45827)
(43755)
科学(42313)
财经(34532)
(33738)
中心(33462)
(33242)
(32679)
业大(32429)
(31459)
研究所(29519)
(29309)
师范(28964)
经济学(28112)
北京(27869)
(26343)
农业(26310)
财经大学(25850)
(25706)
基金
项目(154159)
科学(122555)
研究(113402)
基金(113356)
(98606)
国家(97789)
科学基金(85214)
社会(71690)
社会科(67860)
社会科学(67846)
(60126)
基金项目(60041)
自然(55831)
自然科(54533)
自然科学(54521)
教育(53844)
自然科学基金(53547)
(50908)
编号(46331)
资助(45392)
成果(37163)
重点(35087)
(34306)
(32874)
(32095)
课题(31485)
创新(30694)
科研(30411)
大学(30034)
教育部(30011)
期刊
(93446)
经济(93446)
研究(62216)
中国(43584)
(36845)
学报(35091)
管理(32268)
科学(31582)
(29807)
大学(27460)
教育(26995)
学学(25597)
技术(21298)
农业(19636)
(18533)
金融(18533)
财经(17410)
业经(15221)
(14925)
经济研究(14300)
问题(12411)
图书(11917)
(11255)
财会(11015)
理论(10882)
(10171)
技术经济(10059)
实践(9947)
(9947)
科技(9664)
共检索到323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欢玲  李文珠  宋源普  陈茂军  
竹炭孔隙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根据分形理论和竹炭多孔状及各向异性的构造特征,参照竹炭扫描电镜照片,模仿Sierpinski地毯的构造方法,运用Matlab软件建立了一个描述竹炭孔隙空间分布状况的随机分形模型,并给出分形模型中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与迭代次数的关系。当迭代次数为10,最小孔径达到1 nm时,竹炭分形模型孔隙度是0.825,比表面积为213.6 m2·g-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娟  张辉朋  许慧慧  马海龙  杨亚提  张增强  高锦明  朱玉雷  
【目的】制备清洁环保且高效的高比表面积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方法】以椰壳基、木粉基、煤基3种活性炭为原料,通过重氮盐还原法制备催化剂,比较3种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性能,以选择最佳的活性炭催化剂。探讨乙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油酸酯化率的影响,确定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以煤基活性炭制备的催化剂磺酸密度最大(0.64mmol/g),其催化效果也最好,在反应6h后,油酸的酯化率可达69.7%。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10∶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h,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6%,在此条件下,油酸的酯化率可达87.3%。煤基磺化活性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文  蔡鹏  黄巧云  胡红青  
采集湖北大冶城郊铜绿山矿区附近菜园土壤,进行耐重金属细菌的筛选,获得了对铜和镉离子抗性较强的细菌菌株,抗性水平达3 mmol/L/。以红壤胶体、褐土胶体和高岭石为材料,应用亚甲基蓝吸附法测定细菌、土壤胶体颗粒以及细菌胶体复合体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细菌的比表面积为145 m2/g,与褐土胶体比表面积相当,分别是红壤胶体和高岭石的3.5和7倍。细菌的引入,使供试的褐土胶体、红壤胶体和高岭石体系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大5.1、3.3和1.9 m2/g,增长率分别为3.0%、8.0%和8.7%。细菌对红壤胶体和高岭石体系比表面积增长率的贡献大于褐土胶体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世超  林剑辉  孙宇瑞  Peter Schulze Lammers  
根据表层土壤(0~40mm)孔隙度与降水量和土壤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预测表层土壤孔隙度的新方法。基于此目的,在德国波恩大学Dikopshof试验站,以两块采用不同耕作方式(地块1:铧式犁+圆盘耙;地块2:旋转锄+圆盘耙)处理过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后50d内的表层土壤孔隙度(TSP)与土壤表面粗糙度(SSR)为测量对象,分别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和气压比重计对TSP与SSR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量,以研究TSP与SSR两者的动态关系。自2006到2009年,每年夏天进行1次重复试验,以研究不同降雨量对TSP与SSR关系的影响,并引入累计平均日降雨量(ARF)的影响指数。通过4a试验,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吉龙  武伟  刘洪斌  
土地的表层利用情况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土地利用中处于斜坡上的林地来说,其表面积比投影面积更具有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其表面积方法;本文以重庆江津市为研究区域,利用等高线模拟地形,运用微积分的方法对林地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此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林地的表面积,且比用投影面积乘以坡度的平均正割值所计算的面积更精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鸿宇  赵耀龙  杨木壮  李长辉  李展聪  宋爽  邓洁茹  
树冠体积和表面积是树木生物量计算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一套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树木树冠体积和表面积的高精度测量和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如下: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外业作业流程,主要有控制点布设、控制靶标布设、控制点和靶标的坐标测量、设站、扫描等。其次,描述了内业数据处理流程,包括点云数据的配准、以1 cm为间隔分割点云、点云层表面点的筛选、内部点的剔除、分层构面等。然后,基于点云分层所构多边形,求算树冠体积和表面积。最后,以广州大学校园内的8颗样本树为例,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研究方法所测得的树冠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结果更为合理、精度也更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鸿宇1  3  赵耀龙2  3  杨木壮1  李长辉4  李展聪1  宋 爽1  邓洁茹1  
摘 要:树冠体积和表面积是树木生物量计算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一套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树木树冠体积和表面积的高精度测量和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如下: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外业作业流程,主要有控制点布设、控制靶标布设、控制点和靶标的坐标测量、设站、扫描等。其次,描述了内业数据处理流程,包括点云数据的配准、以 1 cm 为间隔分割点云、点云层表面点的筛选、内部点的剔除、分层构面等。然后,基于点云分层所构多边形,求算树冠体积和表面积。最后,以广州大学校园内的 8 颗样本树为例,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研究方法所测得的树冠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结果更为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来   程小芳   张梦弢  
【目的】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探索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估算模型的最优形式,为未来的预测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从6块(60 m×60 m)固定样地得到的678个观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分别对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训练,得到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估算模型。【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模型的最优结构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隐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6∶9∶1。其中树冠体积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8、5.40 m3、18.40;表面积的R2、MAE和RMSE分别为0.957、3.33 m2、 14.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模型的性能与输入因子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优模型的输入因子数为6个,分别为冠幅、树高、胸径、最大冠幅高度、第一活枝长(在垂直于树干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和冠基高。【结论】输入变量包含树干尺寸和树冠构型特征相关信息,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和表面积的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迪海  赵忠  李剑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吴明钦  王明初  杨星华  
以福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样地的33株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探讨了树冠平均表面积、最大表面积、平均体积、最大体积4个复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冠复合指标与胸径、树高、冠长、冠幅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应的增加变量可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但当模型变量增加到2个以上时,模型精度提高不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冠幅和冠长为变量的树冠表面积模型为最优;树冠体积以冠幅、冠长和树高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的预估精度P均大于70.3%,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杉木人工林的树冠表面积和体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虓  温维亮  郭新宇  王传宇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计算土体结构和孔隙度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SFS算法(shape from shading)的土壤三维结构重构方法。【方法】首先获取土壤的灰度显微图像,根据朗伯表面漫反射模型建立土壤的光照方程;然后利用泰勒展开法和雅克比迭代法求解光照方程,计算出像素点高度值并实现土壤的三维重建;最后根据正态分布校正高度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计算得出的孔隙度与环刀烘干法测得的结果相差0.81%,误差率1.75%。【结论】利用显微图像中土壤结构的三维信息,可以客观准确地计算出土壤孔隙度等物理特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涛  李港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与技术和广义Darcy定律,考虑孔隙毛细管与裂缝间的窜流效应,提出了幂律流体在裂缝-孔隙双重介质中的有效渗透率分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幂律流体在裂缝-孔隙双重介质中的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幂律流体特性有关,而且还与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微结构参数、沿基质与裂缝压强差之比有关,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幂律流体有效渗透率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张光灿  胡续礼  Heathman G C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济林和灌草丛群落下的土壤颗粒呈粗粒化特征,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结构呈现退化状态;而处于长期封禁保护下的森林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较大,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状况较好。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的粗骨土结构特征,森林群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对土壤空隙的填充能力,是其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梦雪  赵洋毅  王克勤  段旭  卢华兴  涂晓云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不同演替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对结构分形特征的响应,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生态功能予以数据支撑。[方法]选择滇中磨盘山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演替顶级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结合图像形态学分析,探讨土壤分形特征及其对大孔隙的影响。[结果]垂直剖面大孔隙数量和总孔隙度总体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水平方向孔隙半径越大,数量越少;不同林地间孔隙度大小依次为:云南松阔叶树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孔隙面密度(Mz)随土层加深单调递减,孔隙复杂度(Dz)与其相反,常绿阔叶林Dz最大(2.006),云南松林最小(1.595),说明群落等级越高,结构越复杂,大孔隙扭曲变异度大。土壤分形特征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结构较其余两种群落好,土层越深,土壤结构变差。相关分析显示,Mz与D_团(团聚体分形维数)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不同径级团聚体含量和D团与土壤孔隙面密度的影响较显著。[结论]土壤大孔隙与结构随演替进程明显提高,演替顶级群落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土壤水分、养分流失和提升森林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等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哲  王喜明  
介绍木材中宏观-介观-微观多尺度孔隙的分布、孔隙尺寸、孔隙形貌等孔隙结构,木材自身因素及干燥、热解等加工处理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压汞法等木材传统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差示扫描热孔计法、核磁共振冷孔计法和超极化129Xe核磁共振法等新兴表征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今后应结合多种表征技术重点探索木材介微观孔隙结构,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期有助于推动木材孔隙结构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