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3)
- 2023(14744)
- 2022(12839)
- 2021(11926)
- 2020(9851)
- 2019(22865)
- 2018(22557)
- 2017(43765)
- 2016(23440)
- 2015(26211)
- 2014(25938)
- 2013(25303)
- 2012(22939)
- 2011(20436)
- 2010(20131)
- 2009(17988)
- 2008(17244)
- 2007(14463)
- 2006(12364)
- 2005(10306)
- 学科
- 济(93958)
- 经济(93852)
- 管理(65376)
- 业(60746)
- 企(51042)
- 企业(51042)
- 方法(46145)
- 数学(40126)
- 数学方法(39556)
- 中国(24704)
- 农(23241)
- 财(22351)
- 学(22275)
- 业经(20328)
- 地方(19469)
- 理论(16838)
- 农业(15769)
- 环境(15257)
- 贸(15139)
- 贸易(15134)
- 和(15122)
- 易(14580)
- 务(14426)
- 财务(14354)
- 财务管理(14327)
- 技术(14109)
- 制(13934)
- 企业财务(13595)
- 划(12773)
- 银(11763)
- 机构
- 大学(328472)
- 学院(325649)
- 管理(132123)
- 济(126516)
- 经济(123680)
- 理学(116480)
- 理学院(115154)
- 管理学(112859)
- 管理学院(112290)
- 研究(105903)
- 中国(75688)
- 京(68891)
- 科学(68504)
- 财(55819)
- 所(51305)
- 业大(49921)
- 农(49788)
- 中心(48092)
- 研究所(47616)
- 财经(46524)
- 江(44527)
- 范(44434)
- 师范(43992)
- 经(42569)
- 北京(42523)
- 院(39918)
- 农业(39161)
- 经济学(38438)
- 州(36529)
- 师范大学(36173)
- 基金
- 项目(238325)
- 科学(188678)
- 基金(174776)
- 研究(170997)
- 家(153097)
- 国家(151925)
- 科学基金(131701)
- 社会(108137)
- 社会科(102536)
- 社会科学(102510)
- 基金项目(94184)
- 省(92056)
- 自然(87832)
- 自然科(85805)
- 自然科学(85786)
- 自然科学基金(84202)
- 划(78476)
- 教育(78414)
- 资助(70889)
- 编号(68995)
- 成果(53772)
- 重点(53621)
- 部(52053)
- 发(50205)
- 创(49386)
- 课题(46697)
- 科研(46179)
- 创新(46102)
- 国家社会(44661)
- 教育部(44632)
- 期刊
- 济(127856)
- 经济(127856)
- 研究(91083)
- 学报(52434)
- 中国(51935)
- 科学(49072)
- 管理(45580)
- 农(42958)
- 财(40839)
- 大学(39831)
- 学学(37694)
- 教育(33578)
- 农业(30245)
- 技术(27951)
- 财经(21670)
- 业经(20909)
- 融(20624)
- 金融(20624)
- 经济研究(20393)
- 经(18439)
- 问题(18363)
- 图书(16488)
- 资源(16168)
- 科技(15985)
- 理论(15246)
- 业(15165)
- 版(14938)
- 技术经济(14936)
- 现代(14442)
- 实践(14107)
共检索到444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阙凌杰 韩沛
滨海城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与内外联动交流的物质载体,城市拓展受到海岸线、腹地地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沿海岸线延伸,呈现带形、湾形等空间形态特征,与内陆城市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滨海城市与内陆平原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与内部主要功能用地布局进行横向对比,揭示内陆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分形差异,并归纳解析其空间形态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滨海城市的城市形态优化和空间布局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玮 郑开雄 运迎霞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滨海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气候适应"已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优化理论框架;分析"空间结构"与"气候变化"复杂适应性特征,探讨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性过程机制,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模型,并以厦门市为具体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滨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先声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内地城市。如广东省,1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近7.2倍。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20%以上;顺德县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3倍。13年平均年递增18.8%;深圳10年来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9%,财政收入增长65%,大大高于内地和全国9%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出现这种差距,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吴婷莉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关键词:
城市群空间组织 苏锡常城市群 分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岳川江 吴章文 郑天翔 易小力
文章选取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旅游发展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三大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求逼近理想解方法,对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横向测度研究,以反映它们之间的潜力、活力和约束力。总体上,深圳的城市旅游总体综合竞争力最强,大连次之。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竞争力 测度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GIS 外部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郝赤彪 聂彤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内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而滨海城市特有的海洋资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影响不可忽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以青岛为例研究滨海城市在港口经济、产业结构、土地政策、居民生活因素等方面之于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
关键词:
滨海 城市空间扩展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开雄 运迎霞 常玮
城市气候承载力作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反映城市系统与气候系统之间互馈关系,其空间状态关乎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DPSIR和状态空间法,构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概念模型、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测模型,提出气候承载—空间适应方法体系;结合GIS,以厦门为具体案例城市,定性、定量、定位进行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模拟分析,创建城市气候承载地图(UCC Map),判定气候承载—空间适应热点区域,进而提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适应优化建议。以补充"气候变化"与"城市空间"相互调节适应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气候承载 空间适应 评测 模拟 厦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闵行、嘉定-浦东等方向,并分别构成城市扩展的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不同时期各轴向城市用地扩展性质和强度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各时期城市扩展表现为以城镇用地为主(1987~1990)到城镇用地与工业开发区并存(1990~1995)以及以工业开发区扩展为主(1995~2000)的形式;②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较简单的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的“单核扩展”为主的模式,逐渐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淑娟 李满霞
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 李悦铮
环渤海区域滨海城市之间存在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双面效应。定量评价滨海城市间旅游竞争力,比较其间旅游竞争力差异,对研究该区域内旅游竞合关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选取该区6个滨海城市为例,在选取较多量化指标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解成三类要素。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类竞争力得分值,然后通过均方差计算各类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从而得到总体综合评价值,深入比较分析各滨海城市之间旅游差异;同时分析区内旅游竞争演变趋势,据此提出区域旅游应积极采取整合政策。
关键词:
环渤海 滨海城市 旅游竞争力 定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娅风 郭建科 董梦如 郭姝
采用2018年中国沿海城市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建立城际产业投资网络,通过刻画产业网络的联系特性,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产业网络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依据产业投资和城市出入度,将中国沿海城市划分为资本输出型、综合型和资本输入型三类。受基础设施和规模效益的影响,城市投资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聚特征,跨区投资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热点城市。(2)各产业联系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出现了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集聚。一般传统产业倾向于在邻近区域进行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则倾向于跨区域投资。(3)长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最为密切,形成的城市网络最为复杂,产业资本活跃程度高;珠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次之;环渤海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相对较弱。产业网络空间联系分化较为严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Jefferey Sellers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城市流 长三角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Jefferey Sellers
经济全球化以来,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空间集聚形态。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三大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对于内地的城市群则涉及较少。而两者间对比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选取沿海与内地城市群的典型代表——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构建GIS城市流强度模型,从客运流、信息流两个方面对两大城市圈的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与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内地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较小;在结构方面,沿海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已经发育成熟,形成了多级中心结构,而武汉城市群仍是单中心结构。据此,从空间规划角度提出旨在提高内地城市群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城市流 长三角 武汉城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