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6)
- 2023(14892)
- 2022(13069)
- 2021(11989)
- 2020(10089)
- 2019(23263)
- 2018(22928)
- 2017(44864)
- 2016(23684)
- 2015(26573)
- 2014(26336)
- 2013(25905)
- 2012(23603)
- 2011(21363)
- 2010(21134)
- 2009(19251)
- 2008(18148)
- 2007(15442)
- 2006(13534)
- 2005(11518)
- 学科
- 济(116421)
- 经济(116312)
- 管理(68013)
- 业(61355)
- 企(51064)
- 企业(51064)
- 方法(48496)
- 数学(42796)
- 数学方法(42269)
- 中国(26846)
- 地方(26000)
- 农(24666)
- 财(22862)
- 学(22576)
- 业经(22353)
- 农业(16859)
- 环境(16587)
- 贸(16269)
- 贸易(16262)
- 理论(16083)
- 和(15779)
- 易(15661)
- 制(15574)
- 地方经济(15255)
- 技术(14401)
- 务(14283)
- 财务(14212)
- 财务管理(14182)
- 划(13514)
- 企业财务(13441)
- 机构
- 大学(337444)
- 学院(335943)
- 济(143235)
- 经济(140300)
- 管理(136351)
- 理学(119354)
- 理学院(118066)
- 管理学(115967)
- 管理学院(115365)
- 研究(111797)
- 中国(80172)
- 京(70325)
- 科学(68199)
- 财(60667)
- 所(54176)
- 财经(50091)
- 中心(50007)
- 研究所(49695)
- 业大(48753)
- 农(48620)
- 江(46224)
- 经(45674)
- 经济学(44055)
- 北京(43796)
- 范(43598)
- 师范(43230)
- 院(41242)
- 经济学院(39454)
- 农业(37865)
- 州(37618)
- 基金
- 项目(237315)
- 科学(187695)
- 基金(173860)
- 研究(172557)
- 家(150654)
- 国家(149482)
- 科学基金(130004)
- 社会(110951)
- 社会科(105265)
- 社会科学(105237)
- 基金项目(92953)
- 省(91582)
- 自然(84622)
- 自然科(82673)
- 自然科学(82656)
- 自然科学基金(81126)
- 教育(78700)
- 划(76756)
- 资助(71293)
- 编号(69489)
- 成果(54278)
- 重点(52489)
- 部(52214)
- 发(50723)
- 创(48850)
- 课题(46876)
- 国家社会(45931)
- 创新(45650)
- 教育部(45326)
- 科研(45192)
- 期刊
- 济(154581)
- 经济(154581)
- 研究(98945)
- 中国(54574)
- 学报(49746)
- 管理(49691)
- 科学(47209)
- 财(44981)
- 农(43063)
- 大学(38531)
- 学学(36643)
- 教育(31166)
- 技术(30600)
- 农业(30250)
- 经济研究(25596)
- 财经(24561)
- 融(23976)
- 金融(23976)
- 业经(23940)
- 问题(21218)
- 经(21081)
- 技术经济(17761)
- 理论(15884)
- 图书(15668)
- 统计(15534)
- 现代(15392)
- 科技(15383)
- 资源(14938)
- 商业(14858)
- 业(14404)
共检索到47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中艺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凭某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难以支撑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城市群正逐渐取代单个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引擎。不同城市间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流是维系城市群活力的基础,其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是城市群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本文通过放宽假设条件构建了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产业分工是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 产业分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加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研究,2012年7月1日渤海大学专门成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的近一年来,产生了大量有政策参考价值的科研成果,本刊现编选其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维佳 贺雷
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战略的提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广阔的闲置土地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突出的竞争优势,必须加以科学的规划和使用。本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沿海经济带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其他沿海五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土地粗放使用的现象。同时,本文总结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土地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园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亚丰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近百年来,辽宁沿海地区逐渐完成带状空间格局演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地区内部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通过实际考察分析,从城市化响应视角探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复兴和区域发展,提出中心城市化辐射带动、城市体系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构建4种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化发展的响应机制。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城市化响应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杨大海
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丹 杨金保
在东北经济振兴实施阶段,辽宁提出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辽宁经济、东北经济、乃至东北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同质化隐忧、港口建设与临港经济问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问题。因此,应对"五点一线"的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经济一体化、沿海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对策性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蔚振杰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强,其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较高,尤以大连、营口两市为突出,锦州、营口两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乐 李庆满 戴万亮
本文对辽宁沿海六市的重点产业集群分布格局、骨干企业、主要产品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俊芳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五点一线"战略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由东北区域走向全国,并依托东北亚走向世界,这必将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难逢的历史机遇。辽宁沿海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实力雄厚的民间经济基础和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岩
近年来,大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造定量分析模型,对我国九个都市圈核心城市进行辐射能力测算,得出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与我国其他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相比,辐射能力存在不足的结论。通过分析不足的原因,从而给出一些提升大连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都市圈 核心城市 辐射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邬冰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国家战略背景下发展的新兴经济增长区域。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区域内却呈现出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的局面。本文选取2006~2012年的数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的户籍人口、建成区、经济总量、工业化水平、就业结构、交通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存在人口—土地城镇化发展失调、城镇化进入转折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城镇化融资主体单一等问题,由此提出夯实基础产业、加速城镇配套服务、改善中小城镇环境和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网络等相关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乐 李庆满 戴万亮
本文对辽宁沿海六市的重点产业集群分布格局、骨干企业、主要产品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乐 李庆满 戴万亮
本文对辽宁沿海六市的重点产业集群分布格局、骨干企业、主要产品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文军 张满林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乃至东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在辽宁乃至东北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振兴成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考虑如何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省及沿海6市政府、企业共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学术界有关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研究的成果已经不少,但是从文化产业视角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研究还较薄弱。基于此,本文拟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