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1)
2023(11382)
2022(9609)
2021(8647)
2020(7286)
2019(16700)
2018(16148)
2017(31467)
2016(16334)
2015(18282)
2014(18023)
2013(17712)
2012(16296)
2011(14613)
2010(14359)
2009(13189)
2008(12272)
2007(10435)
2006(9316)
2005(8288)
作者
(46353)
(39054)
(38983)
(36960)
(24927)
(18635)
(17503)
(15322)
(15043)
(13658)
(13492)
(13051)
(12490)
(12320)
(12200)
(12117)
(11749)
(11293)
(11204)
(10998)
(9588)
(9476)
(9467)
(9210)
(8943)
(8789)
(8436)
(8094)
(7927)
(7527)
学科
(91686)
经济(91608)
管理(47871)
(43205)
方法(37656)
(36043)
企业(36043)
数学(33159)
数学方法(32783)
地方(19613)
中国(18852)
(17993)
(17790)
(17209)
业经(17057)
地方经济(13324)
农业(12547)
(12077)
贸易(12071)
理论(12015)
(11900)
(11642)
(11544)
环境(11536)
(10773)
财务(10740)
财务管理(10715)
(10618)
金融(10617)
企业财务(10195)
机构
大学(237992)
学院(236449)
(111202)
经济(109369)
管理(92146)
研究(81235)
理学(80407)
理学院(79604)
管理学(78251)
管理学院(77821)
中国(60018)
(48170)
(48145)
科学(47426)
(39601)
财经(39107)
中心(36707)
(36631)
经济学(36473)
研究所(36145)
(35749)
业大(33809)
(33756)
经济学院(32581)
(29571)
北京(29463)
财经大学(29357)
农业(28725)
(28587)
师范(28220)
基金
项目(163025)
科学(130115)
基金(122090)
研究(116480)
(107063)
国家(106250)
科学基金(92139)
社会(78187)
社会科(74329)
社会科学(74311)
基金项目(63851)
(62113)
自然(59361)
自然科(58026)
自然科学(58008)
自然科学基金(56999)
教育(53308)
(52372)
资助(50152)
编号(44131)
重点(37189)
(37000)
(35940)
成果(34447)
(34198)
国家社会(33804)
教育部(32339)
创新(32106)
科研(31742)
人文(31212)
期刊
(120697)
经济(120697)
研究(70767)
中国(40430)
(37964)
学报(36262)
管理(36078)
科学(33938)
(31729)
大学(28514)
学学(27387)
技术(22084)
农业(21538)
经济研究(21088)
财经(20707)
(18898)
金融(18898)
教育(18175)
(18035)
业经(16534)
问题(15619)
技术经济(13494)
统计(12478)
(11667)
世界(11291)
(11155)
(10817)
理论(10428)
(10279)
商业(10267)
共检索到344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安国  李强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巍  韩冰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80年代中期以来,新增长和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以及布赖恩·阿瑟对报酬递增“路径依赖”过程的处理,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报酬递增理论的浓厚兴趣。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前者试图通过外部性概念把报酬递增重新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而后者强调历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本文第一部分(见本刊1998年第6期)从学说史角度扼要讨论了报酬递增理论的思想源流,基本的结论是,以斯密和马克思为开端,报酬递增理论经由马歇尔和杨格,最终在现代经济学中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作为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将对这两种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梳理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三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线索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以分工组织为起点、内生着外部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的报酬递增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表明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的报酬递增。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陷入到消极的正反馈机制之中 ,对此就必须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变迁以及积累组织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 ,并使西部地区在良性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实现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志星  叶航  汪丁丁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淀  伍敬群  
本文建立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增长模型,用以解释李约瑟之谜,即“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西欧”。模型结果显示,在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率越高,技术进步速率越快。不过,到工业革命前夕,技术进步内在机制发生变化,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却与人口存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一改变是李约瑟之谜的症结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