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0)
- 2023(11463)
- 2022(9554)
- 2021(9112)
- 2020(7633)
- 2019(17661)
- 2018(17688)
- 2017(34004)
- 2016(18408)
- 2015(20660)
- 2014(20664)
- 2013(19775)
- 2012(17712)
- 2011(15702)
- 2010(15344)
- 2009(13564)
- 2008(13077)
- 2007(11300)
- 2006(9173)
- 2005(7851)
- 学科
- 济(68838)
- 经济(68763)
- 管理(52637)
- 业(50306)
- 企(42746)
- 企业(42746)
- 方法(37666)
- 数学(33662)
- 数学方法(32990)
- 财(19037)
- 农(17781)
- 中国(16634)
- 业经(14757)
- 学(14213)
- 理论(13467)
- 务(13176)
- 财务(13115)
- 财务管理(13080)
- 企业财务(12426)
- 制(12274)
- 贸(12020)
- 贸易(12013)
- 易(11712)
- 技术(11694)
- 农业(11617)
- 地方(11258)
- 和(10457)
- 银(10291)
- 银行(10273)
- 行(9661)
- 机构
- 学院(248390)
- 大学(245719)
- 管理(97603)
- 济(94595)
- 经济(92549)
- 理学(85556)
- 理学院(84652)
- 管理学(82717)
- 管理学院(82256)
- 研究(74600)
- 中国(55764)
- 京(49945)
- 科学(47718)
- 财(44033)
- 农(41223)
- 业大(38635)
- 所(36537)
- 江(36430)
- 中心(36333)
- 财经(36005)
- 研究所(33431)
- 经(32917)
- 农业(32636)
- 范(31128)
- 师范(30746)
- 北京(30103)
- 经济学(29268)
- 州(29212)
- 技术(28767)
- 院(27545)
- 基金
- 项目(176282)
- 科学(139170)
- 基金(128632)
- 研究(126158)
- 家(112930)
- 国家(112012)
- 科学基金(97217)
- 社会(78987)
- 社会科(74943)
- 社会科学(74926)
- 省(70159)
- 基金项目(67786)
- 自然(65388)
- 自然科(63971)
- 自然科学(63955)
- 自然科学基金(62785)
- 教育(60733)
- 划(58894)
- 资助(53530)
- 编号(51263)
- 成果(39912)
- 重点(39704)
- 部(38728)
- 创(37600)
- 发(36607)
- 创新(35076)
- 课题(34974)
- 科研(34621)
- 大学(33542)
- 教育部(33459)
共检索到34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俎峰 夏胜前 顿小玲 周正富 曾芳琴 易斌 文静 马朝芝 沈金雄 涂金星 傅廷栋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自交试验初步探讨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7365AB(Bnms 3ms 3ms 4ms 4RfRf/BnMs 3ms 3ms 4ms 4RfRf)育性的遗传模式。【方法】以纯合两型系7-7365AB为基本材料,分别构建了BnMs4位点和BnRf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36512AB和7-7365AC,利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BnMs4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BnMs4的图谱定位;利用育性分离群体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验证两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2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了176份材料的基因型。【结果】获得13个与BnMs4连锁的AFLP标记和4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发明 洪登峰 刘平武 谢彦周 何庆彪 杨光圣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及其临保系T45与来源不同的几个自交系和常规品种杂交和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提出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的新遗传模式,即育性受2对育性基因Ms3和Rf控制。其中Ms3有2个等位基因,Ms3为野生型显性可育基因,ms3为隐性不育基因;Rf位点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Rfc为野生型可育基因,Rfa为突变恢复型可育基因,而Rfb为突变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Rfa>Rfb>Rfc。按照这一遗传模式,9012AB可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不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临保系基因型为ms3ms3RfcRfc;恢复系基因型为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王瑞 魏忠芬 李加纳 王军 李大雄 张太平
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王瑞 李加纳 张太平
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刘晓晖 王玉龙 宋连久 赵冰
以稳定遗传的青麻叶类型大白菜甲型两用系2个、乙型可育株系4个及可育品系26个为材料,经过杂交、自交、测交及育性鉴定等手段,对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进行了验证,并对青麻叶类型材料的育性基因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在经过多代纯化的青麻叶材料中,基因型为ms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65 4%,基因型为Msf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小,为7 7%,基因型为MsfMsf的材料所占比例居中,为26 9%。
关键词:
大白菜 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系 遗传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海峰 瞿利英 孟倩 张搏 黄伟男 许婷 康文霞 董振生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白花突变材料的三系选育,并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方法】从2004年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材料中发现了1株甘蓝型油菜白花突变体单株,自交产生育性分离;通过连续兄妹交筛选优质不育系,同时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临保系和优质恢复系,最后运用临保系与恢复后代测交出现7∶1的育性分离比的方法来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结果】选育出稳定的白花纯合两型系、白花临保系、白花全不育系及恢复系。在遗传验证中,得到了编号为h25的非恢复株,符合自交61∶3、测交7∶1的分离比例。【结论】实现了白花性状的三系配套,初步证明复等位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羽 张晓娟 李英 谌国鹏 孙晓敏
为探索SCOT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本利用36对有多态性的SCOT标记和在油菜多样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30对SRAP标记,对65份陕南地区甘蓝型油菜高代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COT标记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个等位变异,每个SCO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28~0.81,平均值为0.57,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6~0.89。平均每个SRAP标记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每个SR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17~0.85,平均值为0.51。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0~0.88。本试验得出,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和SRAP标记近似,SCOT标记的多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唐章林 徐新福 谌利 李祥洪 张子龙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回交-自交转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傅廷栋 郑用琏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 遗传 等位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宝英 阮颖 官春云 刘春林
2011年3月,于湖南农业大学试验田甘蓝型双低油菜GX–49品系中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株,命名为72A。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败育时期花药发育进行观察,通过与双低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系GZ–4和GZ–20–2杂交,对其遗传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2A为典型的无花粉囊败育型,且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娟 张羽 赵辉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揭示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探索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在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采用40对SSR核心引物及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院分子与遗传实验室筛选出的4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连续3年牙签茎秆接种试验结合多年的田间抗性表现筛选出的43份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分子标记揭示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标记共检测出634个条带,SRAP标记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数(335)较SSR(287)高,而SSR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较SRAP引物高,分别是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羽 陈进 高文渊 张晓娟
为了掌握陕南地区油菜主要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了解其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油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34对有多态性的SRAP标记和25对SSR标记,对56份陕南地区油菜自交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RAP标记共检测到27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每个SR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32~0.93,平均值为0.64。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47~0.93,两两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69,变幅为0.34~0.93,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47处,所有材料被聚为一类。SSR标记共检测到15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7个等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冰冰 刘霞 秦梦凡 梁峰豪 张燕 左凯峰 郭娜 马宁 黄镇 徐爱遐
为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规律,指导早熟品种选育。以晚开花甘蓝型油菜YG-1和早开花甘蓝型油菜72-27-1-2为亲本,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分别种植于杨凌和三原两地,记录6世代群体单株开花时间,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借助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F_2群体开发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开花时间最适遗传模型在杨凌和三原分别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杨凌和三原两地分离世代(B_1、B_2和F_2)开花时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12%,79.44%,66.37%和54.51%,65.43%,43.2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80%,8.47%,25.62%和25.42%,4.70%,37.65%,环境引起变异为9.73%和23.03%。两地各分离世代(尤其B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都明显大于相应多基因遗传率,表明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在早期世代对理想开花时间选择有效,同时也要注意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获得7个与开花时间位点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标记引物序列在甘蓝型油菜数据库进行比对,BrgMS351和BnGMS148位于A7上,cnu_m157a、BnGMS256-1、BnGMS256-2、BnGMS327和BnGMS370-2位于A9上。表明本研究中控制开花相关的位点可能位于A7和A9上,且可能由2个QTLs共同控制,与数量模型遗传分析开花时间由2对主基因控制结果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