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1)
2023(8005)
2022(6775)
2021(6354)
2020(5483)
2019(12469)
2018(12256)
2017(23301)
2016(12349)
2015(13774)
2014(13347)
2013(12845)
2012(11602)
2011(10062)
2010(9559)
2009(8203)
2008(7324)
2007(5960)
2006(4592)
2005(3460)
作者
(34761)
(29601)
(29493)
(27818)
(18457)
(14256)
(13186)
(11794)
(11279)
(10223)
(9968)
(9900)
(9253)
(9174)
(9050)
(8954)
(8887)
(8858)
(8403)
(8362)
(7321)
(7213)
(7024)
(6726)
(6662)
(6576)
(6442)
(6431)
(6030)
(5972)
学科
(47936)
经济(47899)
(37079)
管理(36236)
(30827)
企业(30827)
方法(27243)
数学(24891)
数学方法(24558)
技术(14500)
(12797)
(11715)
(10544)
中国(10181)
业经(9946)
农业(8904)
技术管理(8337)
地方(8272)
(8264)
贸易(8263)
(8094)
(7956)
财务(7920)
财务管理(7904)
企业财务(7546)
环境(7524)
(7090)
理论(6953)
(6306)
(5999)
机构
学院(166770)
大学(165168)
管理(67313)
(65883)
经济(64786)
理学(59901)
理学院(59312)
管理学(58131)
管理学院(57833)
研究(51682)
中国(35909)
科学(35802)
(33135)
(32454)
业大(31201)
(26739)
农业(26573)
(25226)
中心(25181)
研究所(23818)
财经(22877)
(22109)
(21155)
技术(20764)
经济学(20605)
(19284)
(19202)
经济学院(18940)
师范(18875)
北京(18846)
基金
项目(131183)
科学(103492)
基金(96762)
研究(89406)
(86722)
国家(86125)
科学基金(74414)
社会(56899)
社会科(54184)
社会科学(54165)
(53144)
基金项目(52293)
自然(51327)
自然科(50202)
自然科学(50183)
自然科学基金(49250)
(44064)
教育(41902)
资助(38905)
编号(33898)
重点(30183)
(28776)
(28535)
(27770)
创新(27063)
计划(26499)
科研(26146)
国家社会(24436)
教育部(24261)
成果(24183)
期刊
(59034)
经济(59034)
研究(37517)
学报(32995)
(28971)
科学(28580)
中国(26163)
大学(24954)
学学(24287)
管理(23915)
(20979)
农业(20406)
技术(18808)
教育(12786)
(11324)
财经(10829)
科技(10764)
业经(9964)
业大(9884)
技术经济(9733)
(9400)
经济研究(9381)
(9243)
(8938)
金融(8938)
问题(8277)
农业大学(8147)
林业(7435)
理论(7354)
资源(7294)
共检索到215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凡  周敏  丁君辉  彭晓赟  徐文忠  萧浪涛  王若仲  
采用生物信息学、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等方法,对拟南芥植酸酶(ATMINPP)的功能结构及其与植酸的分子对接模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TMINPP由487个氨基酸组成,其二级结构由18个α螺旋、6个β折叠、伸展片段和无规则卷曲等4个主要部分构成;保守半胱氨酸在螺旋结构之间形成4个二硫键;ATMINPP蛋白有2个结构域(α/β–结构域和α–结构域),活性位点位于2个结构域的中间;对接时,带负电的植酸结合在ATMINPP带正电的亲水性口袋内;保守序列RHGARYP中的His 66对植酸氢键所结合的磷酸基团进行亲核攻击,形成中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水解得到磷酸和磷酸肌醇衍生物,His 343为解离基团氧原子提供质子,使得磷酸基团解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群  陈慧勤  赵淑清  赵占军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婷  林捷  邵雪风  欧晓敏  孙翠霞  鲁国东  王宗华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静  邬晓红  其乐木格  特日格乐  祁智  亢燕  
对拟南芥根中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及JA对根结线虫发病机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的侵染显著诱导拟南芥根中JA和JA-异亮氨酸共轭物(JA-Ile)的合成,分别为AOS1、OPR3和JAR1基因调控。根结线虫在JA缺失突变体和JA-Ile缺失突变体(aos1、opr3、jar1)根中的生殖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但是在缺失JA信号转导核心基因的突变体coi1和jin1的根中同野生型没有显著区别。使用外源JAIle可以使根结线虫在jar1根中的生殖能力恢复到在野生型根中的水平。这些结果证明,拟南芥根中JA的合成途径为根结线虫侵染所必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疏言   郑月萍   郑志富  
【目的】磷脂酸(PA)是甘油脂生物合成的前体,又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各种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然而目前对植物细胞中PA动态变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本研究试图构建一种能有效监测植物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用之测定盐碱胁迫过程中胞内P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Spo20p蛋白中高度专一的PA结合域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经遗传转化获得携带该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其表达受组成型启动子UBQ10驱动,产生的融合蛋白成为专一结合PA的荧光探针。随后,运用该荧光探针监测盐碱胁迫下胞内PA含量的变化。【结果】构建获得7个不同的纯合、单插入位点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分析显示:不同株系中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不同浓度外源PA处理试验显示:随着表达量的升高,PA探针可有效监测到2μmol·L-1 PA处理根尖10 min后细胞中PA含量的变化;而当PA探针表达量较低时,对PA监测灵敏度显著下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荧光探针对PA监测的灵敏度与其表达量相关联。运用PA荧光探针发现:盐碱胁迫处理根尖5 min即可诱导质膜上或胞内PA的积累,暗示PA在植物早期盐碱胁迫响应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对细胞内PA含量进行有效监测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可用于监测植物盐碱胁迫早期响应过程中胞内PA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早期逆境响应研究提供新工具。图7表1参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阳  孙永星  宋丽平  韩榕  
选择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0)的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其POD、SOD同工酶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POD和SOD同工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关系密切。POD、SOD同工酶活性在低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在中、高剂量UV-B辐射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在UV-B胁迫下,POD同工酶酶带没有发生变化;SOD同工酶酶带在胁迫下,出现了新的酶带(SOD4、SOD5)。说明拟南芥在受到低剂量的UV-B胁迫下,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保护系统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受到较高剂量的UV-B胁迫时,会破坏植物的保护系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璋超  高知枭  毕凯  赵莹  程家森  谢甲涛  付艳苹  姜道宏  陈桃  
为探寻根肿菌侵染拟南芥后期寄主代谢的生物标志物,将罹患根肿病的油菜根切块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较为纯化的、单一的根肿菌接种体,与拟南芥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共培养,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根肿菌侵染后期拟南芥根部代谢物差异。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根肿菌可以在愈伤组织中生长和繁殖;共培养结果显示45d后拟南芥侧根尖端肿大,显微观察显示根肿菌能完成侵染循环;代谢组数据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根肿菌)和对照组(未接种根肿菌)明显分离;OPLSDA分析和t检验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昊  由诗东  高静  张海丽  李生辉  邢继红  王凤茹  董金皋  
【目的】分析拟南芥中功能未知基因PMRP(putative membrane related protein)的表达特性;明确PMRP在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拟南芥中与PMRP含相同结构域的基因,并绘制进化树;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PMRP在生长8和21 d的拟南芥根、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生长21 d的拟南芥第1、2、3、4对莲座叶及茎生叶中PMRP的表达情况,分析花器官的萼片、花瓣和雄蕊及生长后期拟南芥种子中PMRP的表达量的高低;构建35S::PMRP过表达载体,转化Columbia野生型拟南芥,通过RT-PCR技术验证PMRP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诗梦  敖小平  符泽华  覃建庸  徐刚标  卢孟柱  
胡杨是研究林木对极端逆境响应的首选材料。开展胡杨随机插入大片段遗传转化,克服了单基因对植物表型的微效应而不易检测的难题,是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思路的新尝试。用花序浸染法将胡杨基因大片段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出有特异性状并稳定表达的转化型植株。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化型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的生长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转化型种子粒径增长达14%、千粒重增加达27%,这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大片段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楠  张彦博  胡美英  陈少华  胡振  易欣  林惠花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能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并能够降解杀螟松、乙基对硫磷和毒死蜱,但降解效率依次降低。为提高MPH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采用易错PCR的方法对MPH进行随机突变,筛选到2株突变体A291V和K173R,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K173R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比MPH提高了41.55%。通过同源建模及与毒死蜱的分子对接对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氨基酸残基R72在酶与毒死蜱的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口袋和关键氨基酸的变化可最终导致K173R酶活性的提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东  李月  王若仲  代培红  刘超  石书兵  
[目的]拟南芥GH3-5和GH3-6基因属于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GH3基因家族。GH3-5基因过表达植株GH3.5-1D和GH3-6基因过表达植株Dfl1-D都表现出生长素响应缺失的表型,然而与野生型对照相比两者的抗旱能力却完全相反。研究GH3-5基因的抗旱机制,将能解释两者抗旱表型完全相反的原因。[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干旱胁迫后GH3.5-1D、Dfl1-D及其对应野生型中水杨酸的含量,同时检测了GH3.5-1D/NaH G和GH3.5-1D/Npr1两种双突变体的抗旱性。[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干旱胁迫后Dfl1-D中水杨酸(Sa)的含量没有差异,而GH3.5-1D中Sa的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红英  杨海峰  赵树堂  唐芳  戚晓利  陈军  卢孟柱  
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拟南芥维管发育有一定量的次生生长,可模拟林木木材的形成过程。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1 个突变体,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植株矮化且茎中下部有脊状结构附着,并伴随有发育迟缓、营养生长时期延长和莲座叶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等性状,将其命名为尾翼茎突变体( tfos) 。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尾翼组织具有明显维管结构,推测为茎内部细胞不正常分化导致该表型; 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将其定位到 1 号染色体上,与 SSLP 标记F11A17-48074 紧密连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英  杨成林  常诚  王耀辉  孙鸿举  
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基础是位于植物细胞膜的受体蛋白对病原菌特有分子模式的特异识别。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核心组分,可以被动物细胞质膜的TLR4复合物识别。为了探索植物细胞识别LPS的受体,用动物TLR4氨基酸序列比对拟南芥蛋白数据库,发现拟南芥AtGHR1氨基酸序列同TLR4高度类似。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发现AtGHR1在叶片和根尖中强表达,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在AtGHR1基因缺失突变体atghr1叶子上,含有LPS的病原菌Pst DC30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睿  雷雨婷  任春梅  
以拟南芥Col–0(CK)和酪氨酸降解最后一步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尿黑酸处理幼苗,研究尿黑酸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尿黑酸能诱导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积累,而且在sscd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效果更显著;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尿黑酸处理能促进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包括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下游基因DFR、LDOX、UF3GT和上游基因PAL、CHI、CHS)的表达,且在sscd1突变体中,这些基因表达上调的幅度更大。以上结果表明,尿黑酸处理能激活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从而促进花青素的积累;酪氨酸降解最后一步缺陷能促进尿黑酸诱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栎  胡贞洁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拟南芥(Col-0)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拟南芥在水杨酸处理后的转录组变化,发现了12个受水杨酸下调的新基因。以Col-0幼苗的cDNA为模板克隆其中一个基因NG314,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NG314的cDNA序列总长为1 097bp,基因组DNA包含1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G314的表达量随着水杨酸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病原菌侵染也能抑制NG314的表达。NG314可能是一个长链非编码RNA或新的miRN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的抗病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