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1)
2023(16197)
2022(13894)
2021(12997)
2020(10825)
2019(25281)
2018(25003)
2017(48996)
2016(26090)
2015(29622)
2014(29439)
2013(28942)
2012(26137)
2011(23280)
2010(23313)
2009(20981)
2008(20253)
2007(17384)
2006(15120)
2005(12928)
作者
(72609)
(60185)
(59668)
(56893)
(38494)
(28755)
(27410)
(23639)
(23036)
(21360)
(20532)
(20130)
(18970)
(18745)
(18716)
(18174)
(18042)
(17952)
(17285)
(17096)
(14559)
(14529)
(14518)
(13765)
(13441)
(13372)
(13216)
(13065)
(12058)
(11779)
学科
(102738)
经济(102625)
管理(75312)
(71839)
(58752)
企业(58752)
方法(51816)
数学(45837)
数学方法(45084)
中国(28309)
(26283)
(25782)
(22634)
贸易(22623)
业经(22329)
(22082)
(21296)
地方(20597)
(20563)
(19662)
银行(19628)
(18537)
理论(18181)
农业(17254)
技术(16093)
(15801)
(15685)
财务(15600)
财务管理(15559)
环境(15553)
机构
大学(361143)
学院(359369)
管理(148846)
(142420)
经济(139146)
理学(129923)
理学院(128554)
管理学(126062)
管理学院(125393)
研究(112100)
中国(87050)
(76183)
科学(69398)
(64217)
(53798)
(53528)
中心(52769)
业大(52762)
财经(52209)
(51099)
研究所(49008)
(47671)
北京(47336)
(46539)
师范(46129)
经济学(43296)
(42227)
农业(42200)
(41568)
经济学院(39326)
基金
项目(255228)
科学(201885)
基金(186594)
研究(186183)
(161528)
国家(160263)
科学基金(139958)
社会(118079)
社会科(112066)
社会科学(112034)
基金项目(98973)
(98726)
自然(91793)
自然科(89766)
自然科学(89748)
自然科学基金(88095)
教育(86063)
(82838)
资助(77432)
编号(76503)
成果(60013)
重点(56160)
(55979)
(53386)
(52965)
课题(51142)
创新(49403)
科研(48781)
国家社会(48711)
教育部(48662)
期刊
(144750)
经济(144750)
研究(103023)
中国(63490)
学报(53379)
管理(52560)
科学(49623)
(48150)
(47148)
大学(41476)
学学(38806)
教育(38399)
(35594)
金融(35594)
技术(33352)
农业(31861)
财经(24493)
业经(24391)
经济研究(23781)
图书(23276)
(20830)
问题(20397)
理论(17729)
技术经济(17300)
统计(17099)
科技(16713)
实践(16418)
(16418)
(16378)
商业(16216)
共检索到513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欢明  李鹏  
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任务的公共自行车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力延伸。针对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中政府与市场合作的现状,采用案例比较的方法,选择以北京、武汉、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典型案例,从民营化的外部形式与各形式的内部运行机制两个维度对其供给模式进行比较,以分析如何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案例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在纯民营形式供给中,关键在授权环节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明确公共自行车的公共服务属性;在政府补助的民营化形式中,关键在监管环节需要政府提高监管企业的能力,使自身成为精明的购买者;在合同承包的民营化形式中,关键在执行环节需要建立紧密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政府服务形式中,关键在融资环节中需要政府利用市场资本,以缓解财政压力。该研究可为我国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规律相关。(3)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感知、气象特征和建成环境。公共自行车出行对交通系统、城市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4)中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实践需要从经营运作、规划管理、系统服务、宣传推广4个方面进行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在涛  
为总结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发展经验,了解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四种典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不收费不限制使用模式下,使用者过度使用公共自行车发生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地的悲剧;不收费但限制使用模式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对管理者水平要求过高,实际可操作性差;低价收费且限制使用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性,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高价收费不限制使用模式可有效控制使用者和使用量,但收取的费用过高会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公益性。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项目时需兼顾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经济性和公益性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秋怡  甄峰  罗桑扎西  阎欣  郭素萍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江浦组团为案例地,结合刷卡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小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建立引力模型探究起讫站点周边空间因素对出行的共同影响。文章发现:新城的公共自行车出行以通勤为主要目的,高频出行多分布在较高用地混合度地区和关键空间节点周边,站点周边的地铁站、社区、就业地、餐饮服务设施的布局密度促进出行,而用地混合度、路网密度和除餐饮外的商业设施布局密度则抑制出行。结合新城紧凑的用地特征和通勤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站点应布置在社区、地铁站等关键空间节点周边,同时避开用地混合度过高、支路稠密、交通流量较大或沿街商业设施密集的路段,为新城等共享单车市场难以覆盖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鹏  江书平  曹秀芬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谢引引  尹上岗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商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林  金志猛  
我国的大城市正步入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轨道交通正逐渐融入数以亿计的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要使其发挥运输业网络经济的密度效应和幅员效应,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自行车交通健康环保,可适性强,更加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战略。本文旨在探讨一条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杨  张冰琦  李强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方便快捷、低碳环保、适合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相关文献,系统评述了公共自行车场站选址规划、需求预测与规模确定、调度优化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展望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以满足现实需求为视角,加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规模的理论基础,深化租赁点选址规划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重视开展效益评价,创新运营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将是保证公共自行车系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峥嵘  石飞  
机动性与可达性是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通常,我们将人们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权力及便利性称为机动性,此前,我们常关注通勤机动性(如BRT)、商务机动性(如购物班车)和弱势群体机动性(如残疾人出行),但往往忽视了机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公务机动性。"公务自行车"因涉及绿色出行,同时又涵盖公车改革和降低"三公经费"等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论文为探究该公务出行新方式的可行性,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的公务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公务人员和普通市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公务出行行为进行了随车调查和出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从出行效率、出行成本和碳排放3个方面对比了公务汽车和公务自行车两种出行方式。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肯定了公务自行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公务自行车这种合理可行的公务出行方式,并尽可能将其优点放大,进而从公共政策调整、规划设计优化和社会观念引导3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峥嵘  石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会君  
在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电池回收环境和回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废旧铅酸电池全程跟踪逆向物流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运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模式的实施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胜平  
在当今道路交通拥堵与停车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的特点,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被高校学生认为是最为时尚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给莘莘学子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其快速增长的数量也给校园交通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创新电动自行车管理模式、解决校园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难题是高校智安校园建设的一大课题,对探索非机动车规范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汨源  周紫薇  张人龙  李林凤  
目前公共自行车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方式,其中政企合作模式是公共自行车发展的首要方向以及合作过程中政府设置合理补贴激励的主要方法。文章应用动态贝叶斯博弈研究了政企间博弈关系,得出了政府效用最大化时政府必须设置合理的补贴激励系数。最后应用算例对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