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2)
2023(16550)
2022(14351)
2021(13409)
2020(11151)
2019(25760)
2018(25472)
2017(49133)
2016(26626)
2015(30037)
2014(29996)
2013(29136)
2012(26660)
2011(23682)
2010(23517)
2009(21303)
2008(20450)
2007(17553)
2006(15250)
2005(13057)
作者
(76011)
(63191)
(62673)
(59840)
(40325)
(30253)
(28672)
(24986)
(24249)
(22382)
(21595)
(21231)
(20117)
(19882)
(19654)
(19463)
(18752)
(18751)
(18205)
(18116)
(15558)
(15434)
(15414)
(14510)
(14139)
(13894)
(13820)
(13740)
(12679)
(12542)
学科
(100262)
经济(100133)
管理(72982)
(66865)
(55676)
企业(55676)
方法(48168)
数学(42288)
数学方法(41701)
中国(28766)
(26526)
(26253)
(23936)
(22958)
业经(21402)
地方(21026)
(21023)
贸易(21011)
(20586)
银行(20533)
(20468)
(19429)
理论(17776)
农业(17217)
(16283)
金融(16275)
(16115)
财务(16031)
财务管理(15992)
环境(15896)
机构
大学(365825)
学院(363160)
管理(143904)
(140446)
经济(137175)
理学(124975)
理学院(123549)
研究(121427)
管理学(121152)
管理学院(120511)
中国(93364)
(77873)
科学(77557)
(64996)
(61895)
(60051)
业大(56667)
中心(56567)
研究所(55303)
(53253)
财经(52523)
农业(48811)
(48444)
北京(48324)
(47999)
师范(47865)
(45365)
(43020)
经济学(42532)
财经大学(39505)
基金
项目(259912)
科学(204472)
基金(189213)
研究(186420)
(166358)
国家(165032)
科学基金(141899)
社会(116600)
社会科(110432)
社会科学(110401)
(101096)
基金项目(100985)
自然(94590)
自然科(92435)
自然科学(92409)
自然科学基金(90710)
教育(86189)
(86042)
资助(77495)
编号(75545)
成果(59940)
重点(58446)
(56820)
(54710)
(53755)
课题(51958)
科研(50332)
创新(50219)
教育部(48543)
大学(48258)
期刊
(145340)
经济(145340)
研究(105830)
中国(67447)
学报(61466)
科学(55415)
(54701)
管理(50872)
(48897)
大学(46523)
学学(43900)
教育(40464)
(36906)
金融(36906)
农业(36655)
技术(31709)
财经(24921)
业经(23898)
经济研究(23124)
(21198)
问题(20786)
图书(18870)
(18680)
科技(17694)
(17539)
理论(17521)
资源(16590)
技术经济(16197)
实践(16166)
(16166)
共检索到526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润飞  过秀成  
随着我国城市密集区与城市群迅速发展,轨道交通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城市群高强度、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对轨道交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本文从城市群客运出行空间特点出发,提出了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功能层次,并对各层次轨道的服务功能、技术特征以及内外部衔接进行了探讨。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并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的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卢昀伟  张梦杨  
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着力于构筑多层次融合线网,推动“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开拓城市群轨道交通协同建设运营机制,这能够在交通资源日趋紧张的约束下保证乘客出行方便。从城市群协同发展视角,深入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与宜居建设的互动效应。基于轨道交通跃迁式发展对城市宜居的影响和中心城市群综合性宜居基本特性,从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跨界建设等层面的深入分析研究入手,
关键词: 群轨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卫华  欧国立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投资缺口、线路运营后企业的运营亏损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地方政府,迫使地方政府支付巨额财政补贴。如何提高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补贴效率成为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评价体系,从经济属性、制度环境、实施环节、政府与企业行为四个层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补贴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补贴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志梅  薛晋聪  
乘客需求的获取和满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则是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的焦点。本文尝试将质量功能展开技术运用到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去,在用"5W1H"问卷调查获取乘客需求后,用KJ法将其归纳为乘客需求层次表结合文献研究法、独立配点法、最大关联法等多种方法构建三阶段QFD质量屋模型,将乘客需求和服务质量要素转化为评价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QFD技术为构建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量化方法,通过QFD与其他定量方法的组合能够实现从"乘客需求什么"向"如何满足乘客需求"的科学转化,成为改善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叙  喻冰洁  杨林川  梁源  张凌菲  方翰  
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地铁刷卡、POI、建成环境等多源大数据,运用GIS、Python、Spark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156个站点客流量、出行时间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解析站域设施数量、建成环境、经济属性等15个因素对客流量与出行时间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特点,每站日均客流量为1.6万人次;(2)出行时间随距CBD距离增加逐渐增大,每站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32 min,出行时间的概率密度呈Gamma分布特点;(3)路网密度、容积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等对客流量具有非线性正向影响,而房价、距CBD距离与客流量则分别为"凸"形与"凹"形的非线性关系;(4)距CBD距离、购物数量、办公数量等与出行时间非线性正相关,而交通设施、房价等与其负相关。最后,提出考虑"流量"与"时间"阈值效应的建成环境优化、构建"出行+生活"的轨道通勤圈等规划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莉  王发曾  罗军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所在。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中轨道交通干线的构建,必将对其建设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从计算机学科图论的角度入手,利用Kruskal求解最小生成树算法,对构建最小投资中原城市群快速干线进行了理论性研究。首先用无向图的概念对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及其间距离进行图的抽象,然后给出算法过程以及实质求解意义并获得结论,最后论述了该算法的不足并对算法的结论进行了现实修正。该算法在油气干线、超高压电力干线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亦存在一定应用前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小辉  过秀成  杜小川  何明  
在我国城镇密集区城际铁路旅客出行与其他空间尺度距离的旅客出行具有差异,其出行者属性、出行目的、出行频率等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文以长三角地区沪宁城际铁路旅客出行为分析对象,研究沿线主要车站的旅客出行特征和集散交通特征,并提出接驳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晨朋  
针对轨道站点出入口的进出站客流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站点设施配套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出入口位置,对出入口进行特征分类,结合城市规划理念和现实需求,提出轨道站点各类设施布设策略,提升配套设施使用效率,并为轨道交通站点配套设施规划落地提供支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连元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选择框架,依据长沙地铁出行SP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考量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幸福价值指数和出行幸福价值。结果发现:客观价值、主观价值、主观感觉、出行者特征和出行特征等功能因子决定地铁出行幸福价值;部分常用出行选择决定因素没有得到认同;出行幸福价值中部分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的认知存在不一致。鉴此,应在线路成网、改善交通接驳和最后一公里的方便性、增加发车频次、优化公共交通等级计费、传播城市轨道交通优势等方面提高出行幸福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连元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选择框架,依据长沙地铁出行SP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考量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幸福价值指数和出行幸福价值。结果发现:客观价值、主观价值、主观感觉、出行者特征和出行特征等功能因子决定地铁出行幸福价值;部分常用出行选择决定因素没有得到认同;出行幸福价值中部分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的认知存在不一致。鉴此,应在线路成网、改善交通接驳和最后一公里的方便性、增加发车频次、优化公共交通等级计费、传播城市轨道交通优势等方面提高出行幸福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键  
本文根据建设模式的不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阶段划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和"体系"作了理论性分析与诠释,并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式、网络化、体系化三种建设模式解读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赛敬  陈群  
为了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轨道交通环境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分析轨道交通项目全程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轨道交通项目全程环境管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全程环境管理的内容,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保障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柯洪  韦可  
完备的监管绩效测量体系有助于政府部门对PPP项目监管效果的有效把控和精准改善。构建轨道交通PPP项目监管绩效测量BSC模型框架,基于工作业绩、利益相关者、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分析文献归纳得出评价指标,并依据政策文件提出相应的定量或定性测量方法,最终将其整合构成轨道交通PPP项目监管绩效测量体系,基于此,为政府部门改善监管绩效提出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秀萍  季聿阳  陶雨吟  
从我国轨道交通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的现状出发,借鉴平衡记分卡四维的理念,在分析轨道交通PPP项目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六维绩效评价体系。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选择白化权函数灰评估法确定指标的聚类系数,以聚类系数评价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绩效。最后,以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PPP项目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25%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