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1)
2023(10871)
2022(9347)
2021(8809)
2020(7328)
2019(17243)
2018(16845)
2017(32874)
2016(17285)
2015(19034)
2014(18421)
2013(18071)
2012(16450)
2011(14264)
2010(13808)
2009(11927)
2008(11002)
2007(8941)
2006(7415)
2005(6155)
作者
(43881)
(36954)
(36512)
(34886)
(23726)
(17838)
(16801)
(14353)
(14259)
(12719)
(12691)
(12287)
(11728)
(11597)
(11162)
(11028)
(10889)
(10776)
(10629)
(10509)
(8713)
(8689)
(8611)
(8561)
(8279)
(8183)
(7857)
(7676)
(7203)
(7126)
学科
(72624)
经济(72562)
管理(45825)
(42801)
方法(34580)
(34181)
企业(34181)
数学(31803)
数学方法(31398)
中国(19872)
地方(18871)
(18738)
(18070)
(16336)
贸易(16331)
(15897)
业经(14055)
农业(12507)
(12128)
(11533)
(11251)
环境(10981)
(10889)
财务(10851)
财务管理(10827)
企业财务(10184)
技术(9982)
(9239)
理论(9149)
产业(9014)
机构
大学(223766)
学院(223624)
(94969)
经济(93097)
管理(91760)
理学(80806)
理学院(79875)
管理学(78479)
管理学院(78039)
研究(69485)
中国(51985)
(46010)
科学(41819)
(41133)
中心(34611)
财经(34098)
业大(32214)
(31819)
(31285)
(31190)
(30940)
经济学(30485)
(29715)
师范(29426)
研究所(28461)
经济学院(27886)
北京(27530)
(26924)
(26802)
财经大学(25739)
基金
项目(166879)
科学(134376)
基金(124791)
研究(121360)
(107589)
国家(106757)
科学基金(94896)
社会(80234)
社会科(76331)
社会科学(76313)
基金项目(67823)
(64359)
自然(62078)
自然科(60724)
自然科学(60714)
自然科学基金(59593)
教育(55510)
(54245)
资助(49774)
编号(47516)
(37084)
重点(37067)
(36191)
成果(35404)
(35349)
国家社会(34149)
创新(33160)
教育部(32546)
科研(32402)
人文(32170)
期刊
(93530)
经济(93530)
研究(61689)
中国(37538)
(31852)
管理(31510)
科学(30094)
学报(30089)
(26297)
大学(24201)
学学(22883)
技术(21083)
教育(18231)
农业(18128)
(17191)
金融(17191)
财经(15824)
业经(15375)
经济研究(15135)
问题(15050)
(13613)
资源(11964)
(11231)
(10935)
技术经济(10635)
统计(10568)
现代(10202)
理论(10145)
(9915)
图书(9881)
共检索到31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轩  罗震东  何鹤鸣  
目前,对城市多中心的认知主要是将其理解为功能集聚的"点",而特大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大,功能集聚点无法描述出其结构性特征。本文假设特大城市的多中心具备"独立成市"的特征,即多个中心可分别为相应的城市次区域提供完备的中心职能,中心内部由复合功能片区集聚成为"中心区域"。基于上述假设,设立了判别多中心的3个条件,并运用出租车客流对苏州市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苏州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中心区域的结论。这4个中心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并承担着其腹地的中心职能。未来,苏州应基于该4个中心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的布局和功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杜博  
打车难、黑车泛滥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一些特大城市。政府认为目前出租车数量处于合理区间,而乘客却反映打车难;许多学者也认为城市出租车存在供给缺口,这导致黑车泛滥。为了解决出租车行业困境、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对出租车数量进行合理估计。本文利用布鲁斯·夏勒(Bruce Schaller)需求估计模型,基于北京市数据对出租车合理数量进行估计,揭示了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供给缺口并评估了出租车数量增加对现有行业体制的冲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锐欣  毛亮  
过实地观察数据,我们认识到出租车需求及道路交通状况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是变化的,因而出租车占路面交通量和空车率分时段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修改并扩展了Cairns和Liston-Heyes(1996)的模型,考虑了分时段交通需求及拥堵程度的变化。我们用修改后的模型来分析高峰期出租车需求、等待时间和空车率的特点,以及管制水平对以上变量的影响。基于修改后的模型和北京市实地观察数据,得出的结论为:出租车对北京市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单靠控制出租车数量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现有的管制政策使出租车缺乏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改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丹  林姚宇  李颖慧  龚咏喜  
基于广东省珠海市2015年9月19日至25日的出租车数据,从空间交互的角度出发,应用社区发现算法对珠海城市流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并对珠海市总体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的流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珠海市东部的空间交互明显强于西部,且中心城区的空间交互最为显著。(2)中心城区的空间交互主要集中在拱北、吉大、香洲、上冲东部以及前山片区。(3)中心城区休息日受休闲购物活动影响显著,而工作日受早晚高峰、口岸开放和中小学生放学的影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玲玲  吴群琪  
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出租车企业、出租车司机、出租车运价、出租车自身特征四个角度对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州市的调研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得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对出租车行业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到位、服务定位不准确、发展逻辑不清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创新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提高出租车司机准入门槛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合君  杜博  
出租车作为大容量公交车的重要补充,在特大城市公交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些年,出租车行业在发展中留存的顽疾不断显现,出租车司机、乘客、出租车公司以及政府之间的博弈日趋激烈,而行业内激烈冲突的背后是各方对利益的角逐。利益角逐根生于出租车承包费制度,承包费合理与否已成为行业利益纠葛的源头。因此,要想解决出租车行业困境,根源在于合理管制承包费,进而才能使得行业红利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化解行业矛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合君  杜博  
基于布洛维的"生产政体"理论,探究出租车行业"三输一赢"发展困局的成因。通过对市场竞争、国家干预、劳动过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出租车行业发展困局的根源在于出租车公司利用市场条件及制度环境,通过劳动过程对司机进行了严苛的劳动控制,从而接连引发劳动抗争。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破解行业困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玉桃  朱鹤政  彭文祥  
空间结构布局是城市综合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对于规模巨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国部分超特大城市实施多中心策略,其是否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值得探讨。基于2005—2019年中国超特大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社会网络法测度城市多中心程度,实证考察大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其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程度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拐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超特大城市处于提升多中心程度将促进碳减排的阶段。机制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程度通过城市创新影响碳排放,城市公路设施水平则负向调节城市多中心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澜  方观富  
生命周期劳动供给理论预测工人的劳动供给对短期工资波动有正向的反应,然而不少研究发现国外出租车司机劳动供给弹性是负的。国内出租车司机的情况如何呢?文章用杭州出租车GPS行程数据分析了司机的内延性和外延性劳动供给。为解决由测量误差和同事效应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我们用司机当天遇到的长途载客次数作为其每小时工资的工具变量,进而探讨每小时工资对司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我们发现,杭州出租车司机的内延性和外延性劳动供给工资弹性均显著为正,这说明政府增加司机每公里燃油补贴等政策的确能激励司机增加劳动供给。另外,这也说明放松出租车市场的价格管制能使司机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自己的工作决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堂林  林琳  
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类进入崭新的"城市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将由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最终向城市功能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一二三向二三一,最终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本文力图弄清城市空间布局演变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探寻规律并指导实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宗刚  王键  
本文以北京市出租车低速行驶费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车速参数的出租车服务模型,在测定出租车服务单位时间预期利润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低速行驶费的设置对北京市出租车司机收入及停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不收取低速行驶费或不提高高峰时段低速行驶费价格,现行低速行驶费价格和收取方式可使司机获得相同月收入情况下每月少工作7.5-9.5个小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许学强  
本文借助分形理论和集中指数测算,从街道和均一分析单元两种空间尺度对广州办公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街道还是在均一分析单元层面,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空间分维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集中程度逐年降低,办公空间的空间垄断性已不明显,空间分散化趋势得到了确立。但集中指数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广州商务办公空间虽然出现了分散的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集中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