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9)
- 2023(18710)
- 2022(15941)
- 2021(14821)
- 2020(12370)
- 2019(28306)
- 2018(27841)
- 2017(55034)
- 2016(29636)
- 2015(33033)
- 2014(32737)
- 2013(32198)
- 2012(29422)
- 2011(26287)
- 2010(26100)
- 2009(23948)
- 2008(23491)
- 2007(20632)
- 2006(18213)
- 2005(16026)
- 学科
- 济(121285)
- 经济(121155)
- 业(105834)
- 管理(99789)
- 企(93884)
- 企业(93884)
- 方法(56248)
- 数学(46460)
- 数学方法(45809)
- 财(39716)
- 农(36950)
- 业经(34994)
- 中国(29285)
- 务(26657)
- 财务(26574)
- 财务管理(26539)
- 农业(25431)
- 企业财务(25199)
- 制(23093)
- 地方(22277)
- 税(22171)
- 技术(22105)
- 和(22054)
- 学(21575)
- 理论(21553)
- 贸(21497)
- 贸易(21491)
- 易(20909)
- 税收(20704)
- 环境(20605)
- 机构
- 学院(417896)
- 大学(412382)
- 管理(171400)
- 济(171219)
- 经济(167774)
- 理学(148336)
- 理学院(146891)
- 管理学(144470)
- 管理学院(143718)
- 研究(131799)
- 中国(100975)
- 京(85875)
- 财(84292)
- 科学(79832)
- 财经(66444)
- 农(65589)
- 所(64343)
- 江(61863)
- 经(60445)
- 中心(60424)
- 业大(60387)
- 研究所(58057)
- 北京(53614)
- 农业(51166)
- 经济学(51061)
- 范(50678)
- 师范(50239)
- 州(49358)
- 财经大学(49283)
- 院(48497)
- 基金
- 项目(282882)
- 科学(224393)
- 研究(208960)
- 基金(206804)
- 家(178582)
- 国家(177035)
- 科学基金(154686)
- 社会(132726)
- 社会科(126014)
- 社会科学(125983)
- 省(110589)
- 基金项目(109278)
- 自然(100620)
- 自然科(98332)
- 自然科学(98312)
- 自然科学基金(96539)
- 教育(95514)
- 划(91862)
- 编号(85774)
- 资助(85499)
- 成果(68028)
- 部(62475)
- 重点(62408)
- 创(60305)
- 发(60093)
- 课题(57637)
- 创新(55820)
- 国家社会(54611)
- 教育部(54116)
- 科研(53837)
- 期刊
- 济(186826)
- 经济(186826)
- 研究(124339)
- 中国(71956)
- 财(66579)
- 管理(66273)
- 学报(60065)
- 农(59990)
- 科学(56743)
- 大学(46609)
- 学学(44351)
- 农业(41647)
- 教育(40616)
- 技术(38544)
- 融(35548)
- 金融(35548)
- 业经(32730)
- 财经(31760)
- 经济研究(29535)
- 经(27237)
- 问题(24206)
- 业(23162)
- 技术经济(22095)
- 现代(19918)
- 财会(19305)
- 科技(19171)
- 商业(19029)
- 理论(18899)
- 版(18479)
- 统计(18407)
共检索到60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华林 周建鹏 张华
能源类企业是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减少这类企业的碳排放量是衡量政府碳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能源类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碳税政策情形下,企业生产要素投入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分析表明:①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取决于具体碳税政策带来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碳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以及生产要素投入品的需求弹性等因素;②从外部性理论来看,单独征税(或者提供补贴)能够带来较好的减排效应,是最好的碳税政策,但是本文的算例则证明:在当前环境税收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采用征收碳税和提供补贴的复合碳税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盛丽颖 王一然
传统的产业结构布局,使辽宁的碳排放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球碳减排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成为今后辽宁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文章在介绍辽宁发展新能源的潜力的同时,指出辽宁制定新能源财税政策的关键,在对辽宁新能源财税政策做出效果评价后,进一步提出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
碳减排 外部性 财税政策 财政杠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永宏 桂云苗 张云丰
以无碳税政策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为基准,分别建立碳税政策下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和企业生产与减排投资联合决策模型,求解并比较以上三个模型中企业的最优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研究发现,碳税政策下:(1)若企业没有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相比无碳税的情形都会降低;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大于这一阈值时,企业退出市场;(2)若企业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不仅产量可达到无碳税的情形,而且实现零排放,此外也可使其延迟退出市场。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
关键词:
碳税政策 税率 生产决策 减排投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永宏 桂云苗 张云丰
以无碳税政策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为基准,分别建立碳税政策下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和企业生产与减排投资联合决策模型,求解并比较以上三个模型中企业的最优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研究发现,碳税政策下:(1)若企业没有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相比无碳税的情形都会降低;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大于这一阈值时,企业退出市场;(2)若企业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不仅产量可达到无碳税的情形,而且实现零排放,此外也可使其延迟退出市场。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和分析相关的命题和推论,并针对企业的生产与减排决策和政府制定碳税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碳税政策 税率 生产决策 减排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雪燕 李光勤 季永宝
准确识别区域减税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减税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其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税政策主要通过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发挥积极作用,低生产率企业对减税政策的敏感性更强,存在效率提升的优势;此外,减税政策使西部企业的生产率分布更加集中,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文章的研究为区域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关键词:
碳保险 财税政策 低碳农业 演化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玉梅 贾萌 陈天培 孙晨阳 朱立春 魏鹍
以碳关税政策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减排研发补贴政策为背景,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设定碳关税率及研发补贴率;第二阶段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根据补贴率及税率确定减排率;第三阶段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利用逆向递归方法求解该动态博弈的最优决策,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碳关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企业碳减排并改善环境,但关税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各自企业的竞争力,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补贴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的减排行为,并且企业的成本优势越明显,减排效果越好。
关键词:
碳关税 减排研发补贴 博弈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静丽 张贤 梁巧梅
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比重已高达47.8%(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是调整出口贸易的重要措施,实施出口退税的减免政策可以实现CO2的减排。基于此,本文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选取了制造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为目标减排部门,并以政策作用在四个目标部门以实现到2020年相同减排目标作为政策情景(M-S,F-S,C-S和T-S情景),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不同政策情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减排水平下,无论从GDP指标还是从就业指标,或者从居民福利来看,对钢铁行业实施出口退税减免的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明易 张绍文
应用博弈理论,结合政府与企业的利益需求,以促进企业减排、推行森林碳汇交易政策为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碳汇交易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企业不减排所缴纳的罚款为决策因素,构建政府与企业关于碳减排方式选择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罚款和森林碳汇交易补贴的变化对3种博弈模型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设定的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和罚款对企业的减排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监管时,随着地方政府监管带来罚款压力增大,会迫使企业进行碳减排方式选择;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只对企业减排行为进行补偿时,随着地方政府引导企业进行碳汇交易的补贴在一定范围增大时,会吸引企业主动参与碳汇交易减排;地方政府在管理决策下,对企业减排行为同时进行监管和补偿时,通过研究地方政府设置的罚款和森林碳汇交易补贴同时变动对企业碳减排决策造成的影响,得到了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碳减排的罚款和森林碳汇补贴范围。最后,结合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成本,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企业碳排放限制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碳汇交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彬
调整出口退税已成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节能减排效应,提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成本的假设,接下来又通过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能源强度与出口退税率的协整分析来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口额能耗与出口退税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能耗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能耗影响的长期弹性为0.47,短期弹性为0.07,即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变结构协整分析还表明,差别退税政策下,当退税率下调时,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更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小会 陆远权
从财政与金融联合治理碳排放出发,运用外部性与庇古税、科斯定理和协同治理理论阐释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认为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共同影响碳排放;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两步法实证检验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获得金融支持较大的省份,其环境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金融低碳度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因此,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财税改革,加快发展碳金融;同时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充分
关键词:
环境财税政策 金融支持 碳排放 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颖 韩立华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碳政策 减排决策 生产决策 随机需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坤 赵道致
在对不同减排水平的企业征收差异碳税的基础上,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政府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和排放依赖型双寡头企业的决策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征收差异碳税有利于增强减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励其进一步加大减排的投入,提高净化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亚君 孙楚仁 覃卿
碳减排对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本文从出口产品质量的视角出发,运用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这一拟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减排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该效应通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提升效应实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非环境类产品质量,且更能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密度较低、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以及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通过合适的环境政策设计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赢局面的信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汪达
本文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1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能源转型政策如何影响碳排放。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降低碳排放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技术创新是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应在东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FDI流入低及城市行政等级高的城市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能够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新能源政策实施及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扩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