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8)
- 2023(9888)
- 2022(8445)
- 2021(8084)
- 2020(6793)
- 2019(15471)
- 2018(15374)
- 2017(29969)
- 2016(16139)
- 2015(18052)
- 2014(17789)
- 2013(17449)
- 2012(15675)
- 2011(14039)
- 2010(13651)
- 2009(12386)
- 2008(11722)
- 2007(10256)
- 2006(8816)
- 2005(7302)
- 学科
- 济(67534)
- 经济(67477)
- 业(51567)
- 农(46259)
- 管理(42054)
- 企(30766)
- 企业(30766)
- 农业(30662)
- 方法(30653)
- 数学(28052)
- 数学方法(27665)
- 业经(18503)
- 中国(15736)
- 财(14674)
- 地方(13580)
- 制(12266)
- 发(11392)
- 贸(10939)
- 贸易(10936)
- 易(10694)
- 环境(10678)
- 学(10545)
- 技术(10451)
- 农业经济(10334)
- 策(9887)
- 和(9620)
- 村(9176)
- 农村(9169)
- 体(8921)
- 资源(8919)
- 机构
- 学院(221830)
- 大学(215155)
- 济(92082)
- 管理(91194)
- 经济(90333)
- 理学(80061)
- 理学院(79338)
- 管理学(78004)
- 管理学院(77603)
- 研究(69328)
- 农(56313)
- 中国(53138)
- 科学(43943)
- 京(43428)
- 农业(43072)
- 业大(40549)
- 财(37276)
- 中心(35017)
- 所(34067)
- 江(32080)
- 研究所(31373)
- 财经(30696)
- 经(28269)
- 范(27713)
- 经济管理(27575)
- 师范(27464)
- 经济学(26815)
- 农业大学(26512)
- 北京(25871)
- 州(25421)
- 基金
- 项目(160915)
- 科学(127042)
- 研究(118697)
- 基金(116449)
- 家(101425)
- 国家(100499)
- 科学基金(87019)
- 社会(75904)
- 社会科(71690)
- 社会科学(71666)
- 省(65415)
- 基金项目(62639)
- 自然(56041)
- 自然科(54614)
- 自然科学(54598)
- 自然科学基金(53572)
- 教育(53356)
- 划(53241)
- 编号(49627)
- 资助(46503)
- 成果(37258)
- 发(36076)
- 部(36075)
- 重点(35678)
- 创(33919)
- 农(33067)
- 课题(32231)
- 创新(31677)
- 国家社会(31581)
- 科研(31061)
- 期刊
- 济(99032)
- 经济(99032)
- 农(59734)
- 研究(53913)
- 中国(41427)
- 农业(41075)
- 学报(34978)
- 科学(32375)
- 管理(27954)
- 财(27273)
- 大学(27199)
- 学学(25951)
- 业经(23871)
- 技术(20841)
- 业(19626)
- 融(18903)
- 金融(18903)
- 教育(18537)
- 问题(14737)
- 财经(13913)
- 资源(13705)
- 农业经济(13678)
- 农村(13608)
- 村(13608)
- 版(12417)
- 经济研究(12385)
- 经(11884)
- 技术经济(11446)
- 经济问题(11102)
- 世界(11016)
共检索到30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赵培方 胡鑫 赵俊 昝逢刚 姚丽 赵丽萍 杨昆 覃伟 夏红明 刘家勇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勇 赵俊 昝逢刚 赵丽萍 赵培方 朱建荣 BURNER David M. 吴才文 刘家勇
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简纯度和纤维分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86份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主要工艺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为3.60%~11.60%,变异广泛。对86份种质5个工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工艺性状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700%,特征值分别为3.700和0.990,显著高于其他因子。结合聚类分析,86份种质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Ⅲ、Ⅳ、Ⅴ类分别包含20、12、11、33、10份。甘蔗锤度、甘蔗糖分、蔗汁糖分和蔗汁简纯度以第V类群的最高,第Ⅱ类群的最低,其他3个类群的居中;纤维分以第Ⅲ类群的最低,第Ⅳ类群的最高。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1.86%,较好地体现了种质资源工艺性状的实际表现,筛选出10份工艺性状优良的种质(CP70–330、CP81–1405、CP94–1100、CP94–2059、KQ01–1261、Q155、Q188、Q190、Q207、Q96),全部为早熟品种,其中,CP81–1405、Q155、Q96的平均甘蔗糖分超过16%,可作为高糖亲本加以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白亚东 赵兴东 杨丽华 卢顺才 李秀梅 马云飞 李梅会 王少河 范源洪
以8个云蔗(CYZ06–407、CYZ05–226、CYZ04–622、CYZ04–724、CYZ03–258、CYZ03–103、CYZ02–588、CYZ01–1413),3个新台糖系列(ROC22、ROC16、ROC10),2个粤糖系列(CYT93–159、CYT00–236),1个桂糖品种(CGT11),1个古巴引进品种(C266–70)等甘蔗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干旱)、正常灌水(灌溉)2个处理,通过测定蔗产量、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糖产量、蔗糖分、锤度、简纯度、纤维分10个工、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抗旱指数(DRI)、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干旱、灌溉条件下甘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勇 刘家勇 朱建荣 赵俊 赵丽萍 赵培方 姚丽 BURNER David M. 杨昆 昝逢刚
以67份甘蔗种质为材料,根据育成年份(10~20年为时间界点)划分为5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每月采集1次样本,选择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蔗汁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指标,对其进行世代内、世代间方差分析及工艺品质与世代间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世代内各种质工艺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2%~20%;不同世代间各工艺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蔗汁简纯度3个工艺性状指标存在着世代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世代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2次回归关系,随着改良世代的推进,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和蔗汁蔗糖分等主要工艺性状显著提高,以第5世代的为最高,第2代的最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辉 李会敏 孟祥海 乔文臣 赵凤梧 Daniela Benedikova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
关键词:
斯洛伐克 冬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龙 何浩宁 匡博文 罗灵 蒋正杰 玉明茂 杨细平
【目的】对比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征,为挖掘和利用适应广西蔗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及选育适应性强的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桶栽方式种植385份来源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台湾及美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成熟期早期对有效茎数、茎径、叶长、叶宽和锤度等5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差异分析及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其表型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结果】不同地区来源的甘蔗种质在5个表型性状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演进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东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锤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世代4或世代5达到最高值;我国广西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叶长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长与锤度、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下同);叶宽与叶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锤度与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茎径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365份甘蔗种质材料分为11个类群,其中,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14份甘蔗种质被划分为第Ⅴ类群,在锤度、茎径和有效茎数等表型性状上的综合表现远优于其他类群。【结论】供试的385种甘蔗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基础,叶片性状和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共筛选出14份早熟甘蔗种质,包括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琼 阳世莹 麻继仙 但忠 陈光平 杨龙 起开斌 木万福
【目的】对苦瓜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苦瓜资源,为苦瓜良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85份苦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农艺性状作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的苦瓜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变异为7.00%~77.00%,苦瓜类型较丰富,亲缘关系较远,适合作为种质创新的亲本材料;相关性分析显示2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彼此促进或抑制的内在关系,可作为苦瓜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信息;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7.5时可将85份苦瓜分为5个类群,提取每个类群的典型特征和代表品种,得出类群Ⅰ有17份苦瓜,属易畸形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80、K13、K45、K72、K44;类群Ⅱ有35份苦瓜,属早熟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26、K9、K10、K38、K6;类群Ⅲ有15份苦瓜,属晚熟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17、K16、K74、K62、K59;类群Ⅳ有3份苦瓜,属早熟强雌类种质,品种有K24、K83、K43;类群Ⅴ有15份苦瓜,属高产型种质,代表品种有K2、K84、K28、K30、K37。【结论】参试的85份苦瓜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适合作为种植创新的亲本材料;筛选出的早熟型种质K65、K38、K10、K9、K26,早熟强雌系资源K43、K83、K24,高产类种质K37、K30、K28、K84、K2,以及晚熟型资源K59、K62、K74、K16、K17。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这18份苦瓜种质可作为优异目标亲本选择,易畸形种质K44、K72、K45、K13和K80,可直接淘汰。
关键词:
苦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怡 尹伟丹 揭红东 邢虎成 揭雨成
为筛选优异饲用薏苡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1份薏苡(Coix lacryma-jobi)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粗脂肪、钙、磷、鲜草产量、株高、茎粗和分蘖共10个植物性状,并对各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产量因子、矿物质因子、粗灰分因子和粗脂肪因子是4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可达66.16%;2)可将51份薏苡种质分为3类,通过综合品质评价得到51份中品质更为优良的10份种质,分别为隆回薏苡、YY03-02、小黑壳、YY-37、YY-21、YY17-32、YY17-07、YY03-09、YY17-12和YY17-03。本研究为选育农艺和品质性状优良且适于湖南推广的薏苡品种提供了种质材料和理论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胡尊红 胡学礼 高梅 王沛琦 杨谨 代梦媛 李文昌 刘旭云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红花优异资源的特征特性,为红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筛选出的40份云南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PSS 18. 0软件对1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红花数量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18个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密切相关性。其中,类群Ⅳ为矮秆、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类群Ⅴ为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 746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果球大小,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大小和第一分枝高度。品质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 4747%,品质性状中不同主成分间在油酸、含油率、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二主成分分别反映油酸含量和含油率;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红花单株生产力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植株高度,其次是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着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选择。云南地方红花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各具特点;第Ⅳ、Ⅴ类群为有增产潜力、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目标亲本材料利用。品质特性:第Ⅰ、Ⅱ类群为含油率高、亚油酸高、蛋白质高,是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红花品质选育的优质亲本材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元霞 宗国豪 吴恩果 张大众 刘龙 王洪露 冯佰利
【目的】综合评价糜子品种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病资源,建立黑穗病田间评价鉴定体系。【方法】以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人工饱和接种法,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糜子资源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并对连续两年均表现高感和感病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中抗黑穗病资源较少,其中连续两年均免疫品种10份,占3.32%,分别是五原小黄糜、狗尾蛋、紫秆红黍、一点黄黍、正宁红粘糜、灰糜子、夯糜子、B85-25、赤黍1号、陇糜2号;连续两年均高抗品种3份,占1.00%;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抗病品种34份,占11.30%;一年表现抗病、一年表现高抗品种17份,占5.65%;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感病和高感品种36份,占11.96%。高感和感病糜子资源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糜子感染黑穗病后,株高降低、茎粗减小,分枝数、节数、叶片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穗子畸形,整个植株表现为矮化型、小叶丛生型、丛枝型。【结论】表现免疫、高抗、抗病糜子资源可用于糜子育种和品种改良;在生产中,可利用株高、茎粗、分枝数、节数、叶片数、穗形对糜子黑穗病进行快速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郭素云 黄珍玲 陈会鲜 兰秀 杨海霞 丁家东 何文
【目的】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为凉粉草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8 份凉粉草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采用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凉粉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8份凉粉草种质光合性状变异系数为6.53%~26.94%,广义遗传力为48.47%~99.14%;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6.26%~36.44%,广义遗传力为69.85%~99.63%。对8份凉粉草种质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145%,基本解释20个性状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_(s)),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_(n)),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叶宽、叶片面积和茎粗。通过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X2、X3和X4为凉粉草优良种质。聚类分析将8份凉粉草种质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表现为叶片大,节间长,主茎粗且长,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第Ⅱ类群表现为叶片较大,主茎短,产量低;第Ⅲ类群表现为叶片小,主茎较长,SPAD值高。【结论】8份凉粉草种质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其中X2、X3和X4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杂交优良亲本。在品种选育早期应把SPAD、C_(i)和T_(r)等高遗传力性状纳入到品种筛选的目标性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