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9)
2023(18390)
2022(15715)
2021(14897)
2020(12291)
2019(28376)
2018(28271)
2017(54655)
2016(29452)
2015(33366)
2014(33288)
2013(32654)
2012(30139)
2011(27119)
2010(27179)
2009(24714)
2008(23912)
2007(21156)
2006(18878)
2005(16318)
作者
(82403)
(68986)
(68039)
(65158)
(43677)
(32933)
(31091)
(26882)
(26255)
(24545)
(23445)
(23062)
(21744)
(21640)
(21057)
(21011)
(20425)
(20206)
(19845)
(19525)
(16947)
(16916)
(16663)
(15992)
(15434)
(15382)
(15313)
(15106)
(13832)
(13713)
学科
(119069)
经济(118941)
(86087)
管理(82861)
(63678)
企业(63678)
(53211)
方法(50204)
数学(43771)
数学方法(43151)
农业(35233)
中国(32599)
(30356)
业经(30105)
地方(28404)
(22935)
(22670)
(20584)
贸易(20573)
(19951)
(19393)
理论(18612)
技术(18417)
环境(18221)
(17882)
财务(17797)
财务管理(17760)
(17671)
(17125)
银行(17090)
机构
学院(408463)
大学(404836)
管理(163701)
(163681)
经济(159903)
理学(141617)
理学院(140053)
管理学(137567)
管理学院(136800)
研究(135420)
中国(103369)
(86160)
科学(82456)
(76694)
(74190)
(65827)
中心(64228)
业大(63387)
(62015)
研究所(59636)
财经(58479)
农业(58394)
(55337)
师范(54898)
北京(53985)
(53402)
(49862)
(49736)
经济学(47257)
师范大学(43853)
基金
项目(279709)
科学(220371)
研究(209481)
基金(201520)
(173801)
国家(172243)
科学基金(149099)
社会(131196)
社会科(123943)
社会科学(123909)
(109814)
基金项目(107258)
教育(96064)
自然(95900)
自然科(93598)
自然科学(93576)
自然科学基金(91864)
(91467)
编号(88229)
资助(81969)
成果(71033)
重点(61976)
(61754)
(60431)
课题(59859)
(57598)
创新(53600)
国家社会(53207)
教育部(53003)
科研(52703)
期刊
(186061)
经济(186061)
研究(120092)
中国(83552)
(76360)
学报(60997)
管理(57901)
科学(57787)
(55930)
农业(51843)
教育(48541)
大学(48077)
学学(45016)
(38529)
金融(38529)
技术(37634)
业经(35416)
财经(27131)
经济研究(26799)
问题(25511)
(24799)
(23173)
图书(22971)
(20697)
技术经济(19546)
科技(19395)
资源(19162)
理论(19054)
现代(19016)
世界(17568)
共检索到609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严瑞河  
"健康乡村"与"健康城市"概念虽同时被提出,但在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健康乡村规划建设模式,乡村规划的开展在很多地区仍表现为"运动式"的建设指令。因此健康乡村规划需要从农民的价值观视角审视乡村发展需求,揭示农民对规划的主要关注点与具体意愿所在,从而通过村民参与有的放矢地实现配套设施完备、农民满意度高的乡村建设引导。论文以邯郸市曲周县槐桥乡为例,微观上从农民的客观需求出发获得问卷数据,宏观上从村庄统计数据着手,运用多层模型和HLM软件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中影响农民决策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医疗、规划参与和小学教学质量等,并基于此提出医疗防治与教育并举、农民引导与自组织同步、出行守规与安全共管等健康乡村规划建设举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伟  徐建刚  陈浩  王水源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路欣怡  杨智慧  张璐  温良友  廖宇波  陈文广  孔祥斌  
[目的] 研究适用于集约化农区县域尺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方法,为指导县级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系统观构建了以耕地本底宜耕性、产品可接受性及环境可承受性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数和法、最小限制因子法,计算得各子系统对应指数;借助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评价县域耕地健康状态,分析各子系统状况、子系统间的协调性程度及综合协调性水平高低,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 1)曲周县耕地系统的协调性整体状况较差,其中中部及东部区域系统不协调明显,以曲周镇为代表的地区协调性处于高等综合水平,但面积仅占曲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2)全县耕地本底宜耕性较好,受土壤质地等要素限制,较差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仅占全县耕地的12.07%。3)全县耕地输出产品可接受性从优至差占比依次为37.32%、36.27%和26.40%,其中白寨镇、南里岳乡等乡镇粮食生产处于弱稳定状态。4)在耕地总体环境风险较小的同时,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伊庄乡环境可承受性差的耕地面积占比可达本区域耕地面积的61.33%。[结论] 文章构建的基于系统协调的耕地健康评价框架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综合反映耕地健康状态及其在县域尺度内的空间分异情况,丰富了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研究,可为县域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可依据评价结果选择县域耕地健康提升路径,针对性采取退耕、休耕等措施,落实国家耕地休养生息规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俊  黄银  肖运来  刘晓飞  
本文探讨了我国乡村及乡村规划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基于底线思维编制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简述了底线思维的概念和层次,明确了乡村规划的底线目标和标准,结合案例探索了底线思维在乡村规划中的实现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但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在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亟待规划指引;传统的乡村规划在协调性、实施性、约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表现为对乡村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基本功能把握不准、空间统筹性和控制性弱,很难引导并驱动乡村自我发展,不足以满足乡村动态复杂的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规划中秉持底线思维方式,能够发现并解决乡村问题,提升乡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推动乡村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可以采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释放乡村基本功能、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符合农业农村政策方向、引导乡村坚守空间底线、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等基于底线思维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须如怡   丁金华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活力及组织力,抵御和适应外界压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模型,定量评价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异特征,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性,表现出“高值区较离散,低值区较集聚”的特征。健康高值区多聚集于乡村水网密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功能较完善;健康低值区主要集中于乡村工业产业建设集聚区域,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水网乡村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下降。结合健康等级将吴江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协调发展区和开发管控区等4类空间管控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水网乡村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辰  陈维肖  杨槿  
乡村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强化。文章基于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试点案例,对乡村生态观念进行分类,以诠释不同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分析不同观念在乡村规划中对应的行为取向,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解释其发展路径。政策制定者制定了降低污染水平、提升环境容量的路径与措施,体现了乡村规划变革的生态导向。虽然政策措施体现了生态现代化的要求,但实施过程仍在既有框架内自上而下推动,仅涉及"技术与行政性质的事务"导致效果不佳。据此提出乡村规划应强调"社会学习、文化政治与新的体制结构",逐步向以民众为主导的"体制—民众型"生态现代化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防  赵鹏军  张衔春  屠李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使"三农"问题再次受到高度重视。针对目前我国乡村规划中公众参与不足所导致的农民主体利益诉求被忽视、切身利益遭到损害的情况,本研究对乡村规划中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梳理,突出农民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利益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和构建适用于新时期适合中国本土乡村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客观诉求的农民公众参与模式,强化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多途径的参与模式在决策、规划和实施三个层面来提高农民公众参与的强度和深度,确保农民成为乡村规划的主要受益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然后结合住区选址限制性条件(R)与村民意愿(O),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并进行典型例证。[结果]用ROG模型计算各自然村的ROG数据,选择ROG数据最大的自然村为中心村。[结论]该模型可减少中心村选择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实现中心村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亚越  姚蕾  俞凯骅  谷文威  
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本文认为,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是充满经济理性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促进土地流转,就应当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规范和服务土地流转市场,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勇  赵明远  赵兰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勇  赵明远  赵兰勇  
快速城镇化使乡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部分乡村地区的盲目城镇化造成了乡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社会结构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乡村绿道特征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乡村绿道网络建设协调乡村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产业要素、游憩需求以及公共服务等因素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并结合宁海县胡陈乡乡村绿道网络构建,对以"分层+叠加"为基本思路的乡村绿道网络规划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基础调研——要素解析——功能分解——合成优化——方案比选——修正深化"6个步骤为基本规划框架的实践路径来构建乡村绿道网络,研究一套具有参考意义的乡村绿道规划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立  那鲲鹏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绿化带"、"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区"制度的设置,英国乡村规划在有效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借鉴英国乡村发展及相关规划政策,对中国实现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地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鹏  刘家韦华  田芳  
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的研究现状,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途径进行阐述。分析邯郸市城镇化发展的特征,立足于城乡统筹视角对邯郸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研究。针对邯郸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静  卓佳  
本文提出现阶段乡村规划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的空间调整或重构。将分析农村地区的重构原因、展望未来的重构趋势和采取合适的重构手段作为乡村规划的核心技术主线,并将这一思路运用到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