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4)
2023(17369)
2022(14503)
2021(13509)
2020(11182)
2019(25589)
2018(25416)
2017(49992)
2016(26924)
2015(30156)
2014(30081)
2013(29359)
2012(26439)
2011(23457)
2010(23258)
2009(21206)
2008(20305)
2007(17801)
2006(15664)
2005(13330)
作者
(74566)
(62458)
(61705)
(59046)
(39186)
(29807)
(28029)
(24675)
(23579)
(21796)
(20928)
(20903)
(19466)
(19398)
(19155)
(18942)
(18503)
(18471)
(17839)
(17646)
(15339)
(15203)
(15069)
(14358)
(14015)
(13881)
(13682)
(13618)
(12520)
(12267)
学科
(109991)
经济(109869)
(78709)
管理(73666)
(57214)
企业(57214)
(49667)
方法(49166)
数学(43230)
数学方法(42685)
农业(32849)
中国(28754)
业经(28185)
(26439)
地方(22637)
(21794)
(19936)
(18290)
贸易(18281)
(17783)
技术(16777)
理论(16757)
(16347)
环境(16289)
财务(16270)
财务管理(16233)
(15666)
(15436)
企业财务(15364)
(15230)
机构
学院(373134)
大学(370711)
(150729)
管理(150122)
经济(147664)
理学(131473)
理学院(130151)
管理学(127766)
管理学院(127111)
研究(121076)
中国(90144)
(77150)
科学(75160)
(73761)
(65812)
业大(60646)
(58893)
农业(56606)
中心(56580)
研究所(53947)
财经(53616)
(53208)
(49128)
(48719)
师范(48291)
北京(47496)
经济学(45015)
(43771)
(43045)
经济管理(40903)
基金
项目(263548)
科学(208109)
研究(194510)
基金(191970)
(166680)
国家(165242)
科学基金(143022)
社会(123759)
社会科(116969)
社会科学(116939)
(103312)
基金项目(102244)
自然(92082)
自然科(89938)
自然科学(89919)
教育(88824)
自然科学基金(88290)
(85793)
编号(80339)
资助(77643)
成果(63688)
重点(58577)
(58364)
(56601)
(54631)
课题(53925)
国家社会(51193)
创新(51000)
科研(50228)
教育部(50155)
期刊
(162514)
经济(162514)
研究(104984)
(73731)
中国(67059)
学报(59323)
科学(54804)
管理(51144)
农业(50164)
(48995)
大学(46418)
学学(43971)
教育(39174)
技术(32474)
业经(32193)
(31624)
金融(31624)
财经(25034)
经济研究(24652)
(23722)
问题(22731)
(21401)
(19389)
科技(18137)
图书(18129)
技术经济(17632)
理论(17125)
现代(16690)
资源(16359)
业大(16231)
共检索到528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昆仑  陈幸良  赵荣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金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我国农村有许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发挥与展示出来,这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本文以基于农民增收视角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为题,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信建  
目前,我国石漠化面积为1296万hm2,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四川等8省(区、市)。通过调研证实,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发展林业既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在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任务重、投入严重不足;造林成本高,补助标准过低;管理体制不顺等。对此,提出从落实防治责任制、建立补偿机制、理顺产权关系等9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马爽  
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民增收问题依然突出。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是一条有效途径。应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小虹  
文章选取1980~2006年度国家统计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力最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次之,支农支出影响力最小。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增大农业投入总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韦克游  
论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例,探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依次为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五种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占比的高低与贷款可得性成反比。由于资产专用性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一般更乐于给那些大型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合作组织放贷,以保证合作组织将信贷资金用于专用性较弱的流通领域。由于普遍存在较高的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在给农民专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韦克游  
论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例,探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依次为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五种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占比的高低与贷款可得性成反比。由于资产专用性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一般更乐于给那些大型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合作组织放贷,以保证合作组织将信贷资金用于专用性较弱的流通领域。由于普遍存在较高的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在给农民专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韦克游  
论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例,探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风险类型依次为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五种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占比的高低与贷款可得性成反比。由于资产专用性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一般更乐于给那些大型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合作组织放贷,以保证合作组织将信贷资金用于专用性较弱的流通领域。由于普遍存在较高的风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在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时,一般采用抵押贷款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玲  张云燕  罗剑朝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文庆  吴梦迪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协整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广东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与其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民的教育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和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三种农民人力资本投资都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短期来看,农民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而迁移投资则负向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珊  徐越  
提高农民收入是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与实地调研,指出当前浙江省农业补贴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无效率。选取与水稻紧密相关的政策性补贴,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政府和农户两个角度计算补贴资金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效率。结果显示扶持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效率随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农户以亩均收入为产出的"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效率未因补贴的发放而发生显著差异。说明浙江省当前农业补贴资金并未达到应有的政策目标。由此,应从补贴基础、补贴类型、政策设计等多个方面优化农业补贴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庞娟  冉瑞平  
[目的]农户作为石漠化地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其经济行为将决定石漠化治理的成效。已有学者基于农户经济行为的视角对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探索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农户经济行为与石漠化形成的关系、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及技术采纳行为、适合农户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评价、以及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结果]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仍有待改进,从农户的角度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评价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对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结论]未来应深化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加强从农户角度对不同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探索更为普适的石漠化治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探索农户生计及生态修复补偿政策的长效机制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机制,实现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祁春节  赵玉  
交易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在界定农村交易效率概念的基础上,估计了1985-2005年中国农村的交易效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度量了农村交易效率、分工与农户纯收入的相互作用,并尝试测算了引入外生契约变量后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冲击。研究表明:深化农村分工和提高农村交易效率可以增加农民纯收入,农村交易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深化农村分工,同时,深化农村分工也有利于农村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且农产品流通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分工和交易效率产生了正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英  
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新型工业化与农村、农业和农民关系的基础上,对新型工业化如何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政府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