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6)
- 2023(14074)
- 2022(11860)
- 2021(11270)
- 2020(9157)
- 2019(21031)
- 2018(20974)
- 2017(38973)
- 2016(21621)
- 2015(24119)
- 2014(24122)
- 2013(22790)
- 2012(20708)
- 2011(18917)
- 2010(19062)
- 2009(17143)
- 2008(16111)
- 2007(14206)
- 2006(12888)
- 2005(11238)
- 学科
- 济(105111)
- 经济(104937)
- 业(54986)
- 农(50017)
- 管理(49731)
- 方法(37810)
- 企(35357)
- 企业(35357)
- 农业(33315)
- 数学(33012)
- 数学方法(32610)
- 中国(29071)
- 业经(26392)
- 地方(23841)
- 教育(21415)
- 财(19210)
- 制(18330)
- 学(17564)
- 理论(16755)
- 发(16328)
- 体(14563)
- 发展(13367)
- 展(13245)
- 地方经济(13125)
- 策(12737)
- 和(12720)
- 贸(12679)
- 贸易(12674)
- 技术(12632)
- 农业经济(12521)
- 机构
- 学院(290327)
- 大学(287529)
- 济(128390)
- 经济(125946)
- 管理(108632)
- 研究(100558)
- 理学(94266)
- 理学院(93279)
- 管理学(91669)
- 管理学院(91092)
- 中国(71427)
- 京(59165)
- 财(55436)
- 科学(55428)
- 农(55061)
- 所(47669)
- 范(46694)
- 师范(46428)
- 中心(46426)
- 江(43812)
- 财经(43685)
- 研究所(42922)
- 业大(41884)
- 农业(41276)
- 经(39893)
- 经济学(39835)
- 师范大学(37491)
- 北京(37253)
- 教育(35959)
- 经济学院(35538)
- 基金
- 项目(191458)
- 科学(154567)
- 研究(152267)
- 基金(137693)
- 家(116696)
- 国家(115451)
- 科学基金(100633)
- 社会(99879)
- 社会科(93461)
- 社会科学(93435)
- 省(76579)
- 教育(76378)
- 基金项目(72391)
- 编号(64822)
- 划(64115)
- 自然(59698)
- 自然科(58311)
- 自然科学(58300)
- 自然科学基金(57261)
- 资助(54362)
- 成果(53113)
- 课题(46437)
- 部(45141)
- 发(44188)
- 重点(43649)
- 国家社会(40661)
- 创(40171)
- 教育部(40112)
- 人文(38764)
- 性(38667)
- 期刊
- 济(150123)
- 经济(150123)
- 研究(97051)
- 中国(66783)
- 教育(59685)
- 农(58857)
- 财(41480)
- 农业(39979)
- 管理(37443)
- 学报(36304)
- 科学(36247)
- 大学(31627)
- 技术(31596)
- 学学(28715)
- 业经(28324)
- 融(26565)
- 金融(26565)
- 经济研究(22632)
- 财经(22396)
- 问题(20248)
- 经(19474)
- 业(17990)
- 职业(16738)
- 世界(15741)
- 农村(15141)
- 村(15141)
- 农业经济(14991)
- 技术经济(14832)
- 经济问题(14271)
- 版(13702)
共检索到445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策权
随着四化同步、农地三权分置等制度的相继实施,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端对农村职业教育有现实的诉求,同时也为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办学定位滞后、培训体系不健全、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制度配置不科学等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该从办学定位调整、培训体系健全、功能结构互动以及制度体系创新等方面来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民提供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供给侧改革 经济社会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文章对研究主题选择、理论视角的解释张力、研究主要内容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的特征进行了全面讨论。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作为经济社会的结构件之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嵌入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当中的,可以从认知嵌入、结构嵌入、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和关系嵌入等多个角度对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的特征进行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欣欣 翟印礼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包括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论文通过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发现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为农村家庭收入和个人自身禀赋;影响社会需求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及预测,将为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及政策供给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个人需求 社会需求 辽宁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凤 宫艳旭 朱晓义
免征农业税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几千年皇粮国税一朝免征,意义深远重大,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等相关配套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学艺 黄平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陆学艺,黄平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朔
社会与个体是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两大主体,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凸显,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阶段性冲突依然存在,加之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教育功能的有限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间存在着突出的二律背反。主要表现在:目的的相悖,即乡土的封闭与流动;内容的错位,即农业的守护与逃离;形式的差异,即需求的长期性、整体性与现时性、差异性。对此,要从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等角度寻求破解之道:跳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滨
构建城乡一体的和谐社会,仅靠取消农业税并不能实现,更不能使所有的“三农”问题迎刃而解。应正确把握“无税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格局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山西省以大抓基层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比如,并村共享模式、校村共建模式、休闲康养模式等,在不断提升农村经济规模和效益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建民
本文从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农村经济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证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与素质技能不高,并提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建议: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增强农民的主体性,牢固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农村经济社会 基本矛盾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2012年至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群众保障粮食供给,端住中国的饭碗,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农村农民群众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权益,促进现代产业化、基地化生产规模经营,全方位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方略包括十一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同心协力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要求;三是努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林牧渔各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欣
农村劳动力外流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外流直接引发了农村精英阶层缺失、底层群体过于庞大、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乏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推动劳动力合理“外流”“回流”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困境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协调发展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官玉婷 康小兰 刘滨
通过描述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现状,简析了我国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的原因,通过建立数理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高利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尽管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各种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合理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利率,则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为此,建议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完善和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正规化将成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农村民间借贷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数理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丰春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以及巨大的成就,极大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让我国在世界舞台中迸发了光彩。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的发展状态,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开始逐步放缓,而国家也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各项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供给也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需求,这也进一步使得加快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成了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始终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农业问题以及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与中国经济发展适配性更高的农业结构,推动农村改革步伐的持续性加快,成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并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持续性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企业管理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霞
农村人口流动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农村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流出地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主体缺失、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基础、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