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39)
- 2023(21243)
- 2022(18241)
- 2021(16751)
- 2020(14247)
- 2019(32413)
- 2018(32084)
- 2017(61327)
- 2016(33734)
- 2015(37943)
- 2014(37990)
- 2013(37665)
- 2012(34729)
- 2011(31489)
- 2010(31615)
- 2009(29382)
- 2008(28647)
- 2007(25891)
- 2006(22895)
- 2005(19985)
- 学科
- 济(149731)
- 经济(149579)
- 业(92265)
- 管理(91379)
- 企(69574)
- 企业(69574)
- 方法(61971)
- 数学(54389)
- 数学方法(53725)
- 农(53486)
- 中国(36757)
- 农业(35353)
- 财(34117)
- 业经(33524)
- 学(33337)
- 地方(32939)
- 制(25391)
- 贸(24949)
- 贸易(24940)
- 易(24164)
- 环境(21370)
- 理论(20826)
- 和(20530)
- 务(20436)
- 财务(20354)
- 财务管理(20308)
- 技术(20236)
- 银(19779)
- 银行(19687)
- 融(19208)
- 机构
- 学院(488415)
- 大学(485765)
- 济(198626)
- 经济(194412)
- 管理(185794)
- 研究(169260)
- 理学(161307)
- 理学院(159424)
- 管理学(156352)
- 管理学院(155492)
- 中国(124845)
- 科学(109680)
- 京(102481)
- 农(101726)
- 所(88162)
- 财(86746)
- 业大(82113)
- 研究所(80808)
- 农业(79397)
- 中心(77258)
- 江(73143)
- 财经(69729)
- 北京(63847)
- 范(63489)
- 经(63397)
- 师范(62742)
- 院(60370)
- 经济学(59853)
- 州(58249)
- 省(55485)
- 基金
- 项目(334997)
- 科学(260596)
- 基金(241273)
- 研究(236507)
- 家(213677)
- 国家(211902)
- 科学基金(179503)
- 社会(148450)
- 社会科(140299)
- 社会科学(140256)
- 省(133358)
- 基金项目(128161)
- 自然(119017)
- 自然科(116198)
- 自然科学(116159)
- 自然科学基金(114073)
- 划(111462)
- 教育(107736)
- 资助(99286)
- 编号(95605)
- 成果(76634)
- 重点(75631)
- 发(72723)
- 部(72383)
- 创(68585)
- 课题(66187)
- 科研(64735)
- 创新(64183)
- 计划(63102)
- 大学(61082)
- 期刊
- 济(222231)
- 经济(222231)
- 研究(137158)
- 农(97761)
- 中国(92787)
- 学报(88650)
- 科学(77637)
- 农业(66112)
- 财(66086)
- 大学(65760)
- 管理(64429)
- 学学(62875)
- 教育(46224)
- 技术(41365)
- 融(41242)
- 金融(41242)
- 业经(38992)
- 经济研究(34652)
- 财经(33876)
- 业(32472)
- 问题(29694)
- 经(29115)
- 版(26651)
- 技术经济(24302)
- 业大(24099)
- 科技(24076)
- 统计(22849)
- 资源(22663)
- 理论(21789)
- 图书(21751)
共检索到713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旗 张冬平
本文利用河南省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性别差异在文化程度、年龄、务工区域、从事行业、务工时间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认为两性差别在收入上的表现最为明显,建议政府创造更好的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
关键词:
外出务工 农村劳动力 性别特征 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冠军,殷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金臣
实现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妙药。文章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现实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劳动力因素,从推进"三化"发展、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 区域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钧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劳动力转移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区域、文化程度、培训、产业分布、地区分布和转移的组织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扩大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结合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相对微观视角去探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也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配置的合理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和协同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华峰
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基础上发现,劳动力转移尚未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等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但却形成了长期的总量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衡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综合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