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9)
2023(20282)
2022(17251)
2021(16110)
2020(13380)
2019(30675)
2018(30310)
2017(58347)
2016(31291)
2015(35142)
2014(34451)
2013(33898)
2012(30779)
2011(27588)
2010(27891)
2009(26016)
2008(24702)
2007(21925)
2006(19457)
2005(17083)
作者
(87719)
(73248)
(72589)
(69142)
(46199)
(35143)
(33029)
(28531)
(27874)
(25915)
(24819)
(24682)
(22926)
(22876)
(22555)
(22473)
(21721)
(21557)
(20971)
(20882)
(18185)
(17902)
(17694)
(16803)
(16466)
(16333)
(16244)
(16083)
(14776)
(14322)
学科
(123122)
经济(122962)
(93727)
管理(91833)
(71903)
企业(71903)
方法(53205)
(52600)
数学(46464)
数学方法(45829)
中国(36453)
(35317)
农业(35009)
业经(32497)
(30237)
(29377)
金融(29372)
(28674)
银行(28626)
(27468)
地方(26131)
(24662)
(22457)
财务(22369)
财务管理(22320)
(21417)
贸易(21399)
企业财务(21231)
(20907)
(20866)
机构
学院(435688)
大学(432935)
(175210)
管理(171403)
经济(171360)
理学(148495)
理学院(146912)
管理学(144198)
管理学院(143396)
研究(142665)
中国(113237)
(90660)
科学(87097)
(82421)
(81452)
(70277)
中心(67882)
业大(67513)
财经(65503)
(64472)
研究所(63820)
农业(62552)
(59664)
北京(56443)
(56381)
师范(55834)
经济学(52898)
(52283)
(51502)
财经大学(48672)
基金
项目(298571)
科学(235232)
研究(220762)
基金(216721)
(187757)
国家(186157)
科学基金(160854)
社会(139744)
社会科(132291)
社会科学(132257)
(117385)
基金项目(114804)
自然(103493)
教育(101254)
自然科(101005)
自然科学(100983)
自然科学基金(99158)
(97209)
编号(91450)
资助(88698)
成果(73411)
重点(66644)
(65930)
(63899)
课题(61988)
(61925)
创新(57833)
国家社会(57677)
(57090)
科研(56932)
期刊
(193845)
经济(193845)
研究(125898)
中国(86991)
(79906)
学报(68434)
(63637)
科学(62601)
管理(60564)
农业(53926)
大学(53171)
(50638)
金融(50638)
学学(50271)
教育(46438)
技术(37845)
业经(36212)
财经(31800)
经济研究(29318)
(27208)
问题(25922)
(25778)
(22072)
图书(21321)
理论(20646)
科技(20225)
技术经济(20151)
现代(19493)
资源(19391)
实践(18775)
共检索到643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保胜  
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二元结构状态,农村经济面临着二元金融结构的双重约束和交叉影响,表现为内、外生金融机构之间脱节,农村金融资源呈现由农村流向城市的"逆向配置"的问题,造成资金供需不均衡,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深入分析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生成机制和外部表现,提出构建农村内、外生金融融合机制,化解内、外生金融机制双重约束,促进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林  王家传  蔡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差异渐趋扩大,城乡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发展中失衡的状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城乡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及O-B分解结果表明,投资、贷款对城乡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贷款及投资差异是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异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优化农村信贷投入是直接有效手段。为此应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实施差异化的财税、监管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伟  
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资金供给方式有限,而资金流失却极为严重,加之农民生存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社会资金的匮乏,国家对农村社会资金的竞争性使用加剧了农村的贫困,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的出现成为可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天芸  李杰  
自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于理论的开放性,本文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作,分析影响农户与正式、非正式金融发生借贷的因素,基于微观基础论证二元金融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合理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彩兰  刘正良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永升  冉霞  谷彬  马九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越来越缺乏原动力的支持,许多学者重视到这一问题,并从机制、体制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改革开放至今农村大量储蓄被用于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究竟二元金融体制下我们的金融资源如何配置,目前还没有全面的定量分析。基于此分别选取了大型商业银行涉农发展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农村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全面考察30多年来二元金融制度下的金融配置效率,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博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闫翠芬  马静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随着二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二元金融结构,农村金融出现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本文从二元金融结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表现及规模,以及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伟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国家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因此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相应地具有自己的特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天芸  李杰  
自从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存的现象,并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基础。本文基于理论的开放性,采用农户借贷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中国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并根据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解析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行特点。基于经验结果,本文试图证明,与中国农村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元金融结构具有制度安排上的合理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从清  
经济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承载这种经济结构的主体发生变化,主体的变化必然导致主体需求的变化。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经济要素,如土地、劳动力、金融资源就必须重新组合、重新配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升级、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村城镇化的推进,给农村经济结构和资金需求结构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村金融如何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找准金融资源配置方向,合理调整和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业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具体对策为: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多元化融资体制的建立;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高民间融资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自力  范纯  夏溢  祝翠丽  
发展农村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协调共进是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广东地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改革、建立农村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农村土地用益权的区域性证券化市场等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实现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省内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乐平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有着内在的深刻影响:多数金融资源流向了城市,而区域面积远远超过城市的广大农村则只能得到有限的金融资源支持,城市金融资源充裕,农村金融资源严重匮乏。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政府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实现市场与政府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的良性互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张俊  邓旭萍  
长期的赶超战略使我国形成了城乡和东西叠加的双重二元结构。本文通过对双二元结构下的政府政策与西部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政府的激励、约束政策以及西部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净损失是影响机构支农和政府缩小双重二元结构差距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在实现政府目标的初期,约束政策较激励政策更有效;随着政府目标实现程度的提高,激励政策将发挥更大效用;目前政府实行的单向激励政策作用不大;现阶段政府应该在强化约束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激励政策力度,使西部农村金融机构在积极支农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