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9)
2023(12536)
2022(10708)
2021(10140)
2020(8822)
2019(20462)
2018(20387)
2017(40517)
2016(21410)
2015(24266)
2014(24284)
2013(24035)
2012(22136)
2011(19675)
2010(19648)
2009(18190)
2008(18157)
2007(16313)
2006(13956)
2005(12149)
作者
(60442)
(51309)
(50663)
(48407)
(32132)
(24534)
(23281)
(20087)
(19207)
(17900)
(17350)
(17239)
(15782)
(15782)
(15772)
(15666)
(15587)
(14919)
(14763)
(14546)
(12559)
(12513)
(12459)
(11803)
(11593)
(11541)
(11248)
(11236)
(10271)
(10265)
学科
(92740)
经济(92647)
(66988)
管理(58438)
(47987)
(45662)
企业(45662)
方法(42410)
数学(37989)
数学方法(37517)
农业(31584)
(23303)
业经(22825)
中国(21499)
(19424)
(17914)
地方(17451)
(16776)
贸易(16771)
(16369)
(15442)
银行(15415)
(14703)
(14280)
财务(14234)
财务管理(14196)
(14191)
金融(14188)
(13499)
企业财务(13459)
机构
学院(306340)
大学(302963)
(128102)
经济(125610)
管理(123139)
理学(107015)
理学院(105956)
管理学(104185)
管理学院(103624)
研究(96756)
中国(76561)
(66856)
(61934)
科学(59524)
(57258)
农业(51770)
业大(51090)
中心(48300)
(48294)
财经(46326)
(45588)
研究所(43875)
(42273)
经济学(38756)
(38051)
北京(37747)
师范(37652)
(35787)
经济学院(35262)
经济管理(35124)
基金
项目(208798)
科学(165003)
研究(153013)
基金(152646)
(132346)
国家(131209)
科学基金(113494)
社会(97886)
社会科(92512)
社会科学(92486)
(82259)
基金项目(81655)
自然(73447)
自然科(71753)
自然科学(71733)
自然科学基金(70427)
教育(69682)
(68239)
编号(63462)
资助(61821)
成果(50164)
(47309)
重点(46377)
(45157)
(43647)
课题(41639)
创新(40784)
科研(40623)
国家社会(40560)
教育部(40310)
期刊
(137474)
经济(137474)
研究(81969)
(67587)
中国(55804)
学报(46470)
农业(45688)
(44293)
科学(43979)
管理(38736)
大学(36105)
学学(34508)
(31268)
金融(31268)
业经(28907)
技术(26257)
教育(25373)
(22086)
财经(21927)
问题(20117)
经济研究(19997)
(18722)
(16266)
技术经济(15227)
统计(15050)
农村(15044)
(15044)
世界(14751)
理论(14509)
农业经济(14455)
共检索到437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起艳  孙凯  仝志辉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祥云  
受小农户数量仍然众多和目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中国的农业转型必须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推进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土地托管的实践在这方面表现出有效性。对土地托管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半托"和"全托"的托管模式中,托管公司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市场和准纵向一体化的治理结构。但这两种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与小农户的交易成本高,小农户的组织水平仍需要得到提高等。然而,托管公司与小农户间的交易行为嵌入政治环境和村庄社会,受到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关系网络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中,托管公司可以获得政治合法性,减少政治阻力,顺利推进土地托管。同时,托管公司积极主动与村庄社会对接,满足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习惯,在长期互动中,双方可以建立起双向信任关系,逐渐培育出关系治理结构。在关系治理结构下,村集体的统筹作用得到有效激活,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此外,小农户对土地托管模式更加信任,有利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稳定和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农民建设农村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被激发,这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小燕  刘雍  
本文基于2018年11月~12月对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5个小麦产量大省112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土地托管对托管农户绿色生产的带动效果。研究发现,土地托管不仅可以提高有绿色生产意愿托管农户从事绿色生产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向有生产性服务需求但无明确绿色生产意愿的托管农户导入绿色生产要素,带动无绿色生产意愿农户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土地托管针对不同的绿色生产技术带动效果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生产要素禀赋的托管农户带动效果也不同,对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好。因此,本文提出,要通过各种补贴、项目倾斜、政府购买等措施大力支持土地托管发展,更好发挥土地托管对托管农户尤其是小农户的绿色生产带动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粮红  高强  蒋治  
土地托管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实现绿色转型的创新性农业生产模式。本文构建土地托管影响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34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土地托管面积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呈倒U型影响,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托管经济作物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小麦、玉米;兼业户获取的生态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为专业大户、非农户和小规模纯农户。(3)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对农户生态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作用边界,目前我国农户土地托管面积尚未达到边界值,边界值随农作物类型与农户类型的不同而变化。据此,应提高支持力度,推进土地托管规模经营;把握适度原则,防止托管规模盲目扩张;坚持因人施策,警惕“非粮化”的托管倾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健  李忠旭  
土地托管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辽中、海城、彰武和昌图等地区的农户土地托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首先,从农户的兼业水平看,随着农户兼业程度越高,农户选择土地托管的可能性越高;其次,从不同兼业类型下农户土地托管决策的影响因素看,决策者的健康水平和是否拥有农业机械是影响土地托管的关键性因素,且并未因兼业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政策认知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土地托管行为,但在具体表现上,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非农劳动占比对纯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有影响;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一兼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影响显著;除年龄和非农劳动占比之外,二兼农户的土地托管行为还受到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因地制宜,对兼业农户的土地托管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其选择合理的经营形式;在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为农户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促进非农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为土地托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建英  张长立  陈龙乾  周珊珊  
文章选取江苏省三个市为样本总体,调查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意愿。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农户参与土地托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调查发现,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积极性亟待提高,多数人认为参与土地托管存在信息不对称、托管技术不成熟、托管体系不完善等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口数、务农收入比重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参与土地托管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书凯  蔡荣  
为了辨析农户土地信托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层次性,本研究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首先运用Probit模型确定农户参与土地信托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户参与土地信托流转的因素中,收入结构和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是表层直接因素,非农就业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中间间接原因,户主年龄、户主是否非农就业、非农就业稳定性是深层根源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是促进农村土地信托发展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徐珍源  
本文从经济与社会交融的综合视角,以转出农地农户收益与非农工作不确定性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对转出农地农户选择流转对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禀赋、租金大小影响流转对象选择,不同等级的农地流转出现分化现象,高价值农地多流向与转出方有亲缘、地缘关系的人,这类农地的流转收益主要体现为保障收益;低价值农地多流向与转出方无亲缘、无地缘关系的大户或企业,这类农地的流转收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收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晓燕  苏昕  
目前兼业种粮户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主体。比较效益低是兼业农户选择"粗放种粮、少种粮、抛荒不种粮"的直接诱因。土地托管服务可以帮助兼业农户种粮,在提高兼业户种粮净收益的同时,更为农户腾出时间务工增加收入,"种粮+务工"的总收益增加,兼业农户在务工的同时会选择请人继续种粮、种好粮。为提高土地托管服务能力,必须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能不变;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让利于民;必须选好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扶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远风  
运用全国范围内59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分别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比两种分析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主要由土地财产实现机制、劳动分工优化机制产生,而土地资源优化机制、农业经营效率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应进一步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让农民集体享有更充分的决策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土地资源优化机制与农业经营效率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土地闲置、配置效率低下的载体,也是导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诱因。尽管农户主导型有很多弊端,但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于其他模式,农户主导型因流转成本低、权益明晰而受农民欢迎。因此,正确认识农户主导型流转特征,客观分析其流转性质与绩效是促进农地和谐流转、捍卫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划分的依据;其次基于最新调查,对农户主导型流转新特征进行了归纳;再者从治理视角分析它的流转性质与治理成本;最后提出优化其流转绩效的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亚  魏玮  刘瑞峰  马恒运  
本文基于河南省2759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提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基本假设,建立Heckman两阶段决策行为模型,考察了各种组织方式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土地流转仍处于自发组织阶段,粮食直补影响土地流转意愿,有些因素长期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本文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将伴随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因此,应该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选择;同时,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速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亚  魏玮  刘瑞峰  马恒运  
本文基于河南省2759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提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基本假设,建立Heckman两阶段决策行为模型,考察了各种组织方式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土地流转仍处于自发组织阶段,粮食直补影响土地流转意愿,有些因素长期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本文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将伴随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因此,应该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选择;同时,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速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宏   何慧芳   梁玲婕   黄凤   尹奇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博   任景波  
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的土地流转规模迅速扩大。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问题的重要关注点是农民增收问题,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普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现有土地流转政策到底能否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也成为各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基于土地流转的具体实践方式分析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普遍增收机制,然后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不同类型收入的增收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