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3)
- 2023(17623)
- 2022(15114)
- 2021(14117)
- 2020(12032)
- 2019(27571)
- 2018(27523)
- 2017(52591)
- 2016(28998)
- 2015(32128)
- 2014(32120)
- 2013(31210)
- 2012(28677)
- 2011(25853)
- 2010(26023)
- 2009(24339)
- 2008(24197)
- 2007(21701)
- 2006(19188)
- 2005(16719)
- 学科
- 济(114593)
- 经济(114465)
- 业(84849)
- 管理(82940)
- 企(63398)
- 企业(63398)
- 方法(50761)
- 农(49986)
- 数学(45157)
- 数学方法(44542)
- 农业(32871)
- 财(31803)
- 中国(28788)
- 业经(28207)
- 制(25484)
- 学(24523)
- 地方(22914)
- 贸(21859)
- 贸易(21854)
- 环境(21801)
- 易(21309)
- 务(19307)
- 财务(19251)
- 财务管理(19202)
- 银(18319)
- 企业财务(18277)
- 银行(18260)
- 策(18062)
- 体(17737)
- 技术(17471)
- 机构
- 学院(408238)
- 大学(403266)
- 济(165365)
- 经济(161928)
- 管理(157735)
- 研究(138441)
- 理学(136280)
- 理学院(134828)
- 管理学(132398)
- 管理学院(131660)
- 中国(105832)
- 科学(88439)
- 农(88025)
- 京(84422)
- 财(76312)
- 所(71488)
- 业大(69237)
- 农业(68316)
- 中心(65697)
- 研究所(65155)
- 江(62546)
- 财经(59885)
- 经(54428)
- 北京(52633)
- 范(52208)
- 师范(51584)
- 院(49962)
- 州(49033)
- 经济学(48949)
- 省(46096)
- 基金
- 项目(278456)
- 科学(217667)
- 基金(200851)
- 研究(198761)
- 家(177795)
- 国家(176271)
- 科学基金(149624)
- 社会(125257)
- 社会科(118470)
- 社会科学(118430)
- 省(111115)
- 基金项目(106696)
- 自然(98874)
- 自然科(96459)
- 自然科学(96427)
- 自然科学基金(94692)
- 划(93230)
- 教育(90552)
- 资助(81868)
- 编号(80375)
- 成果(64349)
- 重点(63157)
- 部(60823)
- 发(60517)
- 创(57673)
- 课题(55485)
- 科研(54350)
- 创新(53984)
- 计划(52449)
- 国家社会(51445)
- 期刊
- 济(183462)
- 经济(183462)
- 研究(112914)
- 农(84772)
- 中国(78203)
- 学报(70150)
- 科学(62749)
- 财(59402)
- 农业(56755)
- 管理(53008)
- 大学(52811)
- 学学(50382)
- 融(40005)
- 金融(40005)
- 教育(39480)
- 业经(35585)
- 技术(34550)
- 业(28827)
- 财经(28673)
- 经济研究(27524)
- 问题(25257)
- 经(24569)
- 版(21987)
- 统计(20070)
- 技术经济(19850)
- 科技(19592)
- 资源(19493)
- 策(18654)
- 业大(18551)
- 理论(18234)
共检索到599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宋维明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林权改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尤其林权改革中农民(林农)对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影响显著。同时,不同地区的林权改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本文认为,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应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林权改革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静 李婷婷 申津羽 温亚利
基于前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研究成果,以福建永安市为调研对象,通过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AHP方法展开林改绩效综合评价。然后,将林改绩效作为一个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永安林改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0.801,林改绩效较显著,并且林改绩效对农户森林经营意愿有较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将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文剑 张红霄 汪海燕
本文基于南方集体林区7个重点林业县(市)林改政策、21个村41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包括林地(林木)拥有权、林木采伐权、林木抵押权与林木收益权在内的林权结构对农户林木采伐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林改后农户林权状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林地经营规模不大,采伐指标获取依旧困难,林权抵押和林业补贴存在较高的门槛。在林权结构中,林地(林木)拥有权、林木采伐权是刺激农户做出采伐行为的两大制度变量,而林木收益权的影响并不稳健,林木抵押权不能刺激农户做出采伐行为。本文同时发现,农户对山林依赖度越大,越会强化产权因素对其林木采伐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户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增加原木供给量,需要进一步...
关键词:
林权改革 林权结构 权利量化 林木采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宏飞
利用辽宁省5个县农户2000、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林改前后农户劳动力分配变化、产权安全对农户就业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改后随着户均林地面积的增加,农户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工,林业生产与非农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但随着农户年龄、教育水平的增长,非农就业,特别是工资性劳动的投工呈增长趋势;产权安全的增长对农户加强林业生产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集体林改 劳动力分配 产权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婧轩 陈美球 邝佛缘 王立国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政策制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利用江西省2 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总体水平较高。(2)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均对农户的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农户基本特征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性别、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种植农产品用途的影响程度最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张体伟 支玲
以林农对林权主体改革的满意度为切入点,以云南省林改农户为调查对象,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状况、林业经营情况3个方面11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对农户集体林权主体改革5个维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参与林改对各林改满意维度都有显著影响,人均林地面积比重、涉林收入比重、经济林占林地面积比重、生活水平、民族、性别等对各林改满意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出提升林农参与度和林农文化程度、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深化配套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农户主体改革满意度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陆岐楠 展进涛
基于对南京浦口217个农户微观样本的调查,构建林农选择行为的Probit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的两条路径——林地流转与林业专业合作社。研究表明:平原林区难以通过大规模的林地流转实现林地集中型的规模经营。相反,不断涌现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开辟了一条更为现实的道路。因此,在短期内着重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林地流转及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制度建设,为长期内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做准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20年来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江西省和湖北省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补偿对生态保护红线区低收入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较高,达到65.81%,但仍存在政策改进空间;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状况和政策感知程度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政策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此,应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特别是要重视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强化政策宣传公示力度和资金兑现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农户的政策满意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萍 张红霄 彭晓民 王明镜
利用2011年江西省6个案例村农户调查数据,以"分山到户"后的农户造林为研究对象,在描述、比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案例村农户造林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农户造林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容完整而排他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造林意愿的根本原因,林业税费减免、林业补贴制度促使农户造林意愿转化为造林行为,林权流转、抵押制度缓解了林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对农户造林活动的约束,但制度供给显著不足。而限额采伐制度则增加了农户营林成本,并对森林质量有一定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付振奇 陈淑云
本文从户主是否为党员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干部两个维度界定农户是否拥有政治身份,并使用全国28个省份330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拥有政治身份的农户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的概率要高于没有政治身份的农户,家中有成员是干部的农户发生土地流转的概率要高于家庭成员中没有干部的农户;其次,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拥有政治身份的农户有土地流转意愿的概率越小,在土地转出中也更善于利用政府或村集体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最后,与户主是党员的农户相比,家中有成员是干部的农户在土地流转中更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防止产生因政治身份差异所引起的阶层固化现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孝玉 付爱平 柯云 刘健
文章基于瑞金市、石城县2地赣江源区249份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年龄、文化水平和林地生态区位3个方面探讨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补偿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生态补偿的认同度为54.6%,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态区位的农户对差异化补偿的认同程度有明显差异,影响农户认识差异的驱动因素为林业技术指导的需求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林地面积、公益林对农户生活的影响度、外出打工人数的变化、农户决策受他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孝玉 付爱平 柯云 刘健
文章基于瑞金市、石城县2地赣江源区249份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年龄、文化水平和林地生态区位3个方面探讨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补偿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生态补偿的认同度为54.6%,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态区位的农户对差异化补偿的认同程度有明显差异,影响农户认识差异的驱动因素为林业技术指导的需求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林地面积、公益林对农户生活的影响度、外出打工人数的变化、农户决策受他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峦 孙文凯
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支农功能有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农信社对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农户的贷款覆盖面;二是减少非商业化导向的农户贷款,解决利用金融手段履行财政职能的问题。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通过研究2003年启动的农信社改革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获得的影响,分析上述两项目标是否达到。2003~2006年,年内获得农信社贷款的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改革后农信社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反而在减少。倍差法分析表明,无论第一批还是第二批省份农信社改革试点,都没有显著促进农户信贷的总体覆盖面。其中,改革引致贫困村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下降,农信社将信贷资源选择性配给到贫困村的问题有所缓解。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小静 冷熠 宗义湘
本文以河北省37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 it模型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农户所处地理位置、农户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强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和补贴方式应该体现区域差别等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4个县市670个农户的调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户满意度评价——以辽宁、江西、云南三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金融生态环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的影响分析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权状况研究——基于国家政策法律、林改政策及农户调研数据
基于农户调查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造林农户的社会政治资本分析——基于福建的调查
农民对农地制度改革的认知——基于安徽省农户调查资料分析
农户对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439个农户调查
林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福建、江西等七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
农业补贴政策的预期绩效分析:渑池县农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