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6)
- 2023(17063)
- 2022(14560)
- 2021(13658)
- 2020(11486)
- 2019(26457)
- 2018(26116)
- 2017(51341)
- 2016(27088)
- 2015(30450)
- 2014(30230)
- 2013(29836)
- 2012(27055)
- 2011(23989)
- 2010(24085)
- 2009(22379)
- 2008(20806)
- 2007(18187)
- 2006(15977)
- 2005(13655)
- 学科
- 济(110562)
- 经济(110439)
- 业(83826)
- 管理(76847)
- 企(62109)
- 企业(62109)
- 方法(50661)
- 农(49337)
- 数学(44819)
- 数学方法(44256)
- 农业(32944)
- 中国(31802)
- 财(29365)
- 融(27970)
- 金融(27968)
- 业经(27825)
- 银(26905)
- 银行(26863)
- 行(25803)
- 地方(24047)
- 制(23382)
- 学(21092)
- 贸(19370)
- 贸易(19354)
- 易(18874)
- 务(18870)
- 财务(18797)
- 财务管理(18756)
- 企业财务(17812)
- 技术(17636)
- 机构
- 学院(375577)
- 大学(373016)
- 济(154711)
- 管理(153608)
- 经济(151558)
- 理学(134401)
- 理学院(133099)
- 管理学(130847)
- 管理学院(130185)
- 研究(119553)
- 中国(95864)
- 京(76679)
- 科学(72377)
- 农(72000)
- 财(69325)
- 业大(59415)
- 中心(58212)
- 所(57924)
- 财经(56342)
- 农业(55290)
- 江(52963)
- 研究所(52906)
- 经(51599)
- 北京(47392)
- 范(47166)
- 师范(46734)
- 经济学(46436)
- 州(43661)
- 院(42844)
- 经济学院(42192)
- 基金
- 项目(263018)
- 科学(208014)
- 研究(194710)
- 基金(192256)
- 家(166110)
- 国家(164694)
- 科学基金(143169)
- 社会(124242)
- 社会科(117600)
- 社会科学(117570)
- 省(102972)
- 基金项目(102590)
- 自然(92238)
- 自然科(90127)
- 自然科学(90109)
- 教育(88492)
- 自然科学基金(88488)
- 划(85177)
- 编号(80296)
- 资助(78620)
- 成果(63389)
- 部(58537)
- 重点(58087)
- 发(56352)
- 创(55073)
- 课题(53401)
- 创新(51340)
- 国家社会(51282)
- 教育部(50539)
- 科研(50334)
- 期刊
- 济(164160)
- 经济(164160)
- 研究(106688)
- 农(71270)
- 中国(67570)
- 学报(56504)
- 科学(52719)
- 财(52015)
- 管理(51628)
- 农业(48221)
- 融(45160)
- 金融(45160)
- 大学(44528)
- 学学(42363)
- 教育(36074)
- 技术(32124)
- 业经(32091)
- 财经(26268)
- 经济研究(25173)
- 业(22660)
- 经(22448)
- 问题(22245)
- 版(18298)
- 理论(18259)
- 技术经济(17947)
- 科技(17742)
- 图书(17003)
- 实践(16772)
- 践(16772)
- 现代(16770)
共检索到538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玲 张云燕 罗剑朝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陈熹
本文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基于江西省72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关系强度、融资渠道与农户借贷福利效应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更多地依赖于其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关系网络在农户借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在关系强度对组织型正规借贷和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人际信任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大于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制度信任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虽然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发生频次大于组织型正规借贷,但由于信贷资金数量和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陈熹
本文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基于江西省72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关系强度、融资渠道与农户借贷福利效应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更多地依赖于其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关系网络在农户借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在关系强度对组织型正规借贷和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作用;人际信任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大于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制度信任对组织型正规借贷的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民间借贷的作用;虽然关系型民间借贷的发生频次大于组织型正规借贷,但由于信贷资金数量和用途上的差异,正规信贷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借贷福利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德力 虞海珍 余升国
本文基于农户增收视角,结合产业价值链及分工组织模式的相关理论,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分工组织模式与农户收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德力 虞海珍 余升国
本文基于农户增收视角,结合产业价值链及分工组织模式的相关理论,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分工组织模式与农户收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有效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杨明婉 颜梁柱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之岩
设定农户、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期望收益模型,分析这些金融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约束条件,而后根据约束条件对非正规金融的参与、抵押担保、利率补偿、农业保险等机制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积极鼓励非正规金融良性发展、加强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户融资问题的解决并增加社会总福利。
关键词:
农户融资 农村金融 可行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昆仑 陈幸良 赵荣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石漠化 聚类分析 分类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晓燕 苏昕
目前兼业种粮户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主体。比较效益低是兼业农户选择"粗放种粮、少种粮、抛荒不种粮"的直接诱因。土地托管服务可以帮助兼业农户种粮,在提高兼业户种粮净收益的同时,更为农户腾出时间务工增加收入,"种粮+务工"的总收益增加,兼业农户在务工的同时会选择请人继续种粮、种好粮。为提高土地托管服务能力,必须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能不变;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让利于民;必须选好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扶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金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我国农村有许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发挥与展示出来,这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本文以基于农民增收视角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为题,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村 人力资源 开发 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小辉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的基本细胞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单个农民并非决策的主体,家庭成员的个人决策无疑受到家庭决策的影响和控制,成员个人的行为和目标必然受到家庭总目标的约束,我国农村家庭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常为实现一个可能的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农户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从事各种收入创造活动,在一个家庭内,单个农民的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丽娟 李定
本文利用CHFS2013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金融资本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以考察和判断精准扶贫的作用效果与可持续性。主要结论是:金融资本的增收效果受到农户内部分层与区域因素的共同影响。贫穷农户的自有资本多用于储蓄,若不能进行有效投资实现增值,扶贫拨款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将收效甚微,贫穷农户面临未来返贫的可能性;贫穷农户与富裕农户信贷资本的回报率基本一致,其中民间借款的增收作用要远小于机构贷款,反映出扶贫贷款更有助于贫穷农户脱贫;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贫困农户获得了更多机构贷款,西部次之,中部最次,农村普惠金融在推进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区域间的均衡性与协调性。提高穷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应是盘活穷人储蓄资本与推进精准扶贫并重。
关键词:
金融资本 收入 精准扶贫 区域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士威 罗剑朝
农户面临的信贷融资困境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内部积累不足与外部融资约束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稳固的资金基础,而农业产业链融资则顺应了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与产业链扩展深化所带来的农业金融需求的深刻转变。基于陕西渭南生猪产业链和猕猴桃产业链的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研究了陕西省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多元而复杂,既有文化程度、人均支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微观因素,也有利率水平、信贷约束等宏观因素。其中人均支出、政策了解程度、政策评价、期限满意度促进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意愿;而文化程度、信贷约束、利率水平减弱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意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中的农户政策了解程度对其参与融资意愿是全面性的,其余变量对农户参与产业链融资意愿的影响则是结构性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三峰 王非 贾愚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10省(区)开展的农户借贷专项调查的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信用评级对农户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对农户急需资金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和创业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有不同的影响,信用评级后的农户更愿意从农村信用社融资,这意味着农户信用制度建设在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上有积极作用;其他条件不变时,信用评级对农户创业有正向影响;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功能上具体替代性。因此,加快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应成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农户 融资渠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晓云 邓晓霞
本文采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系统分析并验证农户资产异质性对其融资约束状况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资产异质性,且这一差异形成了农户不同的融资约束状况。农户资产水平对其融资约束状况的影响同时具有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门槛效应,故而农户资产的增长和补齐将同时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缓解其所受融资约束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