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2)
2023(17525)
2022(15173)
2021(14119)
2020(11693)
2019(27007)
2018(26882)
2017(52364)
2016(28103)
2015(31511)
2014(31533)
2013(31143)
2012(28714)
2011(25893)
2010(25970)
2009(23617)
2008(22638)
2007(20034)
2006(17905)
2005(15588)
作者
(79865)
(66978)
(66137)
(62776)
(42005)
(32038)
(29938)
(26343)
(25304)
(23585)
(22559)
(22484)
(20961)
(20958)
(20466)
(20371)
(19712)
(19566)
(19038)
(18895)
(16597)
(16478)
(16189)
(15450)
(15030)
(14854)
(14704)
(14652)
(13509)
(13159)
学科
(121196)
经济(121073)
(80999)
管理(75081)
(57712)
企业(57712)
(50118)
方法(49962)
数学(43868)
数学方法(43316)
中国(33591)
农业(33448)
地方(29598)
业经(28554)
(27166)
(23323)
(21372)
(20793)
贸易(20777)
(20099)
技术(18810)
环境(18110)
(18110)
银行(18063)
(17648)
理论(17362)
(17325)
(17316)
(17118)
金融(17116)
机构
学院(393368)
大学(390551)
(161852)
经济(158499)
管理(156542)
理学(135591)
理学院(134165)
研究(133765)
管理学(131806)
管理学院(131114)
中国(101072)
(82799)
科学(81909)
(77127)
(72113)
(66550)
业大(62779)
中心(61953)
研究所(60372)
农业(59160)
(58293)
财经(57286)
(52326)
(52013)
北京(51981)
师范(51536)
(48269)
经济学(47510)
(47235)
经济学院(42906)
基金
项目(269896)
科学(212607)
研究(199629)
基金(195148)
(169612)
国家(168143)
科学基金(144670)
社会(126106)
社会科(119262)
社会科学(119232)
(106318)
基金项目(103797)
自然(92981)
教育(90883)
自然科(90814)
自然科学(90794)
自然科学基金(89141)
(88562)
编号(82982)
资助(79784)
成果(66309)
(61057)
重点(60065)
(59594)
课题(56148)
(56000)
创新(52241)
国家社会(51771)
科研(51222)
教育部(50997)
期刊
(181724)
经济(181724)
研究(116719)
中国(77911)
(76413)
学报(61196)
科学(57124)
管理(55137)
(52212)
农业(51989)
大学(47365)
学学(44729)
教育(43679)
(37098)
金融(37098)
技术(35738)
业经(34527)
经济研究(27358)
财经(26617)
(24932)
问题(24610)
(22741)
图书(20044)
技术经济(19356)
(19159)
科技(19075)
理论(18329)
世界(17898)
资源(17650)
现代(17514)
共检索到585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玉霜  曲秉春  
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经营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并通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带动了农民增收。借鉴国外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推动农业经营创新的巨大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新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平卫英   张谊瑞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对实现农户收入结构性增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增能赋权视角,采用2018年西南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检验了农民合作社实现结构性增收的作用机制,讨论了不同模式下合作社对不同类型收入的增收效果。结果显示:一、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二、农户参与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合作社增能效用,通过促进农户人力资本提升、拓展就业渠道,实现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三、农户要素入股可以有效发挥合作社赋权作用,通过促进资产积累,实现产权增收,保障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人才带动、社企对接、政府监管三方面增强合作社外部支持力度,从产业发展、就业稳定和资产增益三方面优化合作社内部保障的发展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利  
粮食信托是农村资金互助的制度性创新。但在调研中发现,农户对粮食信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粮食信托合作社的发展遇到瓶颈。究其原因,粮食信托合作社受农村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通过制定财政对粮食信托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制度、完善粮食信托开展金融合作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相关培训、创办粮食期货交割库等措施,促进粮食信托组织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以跨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对金融生态、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对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之间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对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但与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4)金融设施和制度基础与农户的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但与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则不存在系统性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风田  王若男  刘爽  朱佳  
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基于纵向外部性与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分析了合作社自办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相较"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准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制度优势及其带动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452个合作社样本的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控制了个体和年份固定效应的PSM-DID模型,本文发现,相较"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自办企业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带动农户增收。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内部产权结构和外部政策环境对合作社自办企业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内部成员同质、民主决策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合作社自办企业增收效应的发挥。因此,规范合作社注册企业程序并杜绝异化合作社、完善激励及监督措施是保障合作社自办企业过程中农民增收的可行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泉志  张益丰  
基于山东省果蔬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与因果中介分析模型(CMA),从社会化服务供给异质性视角检验了参加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务农收入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促农增收效应;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的提升存在显著的因果中介效应,其中金融信贷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和生产流程服务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提升的平均因果中介效应依次递增;尚无证据表明产品销售服务对成员务农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在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同时,应重视强化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适度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供给规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就"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降低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并增加农户纯收入,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农户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约48元/亩,纯收入增加约321元/亩;此外,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距市场距离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均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经调查发现,一些"合作社+农户"模式预期收益不明显和农户不愿放弃农业经营决策权,是制约农户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