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7)
- 2023(14900)
- 2022(12473)
- 2021(11589)
- 2020(9757)
- 2019(22294)
- 2018(22103)
- 2017(42999)
- 2016(22644)
- 2015(24882)
- 2014(24539)
- 2013(24317)
- 2012(21843)
- 2011(19324)
- 2010(19182)
- 2009(17606)
- 2008(17078)
- 2007(15156)
- 2006(13307)
- 2005(11515)
- 学科
- 济(97793)
- 经济(97688)
- 业(95813)
- 管理(78235)
- 企(77712)
- 企业(77712)
- 农(48673)
- 方法(43056)
- 数学(34851)
- 数学方法(34430)
- 农业(32443)
- 业经(32180)
- 财(29118)
- 中国(21705)
- 务(20971)
- 财务(20932)
- 财务管理(20902)
- 地方(19824)
- 企业财务(19769)
- 制(18947)
- 技术(18839)
- 和(16939)
- 划(16798)
- 环境(16724)
- 策(16345)
- 贸(16204)
- 贸易(16196)
- 易(15708)
- 理论(15585)
- 学(15096)
- 机构
- 学院(317045)
- 大学(307460)
- 管理(135218)
- 济(132562)
- 经济(130035)
- 理学(117319)
- 理学院(116236)
- 管理学(114544)
- 管理学院(113961)
- 研究(94401)
- 中国(76642)
- 京(63136)
- 农(62422)
- 财(58520)
- 科学(56746)
- 业大(50011)
- 江(48347)
- 中心(47590)
- 农业(47540)
- 财经(47279)
- 所(44791)
- 经(43118)
- 研究所(40560)
- 经济学(38696)
- 北京(37938)
- 经济管理(37854)
- 州(37743)
- 范(37732)
- 师范(37406)
- 商学(35323)
- 基金
- 项目(220130)
- 科学(176717)
- 研究(163973)
- 基金(162283)
- 家(139485)
- 国家(138179)
- 科学基金(122238)
- 社会(107473)
- 社会科(101641)
- 社会科学(101612)
- 省(87891)
- 基金项目(87511)
- 自然(78452)
- 自然科(76621)
- 自然科学(76605)
- 自然科学基金(75256)
- 教育(72886)
- 划(71484)
- 编号(67190)
- 资助(63595)
- 成果(50690)
- 部(48751)
- 创(48272)
- 重点(48246)
- 发(48031)
- 国家社会(44623)
- 创新(44443)
- 业(43703)
- 课题(43529)
- 制(43078)
- 期刊
- 济(151540)
- 经济(151540)
- 研究(82118)
- 农(63071)
- 中国(58972)
- 管理(50035)
- 财(47571)
- 科学(43723)
- 农业(42990)
- 学报(41612)
- 大学(33549)
- 业经(32942)
- 学学(32185)
- 技术(30275)
- 融(28174)
- 金融(28174)
- 教育(22917)
- 业(22815)
- 财经(22482)
- 问题(21071)
- 经济研究(20485)
- 经(19373)
- 技术经济(17607)
- 资源(16946)
- 版(15708)
- 现代(15556)
- 农村(15265)
- 村(15265)
- 世界(15105)
- 财会(14883)
共检索到456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世燕 杨俊孝
[目的]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既是农地保护的重要承担者,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单元。文章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出发,以期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昌吉州奇台县38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P-S-R模型对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奇台县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45,农业生态环境处于一般安全的状态。[结论]农业生态环境受翻耕深度、农药使用量、森林覆盖率、化肥使用量等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伟 吴群 曲福田
以对全国14省25县(市)496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农户在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增加土地投资、进行土地改良、减少抛荒(撂荒)、提高农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总体意愿大为增强;农户土地投入明显增加,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户主文化程度的影响,这种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绝大多数农户种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面积有较大变化,但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面积变化不大,以郊区农户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变化也有限;农业税免征后,农户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增加,但仍倾向资金需求较少的手段。最后结论认为,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超峰 张兆安 薛美琴
组织是重要的,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而对于农业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立足于三个视角分析上海三类农业组织,来探讨组织变迁的逻辑。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在解决级差地租的分配,农业组织的效率关键在于地租机制的效率。
关键词:
农业组织 农户 土地利用 组织形式 地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小英 刘俊新
探讨微观主体——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宏观农业景观格局之间的互动机理,对于了解农户行为的变迁,认识和理解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过程,进而调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优化农业景观格局,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利用构建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个体对群体与群体对整体权重影响模型,利用实际收集的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2007年与2008年数据(地籍、地块面积与农户收入等数据),探讨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与占优势的农业景观格局关系。得出如下结论:①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②当年占优势的农户整体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次年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提出今...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决策 农业景观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 代军
本文利用湖南省慈利县1996年到2004年的8年的土地利用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慈利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探讨了其对于当地农业(种植业)安全的影响。为了实现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使农业安全得到保障,作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安全 湖南省慈利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陈海 白红英 高海东
以Agent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模型框架为基础,选择政策、市场、Agent自身及与其它Agent相互作用、土壤肥沃程度等因素作为Agent对环境认识的基础,结合环境反馈值,初步构建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决策模型,这对于从微观主体层面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采用农户Agent强化学习模型,模拟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得出以下3个结论:①经过对Agent强化学习模型的检验和验证(按面积统计误差率为5.5%),认为该模型较适合于微观层面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研究;②该模型可定量表达政策、市场、农户自身及与其他农户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娜
休闲农业园建设是我国近期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结合武陟县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休闲农业园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土地利用问题主要包括园区用地区位选择、园区用地规模的控制、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和旅游用地的建设和布局。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休闲农业园 武陟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丽君 黄贤金 钟太洋 方鹏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利用变化 农户尺度 兴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鹏 黄贤金 陈志刚 濮励杰 李宪文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各自选择了2个村的基础上,运用对24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下的农户行为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决策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土地利用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大田作物向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地类转化;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转化;同时,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最后从区域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化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及积极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 集约化农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磊 李君 武友德
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智超 张贵军 杨皓 张蓬涛
应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数模型对涞水县生态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的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由26.14o下降到-40.92o,退耕中期(2004~2007年)耦合度恢复为34.26o,退耕后期(2008~2010年)又下降到0o以下,呈波动变化,耦合程度经历了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再到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四个过程,并阐述了如何稳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 农户生计 耦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