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6)
2023(16812)
2022(14547)
2021(13608)
2020(11415)
2019(26174)
2018(26022)
2017(50837)
2016(27439)
2015(30943)
2014(30743)
2013(30276)
2012(27570)
2011(24765)
2010(24706)
2009(22668)
2008(22016)
2007(19343)
2006(17022)
2005(14718)
作者
(78337)
(65760)
(64972)
(61846)
(41330)
(31490)
(29325)
(25823)
(24926)
(23051)
(22353)
(22152)
(20619)
(20391)
(20022)
(19995)
(19521)
(19301)
(18798)
(18615)
(16126)
(16115)
(15909)
(15053)
(14673)
(14564)
(14550)
(14401)
(13136)
(12950)
学科
(110621)
经济(110471)
(83103)
管理(80183)
(61457)
企业(61457)
(49834)
方法(48991)
数学(43069)
数学方法(42487)
农业(32995)
(29669)
业经(27997)
中国(27271)
(24604)
(23608)
地方(21203)
(18346)
贸易(18338)
(18129)
财务(18051)
财务管理(18005)
(17867)
(17514)
环境(17478)
技术(17291)
企业财务(17094)
理论(16644)
(16558)
银行(16506)
机构
学院(386668)
大学(385761)
管理(155228)
(154845)
经济(151560)
理学(135251)
理学院(133797)
管理学(131390)
管理学院(130695)
研究(127138)
中国(95962)
(81441)
科学(79530)
(77643)
(70684)
业大(63655)
(63232)
农业(59905)
中心(59591)
研究所(57640)
(56722)
财经(56640)
(51714)
北京(50403)
(49857)
师范(49396)
(46013)
经济学(45788)
(45250)
财经大学(42060)
基金
项目(270792)
科学(213760)
研究(197981)
基金(197700)
(172387)
国家(170963)
科学基金(147472)
社会(125016)
社会科(118234)
社会科学(118203)
(105713)
基金项目(105464)
自然(96478)
自然科(94193)
自然科学(94172)
自然科学基金(92455)
教育(89990)
(88564)
编号(81614)
资助(80374)
成果(64586)
重点(60429)
(60167)
(57530)
(56109)
课题(54810)
创新(52457)
科研(51966)
(51925)
国家社会(51551)
期刊
(169421)
经济(169421)
研究(109350)
(76430)
中国(75161)
学报(62281)
科学(58043)
(53825)
管理(53449)
农业(51940)
大学(48154)
学学(45654)
教育(38817)
(33826)
金融(33826)
技术(33223)
业经(32372)
财经(26994)
(24830)
经济研究(24529)
问题(23337)
(22992)
(20001)
资源(18809)
科技(18715)
图书(18337)
理论(18246)
技术经济(18101)
现代(17235)
业大(16977)
共检索到55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张凤荣  郧文聚  
研究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是破解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文从农用地利用单元和农户土地利用单元特征分析入手,得出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需求和农用地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偏差是农户土地利用微观变化的根本诱因,基于此可以将农户分为粮食需求型、利润需求型、粮食和利润协调型三种类型。进而在探讨农户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框架,构建基于土地产权约束、农用地用途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单元和农地利用单元相互影响的概念框架,并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的分配进行经济学解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慧敏  张莉琴  张凤荣  孔祥斌  安萍莉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 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波  王国强  王莉  胡纪鹏  
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文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农用地利用等别与自然等别的高低延伸顺序与耕地最低需求量相结合,确定出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基本农田数量的105%~110%为基准,将县级利用等别图与自然等别图重叠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交叉运用分等的土壤肥力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曲线图来选择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改良土地用养结构;以分等因素图作为限制因子的选择标准来划分土地限制类别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论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数据获取4个方面对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归纳出目前研究的几个特点:①研究较为关注热点地区;②多将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归因于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生计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扩张;③研究逐步从单纯关注用途变更转向对用途变更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并重;④在手段和方法上趋于多样化并趋向于综合使用多种方法;⑤土地利用主体决策行为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得到重视;⑥在分析数据的获取上,问卷调查成为主导方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将问卷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发展的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铭坤  蒋贵国  周介铭  何伟  潘洪义  
以四川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和成都市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成都市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农用地利用效率总体较好,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农用地利用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成都市中心城区、近郊的农用地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要高于远郊的农地利用效率,各农用地利用无效的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规模报酬状态也有所不同,需要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许立民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家强  张洋  郭宝荣  
通过建立以农用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水事务支出为投入因素、以粮食总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为产出因素的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根据研究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DEA有效值、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方面分析了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的DEA有效值以及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赛  蒲春玲  汪霖  闫志明  刘志有  刘超  张影  王艺洁  刘祥鑫  
文章结合乌什县农用地利用现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采用10个指标层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对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得出经济、社会、生态等3项指标的熵值及其对应的差异性系数,并测算各指标权重;以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降维,筛选核心影响因素,计算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指数,并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得出乌什县农用地利用效益总体上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并从加大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调整农地种植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及推进农用地整理项目开展等方面提出提高乌什县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徐艳  安萍莉  孔祥斌  
研究目的:研究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剖析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其产生的各种成果的内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找出可应用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结果:综合运用tαj、jβ、CL值和调查得到的二级区作物最高产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用来计算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自然质量等指数和自然质量分既可用于划定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规划,用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现有低产耕地的改造或整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超  杨玉盛  
农户生计策略变化是农户面对环境变化和自身生计资产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它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着农村人地系统的演化。通过对国内外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和理论总结,重点阐明农户生计策略内涵、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策略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提出生计非农化和农业集约化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的主要趋势。最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需求和科学研究需求,展望未来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的研究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雷娜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非农用地的利用绩效,分析三个区域之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方法: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前沿函数。研究结果:比较2001—2010年中国28个省(区、市)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考虑碳排放的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可得,(1)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际而不是区域内部的省(区、市)之间;(2)为了提升全国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水平,需要将非农用地指标从东部和西部转移给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浪费的有效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英  马思瀛  戴劲  
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形势下,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建立健全行为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涵、变化过程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农户土地撂荒行为、土地流转行为、土地生态行为的现况,发现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可分为使用权选择、利用目标选择和利用过程选择三个方面,形成自给的小农经济行为、日益凸显的市场经济行为、逐渐多元化行为及追求效益最大化行为四个过程。从国家、地方及乡镇层面提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机制建议,及制定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手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